中醫(yī)古籍
  • 樹救主

    《全國中草藥匯編》:樹救主別名

    假八角、小花八角、土八角、野八角

    來源

    木蘭科樹救主Illicium micranthum Dunn,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廣東。

    性味

    辛,溫。

    注意

    孕婦忌服;服藥后覺牙浮、牙松、喉干,頭暈等可用銀花解毒。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散瘀消腫。主治胃痛,胸腹氣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5分。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樹救主拼音注音Shù Jiù Zhǔ別名

    野八角、假八角、土八角

    來源

    藥材基源:為八角科植物小花八角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licium micranthum Dunn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挖出后除盡泥土、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60-2200m的峽谷叢林或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m。嫩枝略有棱,淺棕色,老時灰色。葉不規(guī)則互生或3-5片集生,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葉柄長4-12mm,具不明顯的窄翅;葉片倒卯狀橢圓形或窄長圓形,長4-11cm,寬1.3-4cm,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ㄐ?,單生于葉腋或集生于枝梢葉腋,初為綠白色或黃色,后為紅色或橘紅色,花梗纖細,長7-28mm;花被片17-20,具不明顯的透明腺點;雄蕊10-12;心皮7-8。果梗長可達2.8cm;蓇葖果6-8,長9-14mm,寬3-7mm,種子淺棕色,長4.5-5mm?;ㄆ?-5月,果期7-9月。

    性味

    辛;性溫;有毒

    注意

    孕婦禁服。《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服藥后覺牙浮、牙松、喉干、頭暈等可用銀花解毒。"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散瘀消腫。主胃痛吐瀉;胸腹氣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別名波羅、番婁子、露兜子、地菠蘿、草菠蘿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以露兜子為名。云:“露兜子產(chǎn)廣東,一名波羅,生山野間,實如蘿卜,上生葉一簇,尖長深齒,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婁子,形如蘭,葉密長大,抽莖結(jié)子......
  • 《中藥大辭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吳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論》),赤節(jié)(《別錄》),白菝葜(《日華子本草》),粉萆薢(《本草從新》),金剛、硬飯團(《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山田薯、土薯蕷(《泉州本草》),麻甲頭(《廣......
  • 《中國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cè)脈羽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