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葉石楠

    《全國中草藥匯編》:毛葉石楠拼音注音Máo Yè Shí Nán別名

    糯米珠、鄧向觀

    來源

    薔薇科毛葉石楠Photinia villosa (Thunb.)DC.,以根、果入藥。

    生境分布

    貴州、江西。

    化學(xué)成分

    含兒茶精、鞣質(zhì)。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除濕熱,止吐瀉。治上吐下瀉,赤白痢疾,恢復(fù)疲勞。

    用法用量

    鮮果4~5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1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毛葉石楠拼音注音Máo Yè Shí Nán別名

    鄧向觀根

    英文名Root of Oriental Photinia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鞠躬科植物毛葉石楠的根、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hotinia villosa (Thunb.) DC.[Crataegus villosa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凈,曬干。8-9月果實(shí)成熟時(shí)摘果,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毛葉石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小枝灰褐色,幼時(shí)生白色長柔毛,后脫落。葉互生;葉柄長1-5mm,有長柔毛;葉片草質(zhì),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8cm,寬2-4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密生銳鋸齒,幼時(shí)兩面有白色長柔毛,老葉僅下面沿葉脈有柔毛?;▋尚?;頂生傘房花序,有花10-20朵,總花梗和花梗有長柔毛;花梗在果期具疣點(diǎn);苞片或小苞片鉆形;早落,萼筒杯狀,外面有長柔毛;萼片5,三角狀卵形,外面有長柔毛;花白色,直徑7-12m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3,離生。梨果橢圓形或卵形,直徑6-8mm,紅色或黃紅色,稍有柔毛?;ㄆ?月,果期8-9月。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油離37.90%,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油酸(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歸經(jīng)

    脾;胃;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和中健脾。主濕熱內(nèi)蘊(yùn);嘔吐;泄瀉痢疾;勞傷疲乏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除濕熱,止瀉痢。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刺芹兒、山蘿卜根、黑老鴉頭、和尚頭、山蘿卜、川斷、滋油菜、川蘿卜根、鼓錘草。英文名Dipsaci Radix來源川續(xù)斷科植物川續(xù)斷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 Ai.的根。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
  • 《全國中草藥匯編》:川芎拼音注音Chuān Xiōnɡ別名芎藭、小葉川芎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
  • 拼音注音Chuān Méi別名大烏泡、烏泡來源薔薇科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四川。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止嘔,活血。主治勞傷吐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口有腥氣,瘰......
  • 拼音注音Chuān Xī Xiǎo Huánɡ Jú別名韃新菊來源菊科川西小黃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Chrysanthemum tatsienense Bur. et F......
  • 《全國中草藥匯編》:川谷根別名尿珠子根、五谷子根、數(shù)珠子根、打碗子根、野薏米根來源禾本科薏苡屬植物川谷Coix lachrymajobi L.,以根及根狀莖入藥。秋季采收根部,曬干。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殺蟲。用于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