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滿分消丸

    《蘭室秘藏》卷上:中滿分消丸處方

    白術 人參 炙甘草 豬苓(去黑皮)姜黃各3克 茯苓(去皮)干姜 砂仁6克 澤瀉 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黃芩36克 炒黃連 半夏(湯洗)炒枳實各15克 姜厚樸30克

    制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清熱利濕治熱脹。腹大堅滿,脘腹脹痛,口苦納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脈弦數。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時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金·《蘭室秘藏》:中滿分消丸組成

    白術、人參、炙甘草、去黑皮豬苓、姜黃各一錢(各3克),去皮白茯苓、干姜、砂仁各二錢(各6克),澤瀉、橘皮各三錢(各9克),炒知母四錢(12克),炒黃芩一兩二錢(36克),炒黃連,湯洗半夏、炒枳實各五錢(各15克),姜厚樸一兩(3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克,每日2次。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煎服,各藥用量按目前常規(guī)劑量。

    功效

    行氣健脾,泄熱利濕。

    主治

    濕熱臌脹,腹大堅滿,脘腹撐急疼痛,煩渴口苦,渴而不欲飲,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垢溏,苔黃膩,脈弦數。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以中滿分消丸改丸為湯加減運用,聯合西藥益肝靈、肌苷片、ATP、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等對癥、護肝治療42例,與單純用西藥對癥、護肝治療21例對照,療程3個月。以腹水及浮腫消退程度、肝功能、血常規(guī)、肝脾大小質地變化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達95.24%,對照組76.19%。(《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第11期)

    方解

    本方為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屬濕熱者的常用方,臨床應用時以腹大堅滿脹痛、煩熱口渴、渴而不欲飲、苔黃膩、脈弦數為辨證要點。由半夏瀉心湯、六君子湯、枳術丸、四苓散等方綜合加減而成。其中黃連、黃芩、茯苓、豬苓等清熱利濕,佐以半夏、干姜辛開散結,枳實、厚樸等消除脹滿,更以人參、白術等培補中氣;攻補兼施,祛邪不傷正。臨床應用時,肝硬化、脾腫大明顯者,可加用丹參、桃仁、鱉甲、炒山甲;腹水重,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石葦,茯苓改茯苓皮;大便秘結,加虎杖、檳榔;黃疸明顯者,加田基黃、雞骨草。

    現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泌尿系感染等屬濕熱壅盛,氣機阻滯者,可用中滿分消丸加減治療?,F代藥理研究顯示,黃連、黃芩具有解毒抑菌作用;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有利尿、保肝等作用。

    方歌

    中滿分消砂樸姜,芩連夏陳知澤襄,二苓參術姜黃草,枳實為丸效力彰。

    摘錄金·《蘭室秘藏》
更多中藥材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保陰煎處方生地 熟地 芍藥各6克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時......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保陰煎處方生地 熟地 芍藥各6克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時......
  • 處方川芎2錢,當歸4錢,桃仁10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稆豆皮5錢,清炙綿耆8分,琥珀5分,銀胡8分。功能主治產后盜汗。用法用量加藕節(jié)3個,水煎服。摘錄《醫(yī)方簡義》卷六......
  • 處方黑錫1兩,鉛丹半兩(2味一處炒令煙絕為度),丹砂3錢,桑螵蛸(炒)1兩,鉛白霜(研)1兩,王瓜(焙)1兩,烏梅(大者)1枚。制法上為末,醋煮飯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風癇。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后溫水送下,1日3次。摘錄《圣濟總錄》卷十......
  • 《魏氏家藏方》卷八:倍力丸處方牛膝(去蘆,酒浸)1兩,羌活(生)1兩,巴戟(去心)1兩,官桂(去粗皮,懷干)1兩,天麻(酒浸)1兩,狗脊(生,去毛)1兩,萆薢(生)1兩,杜仲(去皮,姜汁制,炒去絲)1兩,茴香(淘去沙,炒)1兩,桐皮1兩,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