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于人也。風者,八方之虛風;濕者,水濕之蒸氣也。若地下濕,復少霜雪,其山水氣蒸,兼值暖, 退人腠理開,便受風濕。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jīng)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臟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香港腳。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真誥》云∶櫛頭理發(fā),欲得多過,通流血脈,散風濕,數(shù)易櫛,更番用之。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于人也。風者,八方之虛風;濕者,水濕之蒸氣也。若地下濕,復少霜雪,其山水氣蒸,兼值暖, 退人腠理開,便受風濕。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jīng)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臟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香港腳。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真誥》云∶櫛頭理發(fā),欲得多過,通流血脈,散風濕,數(shù)易櫛,更番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