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火證發(fā)熱

    作者: 未知

    產后有火證發(fā)熱者,但外感之熱多在表,而火證之熱多在里,此由調攝太過?;驎r令熱甚,或強飲酒,或誤服參術姜桂,或過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氣太盛,或氣體本實而過于動作。凡屬太過皆能生火,火盛于內多見潮熱、內熱、煩渴、喜冷,或頭痛、多汗、便實、尿赤及血熱妄行,但無表證。脈見緩滑不緊而發(fā)熱者,便是火證。宜清化飲、保陰煎。若元氣不虛,或火之甚而勢之急者,宜抽薪飲、徙薪飲。

    清化飲

    白芍 麥冬(去心,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黃(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煎,溫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錢五分;熱甚而渴,或頭痛加石膏一錢;下熱便澀加木通一錢,或加黃柏、梔子;如兼外邪發(fā)熱加柴胡一錢。

    保陰煎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各二錢)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加山梔仁(炒)一錢;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肺熱多汗,加麥冬(去心)、棗仁;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血虛血滯,筋骨腫痛,加當歸二錢;肢節(jié)筋骨疼痛,或腫者,加秦艽、丹皮各一錢。

    抽薪飲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柏(各一錢) 枳殼(麩炒) 澤瀉(各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細末)

    水煎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熱在經絡肌膚者,加連翹、天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在陽明頭面或躁煩便實者,加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車前草、龍膽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加麥冬、生地黃、白芍以滋之。

    熱在腸胃實結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徙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去心) 白芍 黃柏 茯苓 丹皮(各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多郁氣逆?zhèn)?,肝脅痛或動血,加梔子、青皮。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