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壽茨

    《中藥大辭典》:靈壽茨拼音注音Línɡ Shòu Cí別名

    降龍木(《陜西中草藥》),黑果木、龍須木(《中國樹木分類學》)。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清風藤科植物泡花樹根皮。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山坡或溝邊雜木林中。分布陜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

    原形態(tà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6米。枝直立,灰褐色。葉互生,具短柄,倒卵形,長7~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腋有簇生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被銹色短柔毛;花小,黃白色,徑6毫米。核果球形,直徑5毫米,成熟時黑色?;ㄆ?月。果期9月。

    性味

    甘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鎮(zhèn)痛利水。治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臌脹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復方

    治腹脹氣滯:靈壽茨五錢,窩兒七、太白米、木通、太白茶各-錢,青蛙七、大黃各二錢。水煎服。(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靈壽茨拼音注音Línɡ Shòu Cí別名

    降龍木、黑果木、龍須木。

    英文名Cuneateleaf Meliosma,roo-bark of Cuneateleaf Meliosma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清風藤科植物泡花樹和筆羅子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2.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根部,洗凈泥土,剝取根皮,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650-3300m的落葉闊葉樹種或針葉樹種的疏林或密林中。

    2.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1.泡花樹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9m。樹皮黑褐色,小枝暗黑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倒卵狀楔形或狹倒卵狀楔形,長8-12cm,寬2.5-4cm,先端短漸尖,中部以下漸狹,約3/4以上具側脈伸出的銳尖齒,葉面初被短粗毛,葉背被白色平伏毛;側脈每邊16-20條,紙質。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柔毛;萼片5,寬卵形,外面2片具緣毛;花瓣5,外面3片近圓形,有緣毛,內面2片較小,2裂達中部,裂片狹卵形,銳尖,外邊具緣毛;發(fā)育雄蕊2,長1.5-1.8mm;花盤具5細齒;雌蕊長約1.2mm,子房高約0.8mm。核果扁球形,直徑6-7mm,核三角狀卵形,頂基扁,腹部近三角形,具不規(guī)則的縱條凸起或近平滑,中肋在腹孔一邊顯著隆起延至另一邊,腹孔稍下陷?;ㄆ?-7月,果期9-11月。

    2.筆羅子 喬木,高達7m。芽、幼枝、葉背中脈、花序均被誘色長絨毛。單葉;葉柄長1.5-4cm;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8-25cm,寬2.5-4.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數(shù)個尖鋸齒,葉背被銹色柔毛;側脈每邊9-18條;革質。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主軸具3棱;萼片5或4,卵形或近圓形,有緣毛;花瓣5,白色,外面3片近圓形,直徑2-2.5mm,內面2片長約為花絲之半,2裂;光瑞具數(shù)緣毛;發(fā)育雄蕊長1.2-1.5mm;子房無毛。核果球形,直徑5-8mm;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紋。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歸經

    心;脾;胃經

    性味

    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

    利水解毒。主水腫;臌脹;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ù別名牛筋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及樹皮。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河邊。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山西。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黃褐色,有灰斑與皺紋,老時縱裂,幼枝被平伏硬毛,后脫......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ù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糙葉樹的根皮、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a Thunb.]采收和儲藏:春、秋季剝取,曬干。生......
  • 拼音注音Cāo Yè Shuǐ Zhù Má出處始載于《中國樹木分類學》。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糙葉水苧麻的莖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ehmeria platyphylla D. Don var.scabrella(Roxb.)......
  • 拼音注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別名石蟹來源藥材基源:為菱蟹科動物粗糙菱蟹的肉、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horrida(Linnaeus)]采收和儲藏:全年......
  • 《全國中草藥匯編》:糙蘇拼音注音Cāo Sū別名大葉糙蘇、山蘇子[內蒙古]、續(xù)斷[寧夏]、山芝麻來源唇形科糙蘇屬植物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凈泥土和雜質,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