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粳

    作者: 楊時(shí)泰

    即也。粘者為糯。不粘者為粳。六七月收者為早粳。八九月收者為遲粳。十月收者為晚粳。北方氣寒。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藥。南方氣熱。惟十月晚稻氣涼。乃可入藥。滇嶺之粳。性熱。又惟彼土宜之。一種占谷。閩人始從占城國(guó)得之。宋時(shí)分給諸道為種。故今各處皆有。高低俱可種。其熟最早。六七月收。品類亦多。有赤白二色。與粳大同小異。入藥解熱。以晚粳為良。

    氣味甘平。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主治溫中益氣之則仲桃〔論〕粳乃谷稻之總名。有早中晚三收。惟遲粳乘火土之氣以生長(zhǎng)。而斬獲于仲秋之后。

    其胃氣之旺以告成。宜于充食。為養(yǎng)生首賴。如早粳。金未進(jìn)氣。而土氣亦不濃。(乘木火之氣以生長(zhǎng)。而斬獲于季夏之半。是火氣全而土氣亦司令也。)即晚粳。土氣將退。而火氣更失時(shí)。以之劑量治病則可耳。(諸粳屬立夏前種者。穗長(zhǎng)而秧茂。遲之立夏后。則大不及??芍参镏?。必藉木火之氣。而晚粳為火氣失時(shí)也。)

    淅二泔

    洗米沉汁也。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故名。

    氣味甘寒。主治清熱止煩渴。利小便涼血。吐血不止。陳紅米泔水溫服一鐘。日三次。

    衄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