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脾寒草

    《中藥大辭典》:脾寒草拼音注音Pí Hán Cǎo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直立婆婆納全草。春、夏間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邊荒野。分布華東各地。

    原形態(tài)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體具細(xì)軟毛。莖直立,或下部略偃伏,高10~-30厘米。自基部分枝,枝斜上。葉對生,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長1~1.5厘米,寬5~8毫米,邊緣具鈍鋸齒,基部圓形,下部葉具極短的柄,上部葉無柄。穗形總狀花序,疏松;花柄短,長約1.5毫米;苞片互生,倒披針形或披針形;萼狹圓形或倒披針形,4裂;花冠4裂,與萼互生,藍(lán)色,略帶紫色;雄蕊2。伸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扁心形,先端凹入,具細(xì)毛而邊毛特長,常留有很短花柱,內(nèi)藏多數(shù)細(xì)小種子。花期4~5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桃葉珊瑚甙0.43%,甘露醇0.15%。

    藥理作用

    抗瘧作用:用直立婆婆納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克和12克/公斤給已感染瘧原蟲的雞灌胃,初步確證有抗瘧作用,但療效遠(yuǎn)不及鹽酸奎寧來得強(qiáng)而迅速。在用藥過程中,未見其有不良反應(yīng)(副作用或毒性)。

    功能主治

    《中國藥植圖鑒》:"治瘧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鮮者3~5兩)。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瘧疾:取新鮮直立癸婆納3兩(干草減半),水煎300毫升,每日3次分服。5~7天為一療程。治療7例,服藥后即不再發(fā)者3例,輕微發(fā)作1次者3例,發(fā)作2次者1例。隨著癥狀的控制,血涂片檢查也隨之轉(zhuǎn)陰。未發(fā)現(xiàn)明顯副作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脾寒草拼音注音Pí Hán Cǎo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peedwell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直立婆婆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ronica aruensis L.

    采收和儲藏:夏、夏間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及荒野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江、華中、新疆也有。

    原形態(tài)

    直立婆婆納 一年或二年一草本,高5-30cm。莖直立或下部鋪散分枝,被兩列白色長柔毛。葉對生,常3-5對;下部的葉有短柄,中上部的葉無柄;葉片卵形至卵圓形,長5-15mm,寬4-10mm,具3-5脈,邊緣具圓形鈍齒,兩面被硬毛。總狀花序頂生,長達(dá)20cm,花多,各部分均被多細(xì)胞白色腺毛;花片下部的長卵形,疏具圓齒,上部的長橢圓形,全緣;花梗極短;花萼長3-4mm,4裂,裂片條狀橢圓形,前方2格較后方者長;花冠藍(lán)紫色或藍(lán)色,4裂,與萼互生,裂片圓形至長圓形;雄蕊2,短于花冠;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心形,強(qiáng)烈側(cè)扁,長2.5-3.5mm,邊緣有腺毛,先端凹入很深,幾乎為果半長,具細(xì)毛而邊毛很長,宿存的花柱不伸出凹口。種子長圓形,多數(shù)?;ㄆ?-5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桃葉珊瑚甙(aucubin)[1],D-甘露醇(D-mannitol)[2]。

    藥理作用

    抗瘧作用:用直立婆婆納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g和12g/kg給已感染瘧原蟲的雞灌胃,初步確證有抗瘧作用,但療效遠(yuǎn)不及鹽酸奎寧來得強(qiáng)而迅速。在用藥過程中,未見其有不良反應(yīng)(副作用或毒性)。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除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瘧疾:取新鮮直立婆婆納3兩(干草減半),水煎300mg,每日3次分服。5-7天為一療程。治療7例,服藥后即不再發(fā)者3例,輕微發(fā)作1次者3例,發(fā)作2次看1例。隨著癥狀的控制,血涂片檢查也隨之轉(zhuǎn)陰。未發(fā)現(xiàn)明顯副作用。

    各家論述

    《中國藥植圖鑒》:治瘧疾。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別名花葉葉、小花草、花花草出處《紅河中草藥》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夏、秋采。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莖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被棕......
  • 《中藥大辭典》: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綱目》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生境分布棲于山區(qū)及平原的田野間,好群棲。主食農(nóng)作物的種子,亦吃昆蟲。分布幾遍全國,但南方較少。原形態(tài)寒鴉(《嘉佑本草》),又名:烏、鸒(《詩經(jīng)》),鵯鶋(《爾雅》),......
  • 《中藥大辭典》:慈烏膽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別名烏鴉膽(《綱目拾遺》)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膽。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明日開瞽,功勝空青,點(diǎn)青盲最驗(yàn)。解藤黃毒?!皬?fù)方治爛弦風(fēng)眼及翳障:烏鴉膽點(diǎn)之。(王玷桂《不藥良方》)摘......
  • 《中藥大辭典》:慈姑拼音注音Cí Gū別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jīng)》),慈菇(《滇南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生境分布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態(tài)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
  • 《中藥大辭典》:慈姑葉拼音注音Cí Gū Yè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葉片。性味①《本草圖經(jīng)》:“味甘微苦,寒,無毒。“②《重慶草藥》:“(全株)辛辣,有小毒?!肮δ苤髦蜗[,解毒。治瘡腫,丹毒,惡瘡。①《日華子本草》:“研敷蛇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