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異授眼科》 第四十六問

    作者: ?

    目有臨臥而不見物者何也?

    答曰∶雀盲,含糊模棱,非至理也。宜先服蒼術(shù)豬肝散、蛤粉散。

    蒼術(shù)豬肝散

    蒼術(shù)(米泔浸,炒,八兩) 谷精草(一兩)

    共為末,用豬肝一具煮爛,同前藥為末,米飲下,食后服,或酒下。

    蛤粉散

    蛤粉(一兩) 夜明沙(一兩五錢)

    黃蠟化開為丸,如棗子大,用豬肝一具,入丸于內(nèi),麻線扎,井水煮熱,乘熱熏眼至溫,吃豬肝,并汁,以愈為度。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