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查古籍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寒熱,詳論治法。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蔥白四莖干姜一兩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集解】
汪琥曰:此方與四逆湯相類,獨去甘草,蓋驅(qū)寒欲其速,辛烈之性取其驟發(fā),直達下焦,故不欲甘以緩之也。而猶重在蔥白,少陰之陰,天之寒氣亦為陰,兩陰相合而偏于下利,則與陽氣隔絕不通,姜、附之力,雖能益陽,不能使真陽之氣必入于陰中,惟蔥白味辛,能通陽氣,令陰得陽而利,庶可愈矣。蓋大辛、大熱之藥,不過借以益人陽氣,非有以通之,令真陽和會,而何以有濟也耶?
□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注】
此承上條詳申其脈,以明病進之義也。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下利當止。今利不止,而轉(zhuǎn)見厥逆無脈,更增干嘔而煩者,此陰寒盛極,格陽欲脫之候也。若專以熱藥治寒,寒既甚,必反格拒而不入,故于前方中加人尿、豬膽之陰,以引陽藥入陰。經(jīng)曰:逆者從之,此之謂也。無脈者,言診之而欲絕也。服湯后,更診其脈,若暴出者,如燭燼焰高,故主死。若其脈徐徐微續(xù)而出,則是真陽漸回,故可生也。故上條所以才見下利,即用白通以治于未形,誠善法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陰盛格陽,用膽汁通陰法也。以白通與之,宜乎陽可救。今乃利不止,反至厥逆無脈,則陰邪愈無忌矣。干嘔而煩,則陽藥在膈而不入陰矣。此非藥不勝病,乃無向?qū)еσ病<尤四?、豬膽之陰寒,則可引姜、附之溫,入格拒之寒而調(diào)其逆。此『內(nèi)經(jīng)』從治之法也。
程應旄曰:脈暴出者死,無根之陽驟迸諸外也。微續(xù)者生,陽氣漸交,陰肯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