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兔肝

    《中藥大辭典》:兔肝拼音注音Tù Gān出處

    《別錄》

    來源

    為兔科動物蒙古兔家兔等的。

    性味

    ①《綱目》:"性冷。"

    ②《醫(yī)林纂要》:"甘苦咸,寒。"

    功能主治

    補(bǔ)肝,明目。治肝虛眩暈,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別錄》:"主目暗。"

    ②孟詵:"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補(bǔ)勞,治頭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搗研合藥為丸。

    復(fù)方

    ①治肝虛目暗:黃連(去須)一兩半,胡黃連一兩,熟干地黃(焙)一兩,草決明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細(xì)切兔肝,研爛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次下,食后臨臥。(《圣濟(jì)總錄》兔肝丸)

    ②治肝腎氣虛,風(fēng)熱上攻,目腫暗: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濟(jì)方》)

    ③治瘡疹入眼,初覺眼腫痛:黃柏一兩(去皮),蒼術(shù)半兩(米泔水浸一日),石決明一兩(生)。上為細(xì)末,煮兔肝搗爛,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泔水送下,食后臨臥時服。(《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兔肝丸)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兔肝拼音注音Tù Gān英文名Here liver, Rabbit liver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兔科動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肝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儲藏:捕殺活兔,取出肝臟,隨用隨取。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海拔300-900m的針闊葉混交林、林下灌木與草本植物茂盛之處。一般無固定巢穴,產(chǎn)仔時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叢、雜草或樹根旁,晚上出來活動覓食。吃樹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棲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樹灌叢、雜草叢、墓地或農(nóng)田附近多利用現(xiàn)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較光滑,附近有成堆糞便。晝夜均有活動。以青草、樹苗和細(xì)嫩枝呀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飼養(yǎng)。

    4.棲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叢、丘陵平原、農(nóng)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節(jié)不同,食物條件的改變而有所適移。常無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較隱蔽的地方挖臨時的臥穴。以青草、嫩枝、樹皮、蔬菜及谷物、豆類等為食。

    5.一般棲息于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區(qū)。無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叢活動,吃植物性食料。

    資源分布:1.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

    3.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飼養(yǎng)。

    4.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寧夏、甘肅等地。

    5.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1.東北兔,體形較大,長44-48cm,重1.5-2.5kg。耳較短,向前折不達(dá)鼻端。后足略長于前足。尾短。其毛較粗。頭、背部冬毛為淺棕黑色,毛基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黃色,邊緣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較長的黑毛,隱郵斑點(diǎn)。腹部為純白色秘。四肢為淺棕黃色。屬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華南兔,體形較小,體長34-44cm,重1-1.5kg。耳長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長之半,長4-5.7cm。被毛短粗且硬。。頭部、背部沙黃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絨毛毛端棕黃色。長形針毛的亞洲部有一顯著的棕色環(huán),毛尖黑色。耳前邊緣毛較長,耳尖和后緣的毛較短。頸部有一黃色區(qū)域。下體赭黃或淡黃白色。足、尾背部與背色相似。

    3.家兔,個體變異較大。一般頭部、耳較野兔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種變化,通常以純白色為多,耳尖無黑色。

    4.蒙古兔,體形中等,長約45cm,尾長約9cm,體重在2kg以上。耳甚長,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過鼻端。尾連端毛略等于后足長。全身背部為沙黃色,雜有黑色。頭部顏色較深,在鼻部兩側(cè)各有一圓形淺色毛圈。眼周圍有白色窄環(huán);耳內(nèi)側(cè)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純白色。臂部為沙灰色。頸下及四肢外側(cè)均為淺棕黃色。尾背面中間為黑褐色,兩邊白色,尾腹面為純白色??泼L而蓬松,有細(xì)長的白色針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為淡棕色。

    5.高原兔,體形較大,毛長而蓬松。耳長,向前折顯著超過鼻端。全身背為暗灰色,毛細(xì)長面略帶波紋。臂部全為灰色細(xì)毛,中央較深而兩側(cè)較淺。頭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顏色較深,面頰及眼周色較淡。頸背呈淺灰棕色,頸腹為黃灰色。腹毛純白色。前肢為極淺的棕黃色,后肢外側(cè)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區(qū)域,尾兩側(cè)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味甘;苦;咸;性寒

    功能主治

    養(yǎng)肝明目;清熱退翳。主肝虛眩暈;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30-60g;或和藥研丸。

    各家論述

    1.《名醫(yī)別錄》:主目暗。

    2.孟詵: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3.《日華子本草》:明目補(bǔ)勞,治頭旋眼疼。

    4.《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日草來源菊科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各省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治痢疾,淋癥,乳頭癰。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步還陽丹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Yánɡ Dān別名鳥巢蘭來源蘭科兜被蘭屬植物二葉兜被蘭Neottianthe cucullata (L.) Schlecht.,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性味甘,平。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靈草拼音注音Bǎi Línɡ Cǎo別名小白藥、小對節(jié)生、小掰角、長柄牛奶藤來源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百靈草Marsdenia longipes W. T. Wang,以根或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毒性本品有毒,不......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咸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fèi)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脈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別名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窩來源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