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痘渴

    作者: 樓英

    〔丹〕陳十妹,年二十歲出痘而有孕七個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熱交作,血虛氣虛。

    人參 白術(shù) 黃 陳皮 甘草(炙) 歸身(各一錢) 姜三片,酒水各半盞,煎服。

    〔海〕瘡疹大腸閉澀,或發(fā)渴。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主之。若身熱小渴者,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熱大渴者,七味人參白術(shù)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六味人參麥門冬散

    麥門冬(去心,一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 陳皮 白術(shù) 濃樸(姜制。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虛人減濃樸。

    七味人參白術(shù)散(方見消渴門。以上四方,四君子加減法也。)

    〔丹〕初起煩躁渴引飲者,急以涼藥解其標(biāo)。

    〔錢〕身熱煩渴,腹?jié)M而喘,大小便澀而赤,悶亂大吐,此當(dāng)利小便,不瘥者,宣風(fēng)散下之。

    〔陳〕十一味木香散,《集驗(yàn)方》本治瘡痘身熱作渴。(方見后渴瀉條。)

    文中云∶腹脹渴者,瀉渴者,足指冷渴者,驚悸渴者,身溫渴者,身熱面 白色渴者,寒戰(zhàn)渴不止者,氣急切牙渴者,飲水轉(zhuǎn)水瀉不已者,以上九證,即非熱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虛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說必加審用之。脹渴、瀉渴、驚悸渴、寒戰(zhàn)渴、切牙渴,亦多屬熱者,不可不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