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從眾錄》 虛癆不治證

    作者: 陳修園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瀉而加汗者死,身熱不為汗衰、不為泄減者死,嗽而上喘下泄者死,股肉脫甚者死,一邊不得眠者多死,五旬以下陽(yáng)痿者多死。癆疾久而嗽血、咽疼無(wú)聲,此為自下傳上,若不嗽不疼,久而溺濁脫精,此為自上傳下,皆死證也。

    脈候詳下《續(xù)論篇》。

    地黃蒸丸

    生地汁(六升) 天冬汁(三升) 生姜汁 白蜜 鹿髓黃牛酥 紅棗肉(取膏,各三合) 枳殼 川芎(各一分) 醇酒(半斤) 茯苓(一分半) 金釵石斛 炙黃 炙甘草(各一兩)

    上六味共為末,先將前三汁,與酒并煎減半,入蜜髓酥膏,同熬如稠糖,再下六味末,重湯不住手?jǐn)噭?,丸梧桐子大,空心酒送三十丸,日三服?/p>

    天王補(bǔ)心丹(方見(jiàn)《時(shí)方》)

    治心癆,心血不足、神志不寧、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癥。

    朱雀湯(《圣濟(jì)》)

    治心癆脈極。

    雄雀(十枚,用肉) 人參 紅棗肉 赤茯苓 紫石英小麥(各三錢) 赤小豆(三十枚) 炙甘草(一錢) 丹參 遠(yuǎn)志 紫菀(各二錢五分)

    水煎服。

    柏葉沐頭丸(《圣濟(jì)》)

    治脈極虛寒,鬢發(fā)墮落。

    生柏葉(一兩) 附子 豬骨(各五錢)

    上二味共為末,入豬骨為丸,入沐湯洗頭,令發(fā)不落。

    傷中湯李士材 主思慮傷脾,腹痛食不化。

    白術(shù) 當(dāng)歸 茯苓 陳皮 甘草 芍藥 香附 菖蒲 生姜(各等分) 紅棗(二枚)

    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