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經》細辛功效釋義

    宋永剛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細辛為《本經》上品。原文: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或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

    細辛主咳逆,即咳嗽,肺氣上逆,在《傷寒論》中應用廣泛,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射干麻黃湯等方中均含本品,治療外寒內飲或痰飲內停所致的咳嗽,臨床應用時多與干姜、五味子等同用,其用量多在5克左右。

    細辛因其“根極細而味極辛”得名。其味辛,走竄之性甚強,能夠溫通經脈,擅長止痛。細辛的止痛作用甚強,廣泛用于多種疼痛性疾病的治療,如牙痛、胃痛、各種痹痛等。藥理研究也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筆者運用細辛、白芷各10克,煎后漱口,治療風冷牙痛,療效極佳?!毒霸廊珪份d二辛煎,由北細辛三錢、石膏一兩組成,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后敷以二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藥以治其本?!鄙隙?,用水二碗,煎一碗,趁熱頻漱之。細辛與麻黃、附子等同用,即《傷寒論》之麻黃細辛附子湯,廣泛用于風寒濕所致的諸痹痛。細辛也是治療頭痛的常用藥,臨床上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加入本品以增強止痛治標之功。此即為原文之“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由于細辛具有良好的溫經止痛作用,治療血虛受寒之凍瘡時,可與當歸、桂枝、芍藥等同用,如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

    一般而言,細辛無補益作用,所以不宜久服,而原文云“久服明目”、“輕身長年”恐為不妥。不過,臨床上配伍適當,亦可中病。不僅《本經》記載本品能夠明目,陶弘景也謂其“最能除痰明目”,受其啟示,胡兆滿先生在治療眼科病證時,每于辨證方中伍入該藥,屢獲良效。

    細辛味辛,具有開竅作用,可用于外寒客竅之暴聾、暴盲等。如1991年1月13日一女初診,38歲,因雙眼視力突然喪失10天就診。自述10天前不慎落水,衣褲盡濕,歸家后迅即更換清洗,擁被而臥,但始終寒冷浸骨,徹夜不暖,次日醒來,兩眼昏黑,渺無所見,僅存光感,伴身痛惡寒,心甚駭異。即去醫(yī)院??茩z查,內、外眼及顱內均未見異常,西醫(yī)給予觀察治療1周無效。轉來我處求治。其人面青神疲,唇黯舌胖苔白。全身仍強痛不適,兩眼昏暗,不辨人物,僅有光感,且終日困頓欲寐,六脈沉細如絲。辨證屬寒中少陰,治則宣肺溫腎。方用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15克,遼細辛10克,附片30克。上方服1劑,汗微出,身痛減,光感增強,2劑盡,汗出較多,身痛已,兩眼可辨人物。服至4劑盡,視力恢復,諸癥痊愈。(中醫(yī)雜志,1994;8:504)

    從臨床應用來看,本品的通竅作用最常用于鼻塞的治療。治療外感之鼻塞,常在辨證選方的基礎上酌加本品,具有良好的通竅作用;若見慢性鼻炎、鼻竇炎等鼻塞癥狀明顯者亦可辨證選用本品,臨床極為常用。

    本品不僅用于有形之竅閉證,對于竅閉神昏,細辛也是常用之品。治療痰厥、中惡所致的神志昏迷,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治療風痰上壅,癲癇昏厥者,可單用末吹鼻取嚏,或配伍天南星、半夏等祛痰之品。

    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細辛具有較強的毒性,其毒性成分為黃樟醚,易于揮發(fā),所以久煎本品可降低其毒性。而在《本經》中卻未記載其毒性,不僅如此,《本經》把細辛列為上品,故云“久服”能夠“輕身長年”,顯然與道家的養(yǎng)生思想有關。其后歷代本草也未說細辛有毒,到南宋陳承認識到“細辛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而死”,雖未明確說明細辛有毒,但已經認識到細辛的毒副作用。此后,“細辛不過錢”的說法就流傳下來。藥典規(guī)定細辛煎服1~3克,顯然與陳承的說法不相符。散劑的用量與煎劑的用量應該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現(xiàn)今善用細辛的中醫(yī)臨床工作者所用細辛的用量已經大大超出了一錢的限制。筆者臨床應用本品時多在5~8克,常規(guī)煎服,從未產生中毒反應。

更多中藥材
  • 我們正常的是肝腎氣血充盈呢,到更年期時候,氣血虧虛,肝腎虧虛的話,就肝脈不足,會導致這個肝經有淤堵的情況,就脾氣比較大,就這個肝主疏泄的功能得到了破壞。......
  • 一、帶氣睡覺。中醫(yī)認為,過度生氣會導致體內氣血紊亂,造成氣機淤積,身體氣血一旦失調,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睡前心情要盡量保持平和。二、懶覺。中醫(yī)認為久臥傷肝,尤其早上是陽氣生發(fā)的時候,這個時候睡懶覺對健康是不利的。三、飯后立即睡覺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會把紅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實這兩種豆子還是有區(qū)別的,無論從外形還是功效上,兩者都不太一樣。紅豆圓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于脾胃虛弱的人比較實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藥,具有利濕消腫,清熱退黃的功效,......
  • 羅漢果大家應該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習慣用它來泡水喝。但我們要注意,羅漢果味甘性涼,對于脾胃虛寒者并不適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記住。......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致的,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