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GH人的GH由19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不同種屬的GH結構和活性有較大的差異。GH是腺垂體激素中極重要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GH受體是紅細胞生成素(EPO)受體超家族的一員,GH既可借助受體直接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也可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介導而間接作用于免疫細胞,因GH誘導IGF的生成,且IGF-I受體分布于所有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膜上。GH可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胸腺為其主要的靶器官。
(1)小鼠去垂體后胸腺體積和重量減少,淋巴組織萎縮,DNA合成減少,由抗原誘發(fā)的抗體反應減弱,脾臟中NK細胞活性下降。大鼠去垂體后素現(xiàn)為胸腺和淋巴結的增殖反應減弱,脾臟中DNA代謝速率慢,皮膚移植后排斥反應受抑制,難以誘發(fā)佐劑性關節(jié)炎,且抗體合成銳減。給予GH則可逆轉去垂體后的上述變化。
(2)兒單期重體功能低下引起侏儒癥,伴有貧血及EPO降低。以GH治療則促進生長,增加骨髓中淋巴細胞的數(shù)目并加速血,尿中EPO含量也增高。
(3)隱生遺傳性垂體性侏儒小鼠(Snell-Bagg小鼠)的免疫機能較差,突出表現(xiàn)為胸腺退化早,外周淋巴組織及骨髓中細胞稀少,免疫反應性降低等。以GH及T4聯(lián)合處理此株小鼠,可防止胸腺萎縮,提高淋巴細胞數(shù)目,恢復免疫機能。GH的這一作用可能是由胸腺介導的,因去胸腺后GH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消失,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GH能促進胸腺激素的釋放。
(4)衰老時,GH分泌減少,免疫功能降低。結予GH媃中恢復免疫功能,促進胸腺激素的分泌,可速T細胞前體進入胸腺,并處長衰老小鼠的壽命。分泌GH的GH3垂體瘤細胞移植也可增加胸腺體積和胸腺細胞數(shù)目。
(5)GH促進正常人T細胞集落的形成,并刺激淋巴細胞的增殖。GH可加強PMA對單個核細胞釋放H2O2的刺激效應。GH還可加強單個核細胞的趨化活性,此作用可被SS所拮抗。Mφ在GH刺激下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攝取和降解加速。新近報道證明,重組GH可直接刺激B細胞增殖及分泌Ig。
基于上述事實,有人提出可應用GH治療骨髓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抗衰老。
2 .PRLPRL存在于所有脊椎動物體內(nèi)。在低等變溫動物,PRL可能主要參與對滲透壓、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等的調(diào)節(jié)。而一地哺乳動物及鳥類,PRL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如刺激哺乳動物乳腺的發(fā)育和分泌乳汁,雄性附性器官的生長和分泌,加速雌體的黃體生成及溶解等。在分子結構上,PRL與GH及胎盤催乳素均二盼相似,且PRL與GH的各血特異性受體錄屬于紅細胞生成素受體超家族。同GH相似,PRL也對免疫功能珍有正調(diào)節(jié)作用。
PRL不僅促進乳腺發(fā)育和泌乳,還能提高乳腺中分泌IgA的細胞數(shù)目,淋巴細胞游走進入乳腺。母乳中PRL濃度與嬰兒血漿IgG及T淋巴細胞數(shù)目成正相關,說明母乳喂養(yǎng)是重要的免疫刺激作用。去垂體動物于腎囊下埋植同種異體垂體后,可恢復多種免疫功能,如抗SRBC的抗體形成,對DNCB的接觸致每及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已知移植垂體主要分泌大量的PRL,故PRL可能是移植重體恢復免疫力的主要因素,因為單純給予PRL媃中恢復去垂體動物的免疫機能。反之,向去重體動物注射抗PRL抗血清,則支物發(fā)生貧血甚至死亡。抑制PRL分泌的藥物也同樣抑制動物對DNCB的接觸性超敏反應。
PRL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涉及如下方面:①促進抗體合成;②刺激法氏囊細胞的分裂增殖;③促進胸腺組織的增生,誘導腈胎期胸腺細胞表達Thy-1抗原及T細胞抗原;④與IL-2協(xié)同刺激T細胞的克隆增殖,并誘導其表達IL-2R,對克隆的 T細胞L2株系,PRL也與IL-2協(xié)同誘導其表達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IRF-1),C-myc,ODC(鳥氨酸脫羧酶)、組蛋白及cyclin B等分子,促進T細胞的增殖;⑤刺激大鼠Nb2淋巴瘤的增殖,并抑制Dex引起的DNA斷裂,防止及對抗Nb2細胞的Dex作用的凋零;⑥激活Mφ;⑦激活NK細胞,并與IL-2協(xié)同誘導LAK活性。
3.ACTHACTH為39肽,可影響多種免疫細胞。在整體水平,ACTH的效應至少經(jīng)由二條途徑,其一是刺激GC的分泌而間接引起免疫抑制,其二是借助其在免疫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而直接影響免疫功能。ACTH純制劑引起胸腺萎縮及脾萎縮,伴有淋巴細胞數(shù)目減少,而去腎上腺后此效應仍然存在。
(1)ACTH對B細胞功能的調(diào)節(jié):ACTH在體外可抑制T細胞依賴性抗原(如SRBC)及非信號依賴性抗原(如DNP-Ficoll)的抗體反應,減少PFC數(shù)目。此作用具有明顯的ACTH分子結構特異性,如ACTH(1-39)為抑制性的,而ACTH(1-24)無效。ACTH還可與IL-2或DCGF協(xié)同刺激正常的B細胞生長和分化。對BCL1細胞系而言,ACTH可能以自分泌方式促進其增殖。
(2)ACTH對T細胞功能的調(diào)節(jié):ACTH抑制T細胞產(chǎn)生IFN-γ,并調(diào)節(jié)IL-2的生成。新近發(fā)現(xiàn),Jurkat細胞膜上CD3分子的γ鏈磷酸化過程也受ACTH的負性調(diào)控。ACTH能增強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的細胞毒作用。此外,ACTH能完全陰止IFN誘導Mφ的殺傷腫瘤活性,并抑制腹腔Mφ的MHCⅡ類分子表達。
4.β-ENDβ-END與ACTH來源于共同的前體POMC,由于β-END既能自重體釋放,也可在免疫細胞中合成,且其受體廣布于多種免疫細胞,故β-END具有廣泛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1)β-END對T細胞的影響:β-END可促進T細胞的增殖反應,但也有相反報道。β-END還能抑制T細胞表達IL-2R,抑制人外周血T細胞(HPBTL)的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改變T細胞膜上CD3原的表達,影響PHA引起CD3γ鏈的磷酸化以及干擾CD3-TCR復合物的內(nèi)化過程。
(2)β-END對其它免疫細胞的影響:β-END以劑量依賴方式促進NK細胞的細胞毒作,并可活化Mφ促進其吞噬和趨化活性,并可調(diào)節(jié)MHC Ⅱ類分子的表達。
除β-END外,α-END,γ-END強啡肽(dynorphin),M-ENK及L-ENK等阿片肽類均可借助各種阿片樣受體調(diào)節(jié)免疫細胞的功能。
5.CRH作為41肽的下丘腦激素,CRH至少經(jīng)由二條途徑影響免疫機能:CRH可單獨或與AVP協(xié)同刺激ACTH的釋放而激動GC的分泌,后二者均具有廣泛的免疫抑制效應;CRH借助免疫細胞膜上的受體而直接影響免疫細胞。鑒于CRH可由胸腺及脾臟等免疫器官合成,故CRH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性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CRH抑制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1β及IL-6,CRH可能首先抑制IL-1β的生成,引起IL-6繼發(fā)性分泌減少。妊娠時CRH及GC的血漿中濃度均升高,故可能抑制母體對胎我的免疫反應。
也有文獻報道了CRH的免疫增強作用,CRH可刺激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6,抑制IFN-γ的分泌,但不影響此類細胞的增殖及IL-1β的分泌。有報道nM水平的CRH能刺激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2及IL-1,增強LPS及PHA分別對IL-1及IL-2的促分泌反應,刺激β-END的分泌。CRH亦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IL-2R(Tac)的表達水平,并可調(diào)節(jié)NK細胞介導的殺傷細胞作用。
6.LHRH胸有少脾臟不僅含有CRH及其mRNA,也有CRH的受體表達,且此類受體直接分布于大鼠及小鼠的淋巴細胞上。目前認為,胸腺可能是衰老的時釧。老齡大鼠胸腺重量呈進行性減輕,同時伴有CRH受體數(shù)目的減少,而給予CRH強效類似物(LHRHA)可逆轉這些改變,并在單用或合用ConA時促進胸腺細胞的增殖反應,刺激IL-2R的表達。LHRH-A主要影響CD4+或CD8+T細胞亞群。雄鼠去勢也可引起類似變化,如再給予LHRH-A則呈協(xié)同作用。LHRH在體內(nèi)或體外均具有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
7.SP在從多神經(jīng)肽中,SP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研究最為廣泛和深入。SP可影響所有的免疫細胞。
(1)SP對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作用:SP有劑量信賴性的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效應,并加強ConA及PHA的刺激反應,SP受體拮抗劑可抑制此反應。因此SP可能是T細胞的絲裂原或輔助絲裂原。SP還可刺激小鼠脾淋巴細胞、腸壁Peyer氏結及腸系膜淋巴結淋巴細胞的增殖。SP及其N端片斷SP1-4可防止大鼠應激所致的胸腺萎縮,在對鎳過敏的個體,SP加強硫酸鎳的促T淋巴細胞增殖效應。另有發(fā)現(xiàn),SP不依賴受體介導亦能升高人T細胞內(nèi)Ca2+濃度。
(2)SP對B細胞的作用:SP促進B細胞分泌Ig的報道較為一致。SP刺激體外培養(yǎng)小鼠Peyer氏結、腸系膜淋巴結及脾臟來源的B細胞IgA的合成分別增加約300%、50%及70%。體內(nèi)給予SP1-7日后,上述三種組織的淋巴細胞在培養(yǎng)時IgA及IgM的合成明顯增加,此作用為生理性的,因所用SP劑量在生理波動范圍內(nèi)。SP對IgA合成的影響最明顯,提示SP參與調(diào)節(jié)憉部免疫。
(3)SP對單核-巨噬細胞的作用:SP既能促進其吞噬和趨化游走活性,又可刺激其的氨化爆發(fā)反應(oxidative burst),促進多種介質(zhì)的釋放,且所需DP嘗試較低。如小鼠腹腔Mφ及人外周單核細胞的SP及SP1-4作用下吞噬功能增強,SP刺激豚腹腔Mφ的有氧呼吸,加強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生成和放出O2-、H202、TXB2、PGE、6酮PGF1α、LTC4及溶酶體酶ADGase(β-D-2-乙酰氨-2-脫氧葡萄糖苷酸酶)等,SP促進人外周血單核細胞釋放IL-1、IL-6及TNF-α,促進IFN-γ的合成與分泌,誘導小鼠Mφ細胞系P388D1細胞釋放IL-1,SP可還與M-CSF協(xié)同刺激小鼠骨髓單核-巨噬母細胞系的增殖反應。通過以上作用SP間接地調(diào)節(jié)Mφ與T細胞間的識別、抗原加工及提呈等過程。
(4)SP對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作用:SP在生理濃度即可刺激人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運動,明顯增強C5a 所致的中性粒細胞趨化、游走運動及吞噬殺菌活性。SP還能促進中性粒細胞粘附于支氣管上皮細胞,故可能參與呼吸道的病理過程。此外,SP可通過肥大細胞而促進粒細胞的浸潤。SP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不甚明了,但SP同樣由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吸引嗜酸性粒細胞的滲出和游走,缺乏肥大細胞的WBB6F2-W/Wγ及WCB6F2-SL/SL2系小鼠無此反應,而當這類小刀竕別移植同種骨髓細胞或局部注射小鼠肥大細胞后,皮下給予SP即可引起該部位的嗜酸性粒細胞的滲出反應。
(5)SP對肥大細胞的作用:在人及多種實驗動物均證明了SP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的效應。SP不促進5-HT自大鼠肥在細胞的分泌。SP誘發(fā)組胺及5-HT釋放反應十分迅速,30秒內(nèi)釋放量可達最大值的90%,并依賴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過程。SP的這一作用是由G蛋白介導的,不需要胞外Ca2+的存在,也不引起IP3及DAG的含量變化,且IgE誘發(fā)的組胺釋放與SP的效應間無交叉脫敏現(xiàn)象。肥大細胞能表達及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如TNF-α、IL-1、IL-3、IL-4、IL-6和GM-CSF等,SP則選擇性地促進肥大細胞系CFTL12表達TNF-αmRNA及釋放TNT-α。上述作用表明SP對肥大細胞的影響與過敏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
(6)SP對其他細胞的作用:SP促進成纖維細胞、滑膜細胞等結締組織細胞的增生,并協(xié)同IL-1的致成纖維細胞增殖活性,并可刺激其釋放膠原酶及PGE2。險些,SP誘發(fā)肥大細胞分泌組胺,從而引起血管擴張、血漿外涌及炎性細胞浸潤,導致局部充血水腫。在潰瘍性結腸炎、十二指腸潰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佐劑引起的實驗性關節(jié)炎等病變部位,SP含量明顯升高,胸膜腔炎性滲出液中及家兔內(nèi)毒素休克時血中SP濃度也上升,這些事實均提示SP作為一種炎性介質(zhì)參與重要的免疫病理過程。
8.血管緊張素Ⅱ(AⅡ)對AⅡ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了解不多。已證明AⅡ刺激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氧化爆發(fā)反應,增強其胞內(nèi)傷能力,但不影響其化學趨性,低濃度AⅡ(10-9M)的作用由對百日咳毒素(PTX)敏感的G蛋白介導,引起胞漿中Ca2+濃度上升;而高濃度的AⅡ(Ca-6M)引起Ca2+內(nèi)流加速,PLA2活性增強,刺激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及促進PKC的移位。
9.SSSS可使大鼠灌流肝臟Mφ的胞飲活動增強,并以溫度及Ca2+依賴方式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細胞釋放組胺。SS還能對抗VIP引起的大鼠淋巴細胞中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增加。
10.FS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及LH(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胸腺外皮質(zhì)層有LH免疫陽性細胞的分布,而在其內(nèi)層皮質(zhì)和髓質(zhì)有FSH免疫陽性細胞的分布,提示LH和/或FSH可能參與胸腺細胞的發(fā)育和功能。
11.胰島素在小鼠,胰島素可改變ConA引起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LPS聯(lián)合應用可增加抗體形成細胞數(shù)目,胰島素在不改變血糖濃度劑量時能加強小鼠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并抑制角叉菜膠所致的足墊的腫脹。在人體,胰島素可促進MLR中的DNA合成,抑制ADCC功能。生理嘗試的胰島素即可加強單核細胞的纖溶性,促進其對靜止顆粒的吞噬,并提高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活性。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GH人的GH由19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不同種屬的GH結構和活性有較大的差異。GH是腺垂體激素中極重要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GH受體是紅細胞生成素(EPO)受體超家族的一員,GH既可借助受體直接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也可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介導而間接作用于免疫細胞,因GH誘導IGF的生成,且IGF-I受體分布于所有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膜上。GH可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胸腺為其主要的靶器官。
(1)小鼠去垂體后胸腺體積和重量減少,淋巴組織萎縮,DNA合成減少,由抗原誘發(fā)的抗體反應減弱,脾臟中NK細胞活性下降。大鼠去垂體后素現(xiàn)為胸腺和淋巴結的增殖反應減弱,脾臟中DNA代謝速率慢,皮膚移植后排斥反應受抑制,難以誘發(fā)佐劑性關節(jié)炎,且抗體合成銳減。給予GH則可逆轉去垂體后的上述變化。
(2)兒單期重體功能低下引起侏儒癥,伴有貧血及EPO降低。以GH治療則促進生長,增加骨髓中淋巴細胞的數(shù)目并加速血,尿中EPO含量也增高。
(3)隱生遺傳性垂體性侏儒小鼠(Snell-Bagg小鼠)的免疫機能較差,突出表現(xiàn)為胸腺退化早,外周淋巴組織及骨髓中細胞稀少,免疫反應性降低等。以GH及T4聯(lián)合處理此株小鼠,可防止胸腺萎縮,提高淋巴細胞數(shù)目,恢復免疫機能。GH的這一作用可能是由胸腺介導的,因去胸腺后GH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消失,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GH能促進胸腺激素的釋放。
(4)衰老時,GH分泌減少,免疫功能降低。結予GH媃中恢復免疫功能,促進胸腺激素的分泌,可速T細胞前體進入胸腺,并處長衰老小鼠的壽命。分泌GH的GH3垂體瘤細胞移植也可增加胸腺體積和胸腺細胞數(shù)目。
(5)GH促進正常人T細胞集落的形成,并刺激淋巴細胞的增殖。GH可加強PMA對單個核細胞釋放H2O2的刺激效應。GH還可加強單個核細胞的趨化活性,此作用可被SS所拮抗。Mφ在GH刺激下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攝取和降解加速。新近報道證明,重組GH可直接刺激B細胞增殖及分泌Ig。
基于上述事實,有人提出可應用GH治療骨髓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抗衰老。
2 .PRLPRL存在于所有脊椎動物體內(nèi)。在低等變溫動物,PRL可能主要參與對滲透壓、生長、發(fā)育和代謝等的調(diào)節(jié)。而一地哺乳動物及鳥類,PRL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如刺激哺乳動物乳腺的發(fā)育和分泌乳汁,雄性附性器官的生長和分泌,加速雌體的黃體生成及溶解等。在分子結構上,PRL與GH及胎盤催乳素均二盼相似,且PRL與GH的各血特異性受體錄屬于紅細胞生成素受體超家族。同GH相似,PRL也對免疫功能珍有正調(diào)節(jié)作用。
PRL不僅促進乳腺發(fā)育和泌乳,還能提高乳腺中分泌IgA的細胞數(shù)目,淋巴細胞游走進入乳腺。母乳中PRL濃度與嬰兒血漿IgG及T淋巴細胞數(shù)目成正相關,說明母乳喂養(yǎng)是重要的免疫刺激作用。去垂體動物于腎囊下埋植同種異體垂體后,可恢復多種免疫功能,如抗SRBC的抗體形成,對DNCB的接觸致每及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已知移植垂體主要分泌大量的PRL,故PRL可能是移植重體恢復免疫力的主要因素,因為單純給予PRL媃中恢復去垂體動物的免疫機能。反之,向去重體動物注射抗PRL抗血清,則支物發(fā)生貧血甚至死亡。抑制PRL分泌的藥物也同樣抑制動物對DNCB的接觸性超敏反應。
PRL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涉及如下方面:①促進抗體合成;②刺激法氏囊細胞的分裂增殖;③促進胸腺組織的增生,誘導腈胎期胸腺細胞表達Thy-1抗原及T細胞抗原;④與IL-2協(xié)同刺激T細胞的克隆增殖,并誘導其表達IL-2R,對克隆的 T細胞L2株系,PRL也與IL-2協(xié)同誘導其表達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IRF-1),C-myc,ODC(鳥氨酸脫羧酶)、組蛋白及cyclin B等分子,促進T細胞的增殖;⑤刺激大鼠Nb2淋巴瘤的增殖,并抑制Dex引起的DNA斷裂,防止及對抗Nb2細胞的Dex作用的凋零;⑥激活Mφ;⑦激活NK細胞,并與IL-2協(xié)同誘導LAK活性。
3.ACTHACTH為39肽,可影響多種免疫細胞。在整體水平,ACTH的效應至少經(jīng)由二條途徑,其一是刺激GC的分泌而間接引起免疫抑制,其二是借助其在免疫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而直接影響免疫功能。ACTH純制劑引起胸腺萎縮及脾萎縮,伴有淋巴細胞數(shù)目減少,而去腎上腺后此效應仍然存在。
(1)ACTH對B細胞功能的調(diào)節(jié):ACTH在體外可抑制T細胞依賴性抗原(如SRBC)及非信號依賴性抗原(如DNP-Ficoll)的抗體反應,減少PFC數(shù)目。此作用具有明顯的ACTH分子結構特異性,如ACTH(1-39)為抑制性的,而ACTH(1-24)無效。ACTH還可與IL-2或DCGF協(xié)同刺激正常的B細胞生長和分化。對BCL1細胞系而言,ACTH可能以自分泌方式促進其增殖。
(2)ACTH對T細胞功能的調(diào)節(jié):ACTH抑制T細胞產(chǎn)生IFN-γ,并調(diào)節(jié)IL-2的生成。新近發(fā)現(xiàn),Jurkat細胞膜上CD3分子的γ鏈磷酸化過程也受ACTH的負性調(diào)控。ACTH能增強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中的細胞毒作用。此外,ACTH能完全陰止IFN誘導Mφ的殺傷腫瘤活性,并抑制腹腔Mφ的MHCⅡ類分子表達。
4.β-ENDβ-END與ACTH來源于共同的前體POMC,由于β-END既能自重體釋放,也可在免疫細胞中合成,且其受體廣布于多種免疫細胞,故β-END具有廣泛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1)β-END對T細胞的影響:β-END可促進T細胞的增殖反應,但也有相反報道。β-END還能抑制T細胞表達IL-2R,抑制人外周血T細胞(HPBTL)的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改變T細胞膜上CD3原的表達,影響PHA引起CD3γ鏈的磷酸化以及干擾CD3-TCR復合物的內(nèi)化過程。
(2)β-END對其它免疫細胞的影響:β-END以劑量依賴方式促進NK細胞的細胞毒作,并可活化Mφ促進其吞噬和趨化活性,并可調(diào)節(jié)MHC Ⅱ類分子的表達。
除β-END外,α-END,γ-END強啡肽(dynorphin),M-ENK及L-ENK等阿片肽類均可借助各種阿片樣受體調(diào)節(jié)免疫細胞的功能。
5.CRH作為41肽的下丘腦激素,CRH至少經(jīng)由二條途徑影響免疫機能:CRH可單獨或與AVP協(xié)同刺激ACTH的釋放而激動GC的分泌,后二者均具有廣泛的免疫抑制效應;CRH借助免疫細胞膜上的受體而直接影響免疫細胞。鑒于CRH可由胸腺及脾臟等免疫器官合成,故CRH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性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CRH抑制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1β及IL-6,CRH可能首先抑制IL-1β的生成,引起IL-6繼發(fā)性分泌減少。妊娠時CRH及GC的血漿中濃度均升高,故可能抑制母體對胎我的免疫反應。
也有文獻報道了CRH的免疫增強作用,CRH可刺激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6,抑制IFN-γ的分泌,但不影響此類細胞的增殖及IL-1β的分泌。有報道nM水平的CRH能刺激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2及IL-1,增強LPS及PHA分別對IL-1及IL-2的促分泌反應,刺激β-END的分泌。CRH亦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IL-2R(Tac)的表達水平,并可調(diào)節(jié)NK細胞介導的殺傷細胞作用。
6.LHRH胸有少脾臟不僅含有CRH及其mRNA,也有CRH的受體表達,且此類受體直接分布于大鼠及小鼠的淋巴細胞上。目前認為,胸腺可能是衰老的時釧。老齡大鼠胸腺重量呈進行性減輕,同時伴有CRH受體數(shù)目的減少,而給予CRH強效類似物(LHRHA)可逆轉這些改變,并在單用或合用ConA時促進胸腺細胞的增殖反應,刺激IL-2R的表達。LHRH-A主要影響CD4+或CD8+T細胞亞群。雄鼠去勢也可引起類似變化,如再給予LHRH-A則呈協(xié)同作用。LHRH在體內(nèi)或體外均具有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
7.SP在從多神經(jīng)肽中,SP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研究最為廣泛和深入。SP可影響所有的免疫細胞。
(1)SP對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作用:SP有劑量信賴性的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效應,并加強ConA及PHA的刺激反應,SP受體拮抗劑可抑制此反應。因此SP可能是T細胞的絲裂原或輔助絲裂原。SP還可刺激小鼠脾淋巴細胞、腸壁Peyer氏結及腸系膜淋巴結淋巴細胞的增殖。SP及其N端片斷SP1-4可防止大鼠應激所致的胸腺萎縮,在對鎳過敏的個體,SP加強硫酸鎳的促T淋巴細胞增殖效應。另有發(fā)現(xiàn),SP不依賴受體介導亦能升高人T細胞內(nèi)Ca2+濃度。
(2)SP對B細胞的作用:SP促進B細胞分泌Ig的報道較為一致。SP刺激體外培養(yǎng)小鼠Peyer氏結、腸系膜淋巴結及脾臟來源的B細胞IgA的合成分別增加約300%、50%及70%。體內(nèi)給予SP1-7日后,上述三種組織的淋巴細胞在培養(yǎng)時IgA及IgM的合成明顯增加,此作用為生理性的,因所用SP劑量在生理波動范圍內(nèi)。SP對IgA合成的影響最明顯,提示SP參與調(diào)節(jié)憉部免疫。
(3)SP對單核-巨噬細胞的作用:SP既能促進其吞噬和趨化游走活性,又可刺激其的氨化爆發(fā)反應(oxidative burst),促進多種介質(zhì)的釋放,且所需DP嘗試較低。如小鼠腹腔Mφ及人外周單核細胞的SP及SP1-4作用下吞噬功能增強,SP刺激豚腹腔Mφ的有氧呼吸,加強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生成和放出O2-、H202、TXB2、PGE、6酮PGF1α、LTC4及溶酶體酶ADGase(β-D-2-乙酰氨-2-脫氧葡萄糖苷酸酶)等,SP促進人外周血單核細胞釋放IL-1、IL-6及TNF-α,促進IFN-γ的合成與分泌,誘導小鼠Mφ細胞系P388D1細胞釋放IL-1,SP可還與M-CSF協(xié)同刺激小鼠骨髓單核-巨噬母細胞系的增殖反應。通過以上作用SP間接地調(diào)節(jié)Mφ與T細胞間的識別、抗原加工及提呈等過程。
(4)SP對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作用:SP在生理濃度即可刺激人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運動,明顯增強C5a 所致的中性粒細胞趨化、游走運動及吞噬殺菌活性。SP還能促進中性粒細胞粘附于支氣管上皮細胞,故可能參與呼吸道的病理過程。此外,SP可通過肥大細胞而促進粒細胞的浸潤。SP對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不甚明了,但SP同樣由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吸引嗜酸性粒細胞的滲出和游走,缺乏肥大細胞的WBB6F2-W/Wγ及WCB6F2-SL/SL2系小鼠無此反應,而當這類小刀竕別移植同種骨髓細胞或局部注射小鼠肥大細胞后,皮下給予SP即可引起該部位的嗜酸性粒細胞的滲出反應。
(5)SP對肥大細胞的作用:在人及多種實驗動物均證明了SP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的效應。SP不促進5-HT自大鼠肥在細胞的分泌。SP誘發(fā)組胺及5-HT釋放反應十分迅速,30秒內(nèi)釋放量可達最大值的90%,并依賴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過程。SP的這一作用是由G蛋白介導的,不需要胞外Ca2+的存在,也不引起IP3及DAG的含量變化,且IgE誘發(fā)的組胺釋放與SP的效應間無交叉脫敏現(xiàn)象。肥大細胞能表達及分泌許多細胞因子,如TNF-α、IL-1、IL-3、IL-4、IL-6和GM-CSF等,SP則選擇性地促進肥大細胞系CFTL12表達TNF-αmRNA及釋放TNT-α。上述作用表明SP對肥大細胞的影響與過敏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
(6)SP對其他細胞的作用:SP促進成纖維細胞、滑膜細胞等結締組織細胞的增生,并協(xié)同IL-1的致成纖維細胞增殖活性,并可刺激其釋放膠原酶及PGE2。險些,SP誘發(fā)肥大細胞分泌組胺,從而引起血管擴張、血漿外涌及炎性細胞浸潤,導致局部充血水腫。在潰瘍性結腸炎、十二指腸潰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佐劑引起的實驗性關節(jié)炎等病變部位,SP含量明顯升高,胸膜腔炎性滲出液中及家兔內(nèi)毒素休克時血中SP濃度也上升,這些事實均提示SP作為一種炎性介質(zhì)參與重要的免疫病理過程。
8.血管緊張素Ⅱ(AⅡ)對AⅡ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了解不多。已證明AⅡ刺激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氧化爆發(fā)反應,增強其胞內(nèi)傷能力,但不影響其化學趨性,低濃度AⅡ(10-9M)的作用由對百日咳毒素(PTX)敏感的G蛋白介導,引起胞漿中Ca2+濃度上升;而高濃度的AⅡ(Ca-6M)引起Ca2+內(nèi)流加速,PLA2活性增強,刺激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及促進PKC的移位。
9.SSSS可使大鼠灌流肝臟Mφ的胞飲活動增強,并以溫度及Ca2+依賴方式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細胞釋放組胺。SS還能對抗VIP引起的大鼠淋巴細胞中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增加。
10.FS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及LH(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胸腺外皮質(zhì)層有LH免疫陽性細胞的分布,而在其內(nèi)層皮質(zhì)和髓質(zhì)有FSH免疫陽性細胞的分布,提示LH和/或FSH可能參與胸腺細胞的發(fā)育和功能。
11.胰島素在小鼠,胰島素可改變ConA引起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LPS聯(lián)合應用可增加抗體形成細胞數(shù)目,胰島素在不改變血糖濃度劑量時能加強小鼠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并抑制角叉菜膠所致的足墊的腫脹。在人體,胰島素可促進MLR中的DNA合成,抑制ADCC功能。生理嘗試的胰島素即可加強單核細胞的纖溶性,促進其對靜止顆粒的吞噬,并提高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