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指毛桃根

    拼音注音Wú Zhǐ Máo Táo Gēn別名

    南芪、土黃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土五加皮(《廣西中草藥》)。

    出處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浦参?strong>粗葉榕的。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溝谷、路旁的灌木叢中。分布我國南部及西南部。

    原形態(tài)

    粗葉榕,又名:三龍爪、亞椏木、五指毛桃、五爪龍、五指牛奶。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中空,全株被灰色絨毛。單葉互生,紙質(zhì),多型,長橢圓狀披針形、狹或廣卵形,長8~25厘米,寬4~18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邊緣有鋸齒或呈波狀,有時全緣;托葉卵狀披針形,長8~20毫米?;ㄐ虺蓪σ干蛐?,基部苞片卵狀披針形;花黃綠色;雄花生于花序內(nèi)壁近頂部,具梗;萼片4,紫色,線狀披針形;雄蕊2或1枚;癭花的萼片與雄花的相似;子房球形或卵形,花柱側生,柱頭漏斗形;雌花生于另一花序內(nèi),具梗或近無梗;萼片與雄花的相似,但較狹,顏色也較淡。瘦果橢圓形,有小瘤狀凸體。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甘,微溫。"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健腫補肺,行氣利濕。治肺癆咳嗽,盜汗,肢倦無力,食少腹脹,水腫,風濕痹痛,肝炎,白帶,產(chǎn)后無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化濕,行氣止痛,除痰止咳。治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肝脾作痛,水腫,風濕性關節(jié)炎,勞傷咳嗽。"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益氣固表,舒筋活絡,行氣化濕。治肺結核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盜汗,病后體弱,產(chǎn)后無乳,婦女白帶,胃痛,胸痛,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

    復方

    ①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較重的慢性肝炎:穿破石二市斤,五指毛桃半市斤,葫蘆茶三兩,加水浸煮兩次,濃縮至1500毫升,加白糖300克,入防腐劑,靜置,過濾。較重者每天服90毫升,分二次服;輕者,每天服45毫升,一次服完.以一個月為一療程,(廣州市衛(wèi)生管理局《新醫(yī)藥通訊》(2):18~19,1972)

    ②產(chǎn)后無乳:五指牛奶2兩,燉豬腳服。(《廣西中草藥》)

    ③白帶:五指牛奶1兩,一匹綢2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
  •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別名地椒、麝香草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興凱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
  • 來源杜鵑花科百里香葉杜鵑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以枝、葉入藥。生境分布甘肅、青海。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氣管炎,哮喘。用法用量鮮品2~3錢,水煎服。干品2兩,酒1斤,浸泡1周,去......
  • 拼音注音Bǎi Chǐ Wèi Máo別名扶芳木、竹葉青、山杜仲。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出處始載于《四川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百齒衛(wèi)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ounymus c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