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心法要訣》 香港腳瘡

    香港腳瘡在足膝生,濕熱相搏風(fēng)氣乘,壯熱腫痛津黃水,心神煩躁犀角靈。

    【注】此證生于足膝,由濕熱內(nèi)搏,滯于膚腠,外為風(fēng)乘,不得宣通,故令腳膝生瘡,癢痛作腫,破津黃水,形類黃水瘡,惟身體壯熱,心神煩躁,經(jīng)久難瘥。宜服犀角散,外以漏蘆湯洗之,兼敷龍骨散甚效。

    香港腳瘡圖(圖缺)

    犀角散

    犀角屑 天麻 黃 枳殼(麩炒) 白鮮皮 黃芩 防風(fēng) 羌活 白蒺藜(各七錢五分)檳榔(一兩) 烏梢蛇(酒浸,二兩) 甘草(炙,五錢)

    上研粗末,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生姜五片,煎一盅,去渣,不拘時溫服。

    【方歌】犀角散醫(yī)香港腳瘡,天麻 枳白鮮榔,烏蛇芩草風(fēng)羌活,蒺藜粗末引加姜。

    漏蘆湯

    漏蘆 甘草生 槐白皮 五加皮 白蘞(各一兩五錢) 白蒺藜(四兩)

    共為粗末,每用五兩,水八碗,煎五碗,去渣,淋洗。

    【方歌】漏蘆湯甘槐白皮,五加白蘞白蒺藜,香港腳瘡疼癢津水,熬湯洗患散濕急。

    龍骨散

    白龍骨(研) 輕粉(各二錢五分) 檳榔(研一錢) 豬糞(新瓦上焙干,再入火中燒之存性,取出研末,五錢)

    共研勻,先以口含薺水或溫鹽湯,洗令瘡凈見肉;卻用香油調(diào)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

    【方歌】龍骨散能去濕腐,香港腳瘡敷自然無,輕榔豬糞香油入,久遠惡瘡用亦除。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xué)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fù)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祿、徐師曾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