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心法要訣》 田螺

    田螺 在足掌生,里濕外寒蒸郁成,豆粒黃 悶脹硬,破津臭水腫爛疼。

    【注】此證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見。由脾經(jīng)濕熱下注,外寒閉塞,或因熱體涉水,濕冷之氣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黃 悶脹,硬疼不能著地,連生數(shù) ,皮濃難于自破,傳度三五成片濕爛;甚則足跗俱腫,寒熱往來,法宜苦參、菖蒲、野艾熬湯熱洗,次用線針將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貼之。又將 皮剪去,宜用石膏、輕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蓋貼,內(nèi)服解毒瀉脾湯。更有經(jīng)年不愈者,系下部濕寒,以金匱腎氣丸常服甚效。

    田螺 圖(圖缺)

    解毒瀉脾湯

    石膏( ) 牛蒡子(炒,研) 防風 黃芩 蒼術(炒) 甘草(生) 木通 山梔(生,研各一錢)

    水二盅,燈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瀉脾芩蒡子,風膏蒼術草通梔,田螺 起宜煎服,清熱疏風又去濕。

    加味太乙膏(見潰瘍門)

    金匱腎氣丸(即桂附地黃丸加車前子、牛膝各一兩。見面部頰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