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涌泉疽發(fā)在足心,腎虛濕滯多屬陰,速破潰淺癰可治,黑陷為疽命難存。
【注】此證生在足心涌泉穴,一名足心發(fā),又名穿窟天蛇,俗名病穿板,屬足少陰,由腎經(jīng)虛損,兼濕熱下注而成,若十四日內即潰,膿淺為癰,猶可調治,初服仙方活命飲,外用神燈照法。虛甚膿生遲者,十全大補湯;潰后兼用桂附地黃丸服之。余治按癰疽腫瘍、潰瘍門。若黑陷不疼,二十一日之內不潰膿者為疽,屬陰敗之證難救。
涌泉疽圖(圖缺)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神燈照法(見首卷)
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
桂附地黃丸(見面部頰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涌泉疽發(fā)在足心,腎虛濕滯多屬陰,速破潰淺癰可治,黑陷為疽命難存。
【注】此證生在足心涌泉穴,一名足心發(fā),又名穿窟天蛇,俗名病穿板,屬足少陰,由腎經(jīng)虛損,兼濕熱下注而成,若十四日內即潰,膿淺為癰,猶可調治,初服仙方活命飲,外用神燈照法。虛甚膿生遲者,十全大補湯;潰后兼用桂附地黃丸服之。余治按癰疽腫瘍、潰瘍門。若黑陷不疼,二十一日之內不潰膿者為疽,屬陰敗之證難救。
涌泉疽圖(圖缺)
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神燈照法(見首卷)
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
桂附地黃丸(見面部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