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唐才子傳》是一部唐代詩人專傳。
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匯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zhí)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
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跡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jīng)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shù)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辟之見。但所述多有失實﹑謬誤之處﹐如謂駱賓王與宋之問唱和靈隱寺﹐《中興間氣集》為高適所編﹐李商隱曾為廣州都督等。也有因誤解材料而造成錯誤﹐如劉長卿傳﹐記權(quán)德輿稱劉長卿為“五言長城”﹐而據(jù)權(quán)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詩序》﹐實是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等。
書成於元大德八年(1304)。原本10卷﹐明初尚存﹐《永樂大典》在“傳”字韻內(nèi)曾錄其全書。但此部分《永樂大典》今亦佚。清《四庫全書》館臣從《永樂大典》其他各韻中輯出243位詩人的傳記﹐附傳44人﹐共287人﹐編為8卷。日本《佚存叢書》有10卷本﹐有278位詩人的傳記﹐附傳 120人。有清陸芝榮等《佚存叢書》??瘫?。又有清《指?!繁京o以日本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繁拘S?。
《唐才子傳》被列為國學入門必讀書目之中。
后人傅璇琮所編《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書》本以及《四庫全書》本、三間草堂本、《指?!繁镜群?nèi)外世傅版本、校訂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點在探索史料來源、糾正史實錯誤、補考原書未伯重要 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為基本架構(gòu),通過對他們生平事跡、詩文創(chuàng)作、作品流會心等基本史料來龍去脈、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詩人事跡資料庫的作用。
本書是中國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學者多年協(xié)作研究的結(jié)晶,集中代表了世紀唐代詩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 永歷實錄,二十六卷。作者,王夫之,(1619--1692) 字而農(nóng),號畺齋。衡陽(今屬湖南) 人。
==============================================================================
作者:(明)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nóng),號姜齋,晚年隱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陽縣),因自稱‘船山遺老’。生于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得年七十四歲。崇禎十五年(1642)中舉人,甲申(1644)以前,用力于詩文、科舉;明亡以后,大受刺激,與父親隱居數(shù)年,在輾轉(zhuǎn)流亡中鉆研《周易》及諸經(jīng),并參與抗清運動,尤其永歷政權(quán),曾著《永歷實錄》二十六卷。后遭滿清緝捕,浪跡湖湘一帶。順治八年返湖南衡陽隱居,潛心著述。十三年(1656)著成《黃書》,復著《讀通鑒論》、《宋論》、《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外傳》等重要著作,著述凡二十五種,有《船山遺書》、《姜齋文集》流傳,近人編成《船山全書》。
- 《山海經(jīng)》自古號稱奇書,自戰(zhàn)國至漢初成書至今,公認是一部奇書。書中所記神靈四百五十多個,個個奇形怪狀,神通廣大。記載了約四十多個方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歷史人物,它是現(xiàn)存的保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堪稱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庫。全書十八卷,分《山經(jīng)》、《海經(jīng)》兩大類,約三萬一千字。內(nèi)容涉及很廣的范圍,包含了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醫(yī)藥、鬼神、祭祀、氏族部落諸方面的內(nèi)容。它的作者原題為夏禹、伯益,實際上并不是一人一時所作,而是多位無名氏的集體創(chuàng)作。成書年代約在四千年前,寫定于距今兩千至兩千五百年間。
《山海經(jīng)》文字簡約,索解困難,內(nèi)容散漫,不成系統(tǒng),如碎金散玉一般,如果能加以破解,將會對中國上古歷史研究有極大意義。
當代學者馬昌儀先生為恢復《山海經(jīng)》的真面目,給讀者與研究者提供一部見之于古代珍本,有觀賞、收藏和學術(shù)研究價值的真正的《山海經(jīng)》圖集,歷數(shù)年苦功,搜集了10種明清古本《山海經(jīng)》,找到了2000多幅圖,又從中精選出1000幅,予以梳理、考辨、研究、解說,成就了這部《古本山海經(jīng)圖說》
- 《銅人針灸經(jīng)》,針灸著作。七卷。此書雖冠“銅人”之名,實與“銅人”無涉。系元代書商抄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針經(jīng)》的全文,析分為卷一-六,另附針灸禁忌一卷。原書成于唐代,作者已無可考。書中記載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針治經(jīng)驗,并附十二幅腧穴圖?,F(xiàn)存明·清刻本、《四庫全書》本等。
==============================================================================
《銅人針灸經(jīng)》七卷,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讀書後志》曰:《銅人腧穴針灸圖》三卷,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嘗詔惟德考次針灸之法,鑄銅人為式,分臟腑十二經(jīng),旁注腧穴所會,刻題其名,并為圖法及主療之術(shù),刻版?zhèn)黛妒?。王應麟《玉?!吩唬禾焓ノ迥晔氯沙?,醫(yī)官院上所鑄腧穴銅人式二。詔一置醫(yī)官院,一置大相國寺仁濟殿。先是,上以針砭之法傳述不同,命尚藥奉御王惟一考明堂氣穴經(jīng)絡(luò)之會,鑄銅人式。又纂集舊問,訂正訛謬,為《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三卷,至是上之,摹印頒行。翰林學士夏竦序所言與晁氏略同,惟王惟德作惟一,人名小異耳。此本卷數(shù)不符,而大致與二家所言合。疑或天圣之舊本而後人析為七卷歟。周密《齊東野語》曰:嘗聞舅氏章叔恭云,昔倅襄州日,嘗獲試針銅人全像,以精銅為之,腑臟無一不具。其外腧穴則錯金書穴名於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則渾然全身。蓋舊都用此以試醫(yī)者。其法外涂黃蠟,中實以水,俾醫(yī)工以分折寸,案穴試針。中穴則針入而水出,稍差則針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後趙南仲歸之內(nèi)府,叔恭嘗寫二圖,刻梓以傳焉。今宋銅人及章氏圖皆不傳,惟此書存其梗概爾。==============================================================================
- 本書為清代乾、嘉年間的文人屠紳(號磊砢山人)所作。它以清代少數(shù)民族(主要是苗民)起義為背景、描寫了官軍與起義軍的多次交鋒。最后以官軍的勝利、義軍的失敗而告終。在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說斗法斗寶的寫法,雖文字古奧,卻帶有神奇的色彩。作者雖極力攻擊義軍領(lǐng)袖如何荒淫,但在客觀上對清代吏制的黑暗腐敗亦有所暴露。《蟫史》在小說史上可謂獨具一格,所以魯迅先生說:“惟以其文體為他人所未試,足稱獨步而已?!保ā吨袊≌f史略》)。
- 《清代野記》例言中說:“凡朝廷、社會、京師,外省,事無大小,皆據(jù)所聞所見錄之?!北緯鴥?nèi)容主要涉及清代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四朝事,有重大歷史事件、典章制度;有宮闈秘事、官場軼聞、優(yōu)伶義舉、書賈著書、藝人絕技、挽聯(lián)巧對,甚至賭棍、騙子、強盜、小偷等等生存情形,森羅萬象,無所不包,儼然一幅晚清社會生活的全景圖。
- 一篇詳細描述明末民族悲劇的奇文。
《揚州十日記》在史學界影響很大,一些有影響的書籍和蕭一山著《清代通史》、《辭源》、《辭?!?,《中外歷史年表》、《清史編年》,科普通俗讀物《簡明中外歷史辭典》、《上下五千年》等都予引用。國外,如蘇聯(lián)齊赫文斯基地也在其所著《中國近代史》中引用。諸書引用時都在不同程度上控訴清軍在揚州的“屠殺”,并加以譴責。
歷史是科學??茖W是來不得絲毫虛假的?!队洝分屑劼逗芏?,不能不使人對它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筆者學識有限,僅就《記》的真實性進行粗淺探索,并以管見就教于諸方家。
- 定情人(又名《新鐫批評銹像秘本定情人》)
定情人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 。
定情人作者:不題撰人。署“素政堂主人題于天花藏”?!疤旎ú刂魅恕钡葧蚓鶠椤疤旎ú刂魅祟}于素政堂”,唯此書不同。
定情人內(nèi)容:敘述雙星與江蕊珠的愛情故事。本書故事緊湊,文筆流暢,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作。
- 關(guān)于中國農(nóng)書(王毓瑚) 農(nóng)業(yè)古籍出版情況 書錄解題
二畫
卜式養(yǎng)羊法(養(yǎng)羊法) 卜歲恒言 十二月纂要 二如亭群芳譜 九華新譜 三畫
山居要術(shù) 山居四要 山蠶譜 山左蠶???大農(nóng)孝經(jīng) 大觀茶論 士農(nóng)必用 三徑怡閑錄 三農(nóng)紀 四畫
尹都尉 王氏 王良相牛經(jīng) 牛經(jīng)(相牛經(jīng)) 牛馬書 牛書(賈樸)?;式?jīng) 牛經(jīng)方 牛書(楊時喬) 牛經(jīng)(賈氏) 牛經(jīng)切要 牛經(jīng)備要醫(yī)方 月政畜牧栽種法 月季花譜 水牛經(jīng) 水云錄 水蜜桃譜 亢倉子 分門瑣碎錄 天彭牡丹譜 天工開物 天機秘錄 日食菜物 元亨療馬集 木棉譜 五畫
氾勝之書 四民月令 四時纂要 四時栽種記 四時栽接花果圖 四晨類要 四時種植書 四季須知 田家歷 田夫書 田家五行 田家五行拾遺 田家月令(顧清) 田家歷 田家月令(陳鳴鶴) 田家占候集覽 平泉山居草木記 本書 本草綱目 北苑別錄 北苑總錄 北墅抱甕錄 司牧安驥集 司牧安驥方 司牧馬經(jīng)痊驥通玄論 禾譜 永嘉橘錄 永昌二芳記 史老圃菊譜 石湖菊譜 打棗譜 占候成書 甘藷疏 甘薯錄 加庶編
六畫
竹譜(戴凱之) 竹譜(惠崇) 竹譜(吳輔) 竹譜(陳鼎) 兆人本業(yè) 地利經(jīng) 百花譜 百菊集譜 全芳備祖 耒耜經(jīng) 耒耜歲占 安驥集 安驥藥方 名花目錄 多能鄙事 多稼集 老圃書 老圃一得 老圃良言 老圃志 老圃雜說 西北治田說 西吳蠶略 西吳菊略 汝南圃史 江南魚鮮品 江南催耕課稻篇 防旱要旨 防旱記七畫
呂氏春秋 伯樂相馬經(jīng) 伯樂治馬雜病經(jīng) 吳中花品 吳下田家志 吳中蠶法 吳蕈譜 吳苑栽桑記 芍藥譜(劉攽) 芍藥譜(孔武仲) 芍藥譜(王觀) 牡丹花品 牡丹芍藥花品 牡丹史 牡丹志 牡丹譜 忘懷錄 芋經(jīng) 沈氏農(nóng)書
八畫
治馬經(jīng)(俞極) 治馬經(jīng)、治馬經(jīng)目 治馬經(jīng)圖 治馬牛駝騾等經(jīng)(隋書經(jīng)籍志) 治馬牛駝騾等經(jīng)(補遼金元藝文志) 周穆王養(yǎng)馬經(jīng) 治圃須知 治生要錄 治生廣錄 治蝗全法 治蝗書 花品 花木錄 花譜(張峋) 花譜(靜虛子) 花史左編 花傭月令 花鏡 花木小志 牧馬法 牧養(yǎng)志 東溪試茶錄 東籬品匯錄 東省養(yǎng)蠶成法 東籬品匯 東籬中正 東籬纂要 育駿方 金漳蘭譜 金薯傳習錄 果食譜 明堂灸馬經(jīng)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長安問花記 虎丘茶經(jīng)補注 佩文齋廣群芳譜 官井洋討魚秘訣 知本提綱 抱犢集 瓨荷譜
九畫
相六畜 相馬經(jīng)(三國志注) 相牛經(jīng)(三國志注) 南方草木狀 相鴨經(jīng) 相雞經(jīng) 相鵝經(jīng) 相馬經(jīng)(諸葛潁等) 相馬經(jīng)(隋書經(jīng)籍志) 相牛經(jīng)(寧戚相牛經(jīng)) 相馬經(jīng)(舊唐書經(jīng)籍志) 相馬經(jīng)(徐成) 相雨書 相馬經(jīng)(邯鄲李氏書目) 相馬經(jīng)(宋史藝文志) 相馬經(jīng)(陳元靚) 相馬經(jīng)(蕭繹) 相馬病經(jīng) 相牛心鏡要覽 昭明子釣種生魚鼈 春秋濟世六常擬議 春暉堂菊說 皇帝醫(yī)相馬經(jīng) 保生月錄 建安茶錄 建安茶記 范尚書牡丹譜 范村菊譜 范村梅譜 洛陽牡丹記(歐陽修) 洛陽花譜 洛陽花木記 洛陽牡丹記(周師厚) 品茶要錄 宣和北苑貢茶錄 宣和貢茶經(jīng) 郊居草木記 紀歷撮要 便民圖纂 思辨錄輯要 南窗外記 洋菊譜 胡氏治家略 修齊直指 姚氏家俗記 柞蠶雜志 柞蠶匯志 柳蠶新編
十畫
神農(nóng) 神農(nóng)相田教土耕種 夏小正 宰氏 師曠雜占 馬經(jīng)(三國志注) 馬經(jīng)孔穴圖 馬口齒訣 馬經(jīng)(宋史藝文志) 馬經(jīng)(李明仲) 馬經(jīng)(常知非) 馬經(jīng)通玄方論 馬經(jīng)歌括 馬書 馬首農(nóng)言 高堂隆相牛經(jīng) 家政法 栽植經(jīng) 栽桑圖說 栽花法 栽培圃史 茶經(jīng)(陸羽) 茶總錄 茶山節(jié)對 茶苑雜錄 茶花譜(趙璧) 茶譜 茶經(jīng)(張應文) 茶疏 茶約 茶箋 茶花譜(樸靜子) 茶花譜(李祖望) 耕譜 耕桑治生要備 耕織圖 耕牛錄 耕織便覽 耕畬叢考 真宗授時要錄 桐譜(陳翥) 桐譜(丁黼) 荔枝譜(蔡襄) 荔枝乘 荔枝譜(徐勃) 荔枝通譜 荔譜 荔枝話 荔枝譜(陳鼎) 海棠記 海味索引 海天秋色譜 海錯百一錄 秦農(nóng)要事 桂海虞衡志 唐昌玉蕊辨正 茹草編 草花譜 亳州牡丹志 亳州牡丹史 亳州牡丹述 記荔枝 記海錯 徐園秋花譜 倦圃蒔植記 捕蝗考 捕蝗箕篾法 捕蝻凡例 捕蝗匯編 捕蝗要說 捕除蝗蝻要法三種 桑志 浦泖農(nóng)咨 留云閣捕蝗記 問秋館菊錄 致富紀實 芻牧要訣 筍譜 蠶書
十一畫野老 野菜譜 野菜箋 野菜博錄 野菜贊 野菜性味考 野蠶錄 陶朱公養(yǎng)魚法 陶朱公致富奇書 淮南王養(yǎng)蠶經(jīng) 莆田荔枝譜 陳州牡丹記 務本新書 務本直言 痊驥集 痊驥真經(jīng) 救荒活民書 救荒本草 救荒野譜 救荒簡易書 探春歷紀 區(qū)田圖說(張治) 區(qū)種圖說 區(qū)田法 區(qū)田編 區(qū)田種法 區(qū)種五種 區(qū)田圖說(楊葆彝) 區(qū)田圖說(佚名) 區(qū)田試種實驗圖說 魚經(jīng) 魚品 魚譜 國脈民夫 曹南牡丹譜 曹州牡丹譜 培花奧訣録 培蘭新法 御制耕織圖 梭山農(nóng)譜 教稼書 授時通考 授衣廣訓 第一香筆記 豬經(jīng)大全 崈湫子 都門藝蘭記
十二畫
越中牡丹花品 筍譜 筍梅譜 景祐醫(yī)馬方 揚州芍藥譜 菊譜(劉蒙) 菊譜(史正志) 菊名篇 菊譜(馬楫) 菊月令 菊譜(周履靖) 菊書 菊譜(文應魯) 菊譜(呂天遺) 菊譜(劉承瀟) 菊譜(秋明主人) 菊譜(葉天培) 菊譜(計楠) 菊圃錄 菊譜(柳灝) 菊譜(張漢超) 菊志 菊說(許衍灼) 彭門花譜 菌譜 集馬相書 渡花居東籬集 植品 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近利志 棉花圖 云南花卉記 湖蠶述
十三畫董安國 禁苑實錄 園庭草木疏 農(nóng)家事略 農(nóng)歷 農(nóng)書 圣宋茶論 農(nóng)書(陳旉) 農(nóng)書(陳峻) 農(nóng)書(劉清之) 農(nóng)器譜 農(nóng)器圖譜 農(nóng)桑要旨 農(nóng)桑直說 農(nóng)桑輯要(元司農(nóng)司) 農(nóng)書(王禎) 農(nóng)桑衣食撮要 農(nóng)桑衣食撮要(魯明善) 農(nóng)桑撮要(羅文振) 農(nóng)事機要 農(nóng)桑機要 農(nóng)桑輯要(苗好謙) 農(nóng)家諺 農(nóng)舍四時雜抄 農(nóng)圃四書 農(nóng)說 農(nóng)用政書歷占 農(nóng)遺雜疏 農(nóng)桑輯要(俞汝楫) 農(nóng)譜 農(nóng)政全書 農(nóng)圃六書 農(nóng)丹 農(nóng)具記 農(nóng)蠶經(jīng) 農(nóng)政三書合訂 農(nóng)桑易知錄 農(nóng)書(潘大成) 農(nóng)圃便覽 農(nóng)園晴雨記 農(nóng)桑雜俎 農(nóng)候雜占 農(nóng)言 農(nóng)諺 農(nóng)言著實 農(nóng)占輯要 農(nóng)家言 補茶經(jīng) 補農(nóng)書 試茶錄 誠齋牡丹譜并百詠 歲時種植 歲時樂事 歲時雜占 經(jīng)世民事錄 群芳譜 遂農(nóng)雜記 蜂衙小記 遇蝗便覽 裨農(nóng)最要
十四畫管子 種樹藏果相蠶 種植法 種藝必用及補送 種蒔直說 種樹書 種蒔占書 種藝雜歷 種魚經(jīng) 種芋法 種植群書 種菊法 種棉花法 種牡丹譜 種花小效 種樹經(jīng) 種棉法 種苧麻法 種麻說 齊民要術(shù) 齊民要書 齊民四術(shù) 演齊人要術(shù) 夢溪忘懷錄 瑣碎錄 鄙記 圖形菊說 維揚芍藥譜合纂 閩中海錯疏 閩中荔枝譜 閩中荔按通譜 漁書 漢氾勝之遺書
十五畫
蔡癸 養(yǎng)羊法 養(yǎng)豬法 養(yǎng)民月宜 養(yǎng)蠶經(jīng) 養(yǎng)魚經(jīng) 養(yǎng)余月令 養(yǎng)蠶成法 養(yǎng)耕集 養(yǎng)蠶秘訣 養(yǎng)蘭說 論駝經(jīng) 慶歷花譜 增城荔枝譜 增訂教稼書 蔬品譜 蔬香小圃菊志 德善齋菊譜 節(jié)令要覽 墨娥小錄 稻品 廣菌譜 廣農(nóng)書 廣中荔枝譜 廣群芳譜 廣蠶桑說 廣蠶桑說輯補 樂休園菊語 稼圃輯 樗繭譜 課蠶要錄 撫郡農(nóng)產(chǎn)考略
十六畫
辨養(yǎng)馬論 辨蓄馬口齒訣 辨馬圖 辨五音牛欄法 冀王宮花品 蕃牧纂驗方 糖霜譜 橘錄 橐駝醫(yī)藥方 橐駝經(jīng) 樹畜部 樹藝篇 樹藝考 樹桑養(yǎng)蠶要略 學圃雜疏 學稼瑣言 澹園菊譜 遵生八箋 蕪菁疏 筑圍說 筑圩圖說 醒園花譜 興蘭譜略 澤農(nóng)要錄 橡繭固說 龍眼譜
十七畫療馬方 療馬集驗方 療駝經(jīng) 療馬集(俞本元) 療馬集(周海蓬) 壑源茶錄 韓氏直說 檇李屠氏藝菊法 檇李譜 豳風廣義 嶺南荔支譜
十八畫
雜陰陽 魏王花木志 闕中銅馬法 雜撰馬經(jīng) 醫(yī)牛經(jīng) 醫(yī)馬經(jīng) 醫(yī)駝方 騏驥須知 叢桂牡丹譜 豐豫莊本書
十九畫
藝菊書 藝菊譜 藝蘭法 藝菊志(張元玘) 藝花譜 藝菊志(陸廷燦) 藝菊簡易 藝菊新編 藝菊須知 藝蘭記 藝蘭四說 藝菊法 藝蘭要訣 藝菊瑣言 羅蘭齋蘭譜(蘭譜) 羅岕茶記
二十畫以上
勸農(nóng)書 寶坻勸農(nóng)書 寶訓 蘭譜(王貴學) 蘭譜奧法 蘭易、蘭易十二翼、蘭史 蘭蕙鏡 蘭蕙同心錄 蘭言述略 蘭蕙小史 續(xù)竹譜 續(xù)茶經(jīng) 類方馬經(jīng) 灌園史 灌園草木識 臞仙神隱書 蠶經(jīng)(舊唐書·經(jīng)籍志) 蠶經(jīng)(新唐書藝文志) 蠶書(孫光憲) 蠶書(秦觀) 蠶經(jīng)(黃省曾) 蠶訓 蠶譜 蠶桑志 蠶政摘要 蠶桑說(李拔) 蠶說 蠶桑雜記 蠶桑簡編 蠶桑錄要 蠶桑輯要(高銓) 蠶桑說(沈練) 蠶桑輯要(沈秉成) 蠶桑俗歌 蠶桑輯要(蓮池四種中)蠶事要略 桑蠶說(趙敬如) 蠶桑輯要(鄭文同)
- 鐘、王、索靖法,相近張芝又離為一法。今書有規(guī)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張也。旭、素盡出此流,蓋其天資近者,學之易得門戶。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嘗觀《石鼓文》,愛其古質(zhì),物象形勢有遺思焉。及得《原叔鼎器銘》,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秦漢以來,裁得一體,故古文所見止此,惜哉!
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十四
唐初,二王筆跡猶多,當時學者莫不依仿,今所存者無幾。然觀歐、虞、褚、柳,號為名書,其結(jié)構(gòu)字法皆出王家父子,學大令者多放縱,而夕羲之投筆處皆有神妙。予嘗謂篆、隸、正書與草、行通是一法。吳道子善畫,而張長史師其筆法豈有異哉。然其精粗,系性之利鈍,學之淺深,古人有筆冢、墨池之說,當非虛也。
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十四
近世篆書,好為奇特,都無古意。唐李監(jiān)通于斯,氣力渾厚,可謂篆中之雄者。學者宜如此說,然后可與論篆矣。
長史筆勢,其妙入神,豈俗物可近哉?懷素處其側(cè),直有仆奴之態(tài),況他人所可擬議。
張長史正書甚謹嚴,至于草圣,出入有無,風云飛動,勢非筆力可到,可謂雄俊不常者耶。
顏魯公天資忠孝人也,人多愛其書,書豈公意耶。閩中無佳石,以堅木刊字,往往有予筆跡,??潭嗷蚴д?。自今年來眼昏,求書者一切謝絕,向時子弟輩多蓄予字,皆為人持去。余有澄心紙百幅,李庭珪墨數(shù)丸,皆人間罕見者,當作諸家體以傳子孫,其余非故人不能作手書,子弟輩得余書者當自收之。
每落筆為飛草書,但覺煙云龍蛇,隨手運轉(zhuǎn),奔騰上下,殊可駭也,靜而觀之,神情歡欣可喜耳?!短m亭》模本秘閣一本,蘇翁家一本,粗有法度精神,其余不足觀也。石本唯此書至佳,淡墨稍肥,字尤美健可愛,或云出千河北李學究家,今王公和所藏也。
《瘞鶴文》非逸少字。東漢末多善書,唯隸書最盛(今八分)。晉、魏之分,南北差異,鐘、王楷書,為世所尚。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今存者《李德林碑》,褚書《三龕碑》是也,《瘞鶴文》字有楷隸筆,當隋代書,世云逸少,殊無仿佛也。
以上均摘自:
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十四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于行草,亦不離乎楷正。張芝與旭變怪不常,出于筆墨蹊徑之外,神逸有余,而與羲、獻異矣。襄近年粗知其意,而力已不及,烏足道哉!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三
右漢熹平中碑在南陽界中,字已摩(或作磨非)滅不可識,獨其碑首大字僅存,其筆畫頗奇?zhèn)?,蔡君謨甚愛之。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六
右有道先生《葉公碑》,李邕撰并書,余集古所錄。李邕書頗多,最后得此碑于蔡君謨。君謨善論書,為余言:邕之所書,此為最佳也。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九
《陰符經(jīng)序》則蔡君謨以為柳書之最精者。云:“善藏筆鋒?!迸c余之說正相反,然君謨書擅當世,其論必精,故為志之。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百四十二
蔡君謨云:子敬放肆豪邁與右軍差異,臨學之家必謹其辨矣。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十一
氵點者,字之眉目,全借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形勢安扠(應作插)。一橫畫者,字之肩背,欲其落重、行輕、高滾、斜按四訣,有往皆收之法,起落合宜之妙,不宜太彎,亦不宜太直。 丨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上短、下長、中努、傍楞四法,豎正勾精有起止,所貴長短合宜,結(jié)束堅實。丿左撇乀右捺 撇捺者,乎之乎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乚剔 亅挑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誠實屈伸,峻疾之妙。乛轉(zhuǎn)摺轉(zhuǎn)摺者,方圓之法,摺欲少駐,駐則有力,轉(zhuǎn)欲不滯,滯則不遒。 丨懸針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縮謂之垂露,此必至精至熟,然后□之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
明·陳桐《內(nèi)閣秘傳字府》
書法惟風韻難及,虞書多粗糙。晉人書,雖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種風流蘊藉之氣。緣當時人物,以清簡相尚,虛曠為懷,修容發(fā)語,以韻相勝,落華散藻,自然可觀,可以精神解領(lǐng),不可以言語求覓也。
清·左因生《書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