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松漠紀(jì)聞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宋洪皓撰。皓字光弼,鄱陽人,政和五年進士。建炎三年以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為大金通問使。既至金,金人迫使仕劉豫。皓不從,流遞冷山,復(fù)徙燕京。凡留金十五年方得歸。以忤秦檜貶官,安置英州而卒。久之始復(fù)徽猷閣學(xué)士,謚忠宣。事跡具《宋史》本傳。此書乃其所紀(jì)金國雜事。始於留金時,隨筆纂錄。及歸,懼為金人搜獵,悉付諸火。既被譴謫,乃復(fù)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紀(jì)聞》。尋有私史之禁,亦秘不傳。紹興末,其長子適始??癁檎m(xù)二卷。乾道中仲子遵又增補所遺十一事。明代吳琯嘗刻入《古今逸史》中,與此本字句間有異同,而大略相合。皓所居冷山,去金上京會寧府才百里,又嘗為陳王延教其子,故於金事言之頗詳。雖其被囚日久,僅據(jù)傳述者筆之於書,不若目擊之親切。中間所言金太祖、太宗諸子封號,及遼林牙達什北走之事,皆與史不合。又不曉音譯,往往訛異失真。然如敘太祖起兵本末,則《遼史·天祚紀(jì)》頗用其說。其“熙州龍見”一條,《金史·五行志》亦全采之。蓋以其身在金庭,故所紀(jì)雖真贗相參,究非鑿空妄說者比也。出《四庫總目提要》
洪皓(1088--1155)宋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字光弼?;兆谡瓦M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赴金,被羈留十馀年。拒絕金人所授官職,屢次秘密派人返回南方,報告金國虛實,紹興十二年(1142年)被釋歸宋,授徽猷閣直學(xué)士。屢向秦檜建言不可茍安于錢塘,為檜所忌,貶居英州九年,后徒袁州,至南雄州病卒,工詩詞。所著有《鄱陽集》、《松漠紀(jì)聞》等。
-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於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焉。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之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吾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於時,學(xué)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 梁元帝蕭繹撰寫的《金樓子》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子書,但卻不載于《梁書*元帝本紀(jì)》.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樓子》成書時正遇梁末戰(zhàn)亂,姚察撰《梁史》時所據(jù)"國史舊文"本無記載;二是江陵亡陷,《金樓子》被西魏于謹(jǐn)大軍掠至長安而入秘閣,姚察不得見;三是姚思廉續(xù)補時恐因唐太宗之故,而不得載《金樓子》于《梁書》.
==============================================================================
金樓子,六卷(永樂大典本),梁孝元皇帝撰。《梁書·本紀(jì)》稱帝博總?cè)簳?,著述詞章,多行於世。其在藩時,嘗自號金樓子,因以名書?!端鍟そ?jīng)籍志》、《唐書》、《宋史·藝文志》俱載其目,為二十卷。晁公武《讀書志》謂其書十五篇,是宋代尚無闕佚。至宋濂《諸子辨》、胡應(yīng)麟《九流緒論》所列子部,皆不及是書。知明初漸巳湮晦,明季遂竟散亡。故馬骕撰《繹史》,徵采最博,亦自謂未見傳本,僅從他書摭錄數(shù)條也。今檢《永樂大典》各韻,尚頗載其遺文。核其所據(jù),乃元至正間刊本。勘驗序目,均為完備。惟所列僅十四篇,與晁公武十五篇之?dāng)?shù)不合,其二南五霸一篇與說蕃篇,文多復(fù)見?;騻骺陶呦齺y其目,而反佚其本篇歟?又《永樂大典》詮次無法,割裂破碎,有非一篇而誤合者,有割綴別卷而本篇反遺之者。其篇端序述,亦惟戒子、后妃、捷對、志怪四篇尚存、馀皆脫逸。然中間興王、戒子、聚書、說蕃、立言、著書、捷對、志怪八篇,皆首尾完整,其他文雖攙亂,而幸其條目分明,尚可排比成帙。謹(jǐn)詳加裒綴,參考互訂,厘為六卷。其書於古今聞見事跡,治忽貞邪,咸為苞載。附以議論,勸戒兼資,蓋亦雜家之流。而當(dāng)時周、秦異書未盡亡佚,具有徵引。如許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隱,成湯凡有七號之類,皆史外軼聞,他書未見。又立言、聚書、著書諸篇,自表其撰述之勤,所紀(jì)典籍源流,亦可補諸書所未備。惟永明以後,艷語盛行,此書亦文格綺靡,不出爾時風(fēng)氣。其故為古奧,如紀(jì)始安王遙光一節(jié),句讀難施,又成偽體。至於自稱五百年運余何敢讓,儼然上比孔子,尤為不經(jīng)。是則瑕瑜不掩,亦不必曲為諱爾。出《四庫總目提要》
- 賭棋山莊詞話 作者:(清)謝章鋌,謝氏論詞,對崇奉姜夔、史達祖,卑視蘇軾、辛棄疾之浙派深為不滿;同時對常州派“寄托”與“蘊藉”之說,雖然基本肯定,但也有所指摘。此外對當(dāng)時詞人詞藉評述甚多,保存了許多罕見史料。賭棋山莊詞話是詞話要藉之一,彌足珍貴。
- 陸羽「茶經(jīng)」, 裴汶「茶述」,皆不第建品。説者但謂二子未嘗至閩,而不知物之發(fā)也,固自有時。蓋昔者山川尚閟,靈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後北苑出爲(wèi)之最。是時,僞蜀詞臣毛文錫作「茶譜」,亦第言建有紫筍,而臘面乃産于福。五代之季,建屬南唐。[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 歲率諸縣民,採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
-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惟夢魘未覺人,謂睡著則已欲醒,謂醒則正在夢境,如號譫囈,純是苦趣。仆,夢魘者也。足下雖振其手,搖其足,未肯霍然寤也,欲自在得耶?憶侍雅論時,覺身心時時有益。
自遠勝友,轉(zhuǎn)復(fù)茫然。雖自鞭策,較往日已加緊切,而愈求愈遠,不自知其入于支配艱僻之內(nèi)。此古人所以愿親近善知識,以為甚于衣食父母也。長安如弈棋,世路艱難矣,嘆嘆。
- 此 書 有 記 狎 鷗 子 序。 從〈序〉中, 可 知 劍 癡 系 上 海 人, 此 書 當(dāng) 完 成 于 光 緒 辛 丑 (1901) 年。 光 緒 辛 丑 年 八 月 仿 聚 珍 版 小 型 本, 原 周 貽 白 藏。 據(jù) 本 書 出 版 說 明 知 原 書 系 由 笑 林 報 館 校 印。 題 作《 繡 像 仙 俠 五 花 劍》, 有 序, 繡 像 18 幅。 此 本 據(jù) 以 整 理 排 印, 又, 此 書 又 名《 繡 像 飛 仙 劍 俠 奇 緣》,4 卷 20 回。石 印 本, 一 冊, 為 復(fù) 旦 大 學(xué) 圖 書 館 藏。 據(jù)《 中 國 通 俗 小 說 總 目 提 要》、孫 楷 第《中 國 通 俗 小 說 書 目》載 錄, 《仙 俠 五 花 劍》4 卷 40 回, 有 光 緒 26 年 (1900) 年 惜 花 吟 主 自 敘, 宣 統(tǒng) 庚 戊 (1910) 文 元 書 莊 石 印 本。 此 書 繼《 七 子 十 三 生》 初 集 而 作, 內(nèi) 容 與 之 大 異, 且 未 完 篇?!?仙 俠 五 花 劍》 以 南 宋 秦 檜 擅 權(quán) 為 背 景, 述 仙 俠 公 孫 大 娘 等 下 凡 除 奸 消 暴 事。 公 孫 大 娘 煉 就 五 花 寶 劍 授 與 各 仙 俠,每 人 一 口, 下 凡 收 徒。 可 是, 劍 俠 空 空 兒 誤 授 徒 弟 燕 子 飛, 燕 子 飛 因 持 有 五 花 劍 的 第 一 把, 難 以 擒 獲。 最 后 公 孫 大 娘 親 自 下 凡, 十 仙 共 誅 燕 子 飛, 之 后 諸 俠 遂 云 游 回 海, 風(fēng) 消 云 散。
據(jù) 周 華 斌 說,“作 者 有 感 于 清 末 社 會 的 動 蕩 不 安, 遂 以〈神 仙〉、〈任 俠〉兩 傳 合 成 兒 女 英 雄,一 抒 郁 悶 之 氣( 狎 鷗 子 序)。 作 品 情 節(jié) 生 動, 結(jié) 構(gòu) 嚴(yán) 謹(jǐn), 文 字 流 暢, 可 讀 性 較 強, 但 思 想 內(nèi) 容 未 脫 離 忠 孝 節(jié) 義 的 封 建 倫 理, 寄 希 望 于 虛 幻 的 仙 俠 來 維 護 封 建 秩 序?!?/li>
-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后世為區(qū)別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全書有本紀(jì)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共七十四卷。記載了自后梁開平元年(公元九○七年)至后周顯德七年(公元九六○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
歐陽修字永叔,江西廬陵(今吉安)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七年),死于神宗熙寧五年(公元一○七二年)。他在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一○四三年)任諫官時,參加了范仲淹領(lǐng)導(dǎo)的「慶歷新政」活動,后被貶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公元一○五四年),才被調(diào)回宋廷中央,任翰林學(xué)士,主編新唐書。新五代史編撰的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從他寫給尹師魯、梅圣俞等人的信來看,在景祐三年(公元一○三六年)前已著手編寫,到皇祐五年(公元一○五三年)基本上完稿,先后經(jīng)過十八年左右的時間。歐陽修在編撰新五代史時,寫給尹師魯?shù)男胖姓f「史者國家之典法也」,史書記載「君臣善惡,與其百事之廢置」,目的在于「垂勸戒,示后世」。在他看來,舊五代史還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有「繁猥失實」的地方,沒有起到它應(yīng)起的作用。所以他把「褒貶義例」放在新五代史的首要地位,並以孔子編撰春秋的「義例」,作為自己立論的原則,用「春秋筆法」對五代歷史進行褒貶。
五代是一個封建分裂割據(jù)的時代,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小王朝的相繼更替;中原以外的地區(qū)分裂為吳、南唐、前蜀、后蜀、吳越、楚、閩、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國。各個王朝統(tǒng)治的時間都比較短促,用歐陽修的話來說,「于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一],五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二],出現(xiàn)「置君猶易吏,變國若傳舍」[三]。這種局面之所以出現(xiàn),是由于唐「安史之亂」以后中央集權(quán)制度被破壞,地方藩鎮(zhèn)在大地主豪強勢力支持下,擁兵割據(jù),獨霸一方。唐末黃巢農(nóng)民大起義的革命威力摧毀了唐王朝,沉重打擊了舊的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但是,黃巢起義最后遭到了失敗。一批在鎮(zhèn)壓起義中形成的軍閥成了新的割據(jù)勢力。唐朝滅亡后,他們繼續(xù)霸佔一方,互相篡奪攻擊,造成了我國歷史上五代十國的短暫分裂局面。新五代史的作者封于這種分裂割據(jù)現(xiàn)象採取了否定的態(tài)度。但是,[一]新五代史卷六一吳世家[二]歐陽文忠全集卷五九本論[三]新五代史。序他把分裂割據(jù)的根本原因,歸結(jié)為封建道德的敗壞。在歐陽修看來,五代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亂世」[一]。真是「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掃地而盡于是矣?!梗鄱菀虼?,他採取了和編寫新唐書不同的做法。在新唐書中,他重視典章制度,不厭其詳?shù)丶右杂涊d,而在新五代史中,由于他認(rèn)為五代時期「天理幾乎其滅」,是一個「亂極矣」的時代,根本沒有什么禮樂制度可談,因而他說:「五代禮樂文章,吾無取焉,其后世有必欲知之者,不可以遺也?!挂虼耍龑懥怂咎炜?、職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制度一概沒有寫。
在編撰體例方面,新五代史改變了舊五代史的編排方法。舊五代史分梁書、唐書等書,一朝一史,各成體系;新五代史則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紀(jì)、列傳綜合在一起,依時間的先后進行編排。舊五代史不分類編排列傳;新五代史則把列傳分為各朝家人傳、死節(jié)傳、死事傳、一行傳、雜臣傳,等等。
北宋亡后,北方的金政權(quán)在章宗泰和七年(公元一二○七年)明令「新定學(xué)令內(nèi),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歐陽修所撰」。[三]至于南方的南宋,由于理學(xué)盛行,更是獨尊新五代[一]新五代史卷一六唐家人傳論[二]新五代史卷一七晉家人傳論[三]金史卷一二章宗紀(jì)史。
由于歐陽修編寫新五代史后于舊五代史,看到了舊五代史編撰者所沒有看到的一些資料,他往往採用小說、筆記之類的記載,補充了舊五代史中所沒有的一些史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彥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jì)、馬胤孫、姚顗、崔稅、呂琦、楊渥等傳都或多或少地補充了若干事實,有些則插入比較生動的情節(jié),以小見大,使讀者加深對五代時期的人物和事件的瞭解。就歷史資料方面而言,新五代史和舊五代史是可以互為補充的。
本次點校,以百衲本(影印南宋慶元本)為工作本,對校了貴池本(清貴池劉氏景印南宋本)、殿本、南昌本(清南昌彭元瑞五代史記注);參校了明汪文盛本、南監(jiān)本、北監(jiān)本、汲古閣本、卾本(清崇文書局本)、徐注本(清徐烱注補五代史記抄本)、劉校本(清味經(jīng)書院刻本,附有劉氏等五代史記??痹洠┮约案翟鱿嫘?背啥紩直颈炯o(jì)部份。
- 本書相傳六朝人撰寫,作者姓名佚失,內(nèi)容共分六卷,介紹秦漢時三輔的沿革治所,秦漢咸陽,長安城的宮殿、城池、苑圃建筑,以及社會風(fēng)俗等,是研究秦漢歷史的可貴資料。陳直校證。
-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