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岕茶匯抄》大半取材于馮可賓《岕茶箋》,還鈔于許次紓《茶疏》和熊明遇《羅岕茶記》??居姓汛鷧矔荆瑥埑弊蚝桶?;有冒氏小品四種本,光緒乙酉(1885)刊;有冒氏叢書本,光緒己亥(1899)刊。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又號樸巢,江蘇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負(fù)時(shí)譽(yù)。史可法薦為監(jiān)軍,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無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樸巢、水繪園、深翠山房諸勝,擅池沼亭館之景,四方名士,招致無虛日。晚年結(jié)匿峰廬,以圖書自娛。有《水繪園詩文集》、《樸巢詩文集》及《影梅庵憶語》等傳世。
本書以冒氏小品四種本為底本,參校他本。
- 自馬臻開鑒湖,而由漢及唐,得名最早;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奪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鑒湖之澹遠(yuǎn),自不及西湖之冶艷矣。至于湘湖,則僻處蕭然,舟車罕至,古韻士高人無有齒及之者。余弟毅儒,常比西湖為美人,湘湖為隱士,鑒湖為神仙。余不謂然。余以湘湖為處子,靦腆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shí);而鑒湖為名門閨淑,可飲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為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xiàn)笑,人人得而渫(改女旁)褻,故人人得而艷羨;人人得而艷羨,故人人得而輕慢。在春夏則熱鬧之至,秋冬則冷落矣;在花朝則喧哄之,至月夕則星散矣;在清明則萍聚之,至雨雪則寂寥矣。故余嘗謂:“善讀書無過董遇‘三馀’,而善游湖者亦無過董遇‘三馀’。董遇曰:‘冬者,歲之馀也;夜者,日之馀也;雨者,月之馀也。’雪〔山獻(xiàn)〕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雨色空〔氵蒙〕,何遜晴光滟瀲?深情領(lǐng)略,是在解人?!奔春纤馁t,余亦曰:“樂天之曠達(dá),固不若和靖之靜深;鄴侯之荒誕,自不若東坡之靈敏也?!逼溻湃缳Z似道之豪奢,孫東瀛之華贍,雖在西湖數(shù)十年,用錢數(shù)十萬,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風(fēng)味,實(shí)有未曾夢見者在也。世間措大,何得易言西湖!
- 《林間錄》二卷,大觀二年(1107)成書,是一部以叢林見聞為內(nèi)容的雜錄,雖不限一人一事一地一科,也無年代先后編次,但所記“莫非尊宿之高行,叢林之遺訓(xùn),諸佛菩薩之微旨,賢士大夫之余論”。所以書中大量保存了當(dāng)時(shí)禪宗人物的趣聞軼事和傳記、行狀、文集、語錄、燈錄以及惠洪本人言行的原始資料,對研究宋代佛教,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 梁公九諫梁公九諫版本:宋代話本。士禮居刻本,源出賜書樓藏舊抄本。卷首載范仲淹《唐相梁公廟碑》,作于貶官番陽時(shí),當(dāng)在明道二(1033)年之后。梁公九諫作者:不題撰人。
梁公九諫內(nèi)容:敘述唐相狄仁杰九次勸諌武則天的故事。本書內(nèi)容多取材自史料,文字樸拙,俚俗口語相間。
序唐中宗皇帝,姓李,諱哲,高宗皇帝之子,母曰則天順圣皇后,姓武氏。先是高宗在位歲久,多苦風(fēng)疾,不能視朝,百司奏事,皆委則天詳決。則天素多計(jì)智,兼涉文史,自此內(nèi)輔國政,威勢與帝無異。當(dāng)時(shí)稱二圣。高宗崩,中宗即位,未及一月,為裴炎所僭,廢為廬陵王,貶均州。明年又徒房州。則天女主冠冕,法服臨御,以治天下,改唐稱周二十年。于是悉封諸武為王,殺唐之子孫殆盡,堅(jiān)欲傳位與侄武三思。當(dāng)時(shí)之時(shí),諸武之勢焰如烈火,李唐之族冷如寒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且中宗豈有復(fù)返者乎?且不死為幸爾!賴我梁公貞社稷之臣,舍死不顧,直言極諫,屢以母子性天之道為言,使則天感悟,遂遣使往房州召還,立為皇太子。故中宗得復(fù)帝位,而唐祚不移者,皆梁公之力也。
昔呂溫頌曰: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日以飛。
忠心與日月同明,本傳與天地同其久然。而世有《梁公九諫》詞者,即趙歧所謂外堂也。傳述既久,舊本多謬,與本傳互有同異,觀者不能無憾。今三復(fù)參考,訂其訛而補(bǔ)其闕,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倘博古君子別求明本而正諸,不亦宜乎!第一諫則天皇帝臨御,廢東宮太子為廬陵王,遂貶房州千里,卻立武三思為儲君。一日會朝,問:“諸卿等意是如何?”諸大臣盡皆拜舞謝敕,山呼萬歲,皆稱:“賀得人矣!”惟有宰相狄公不拜。則天問狄相曰:“策立武三思之事,諸大臣盡皆拜舞謝敕,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異議??v有異議,豈勝得殿前八十二員大臣?”狄相奏曰:“不然。若得殿前八十二員大臣比并,事當(dāng)不可。觀這八十二員大臣見解,似鶴鳩抱卵,豈知鸞鳳之志;螻蟻攻土,豈知晦朔之朝?磨磚作鏡,焉可鑒容;鉛錫為刀,豈堪琢玉?狐貍似犬,愚者養(yǎng)之;苦蔞似瓜,愚者食之。臣觀諸臣,何以異于此?”則天問曰:“問卿策立之事,卿如何將此比并諸大臣?”狄相奏曰:“且如紫微之殿,不是陛下所居之殿。陛下是武家宗祖,唐家國后。緣太子年幼,權(quán)請陛下主國,太子長成,社稷合歸唐家枝葉。今諸大臣,未有一人勸陛下以母而立子,卻賀陛下以姑而立侄,是大臣所見不明,陛下所用非賢,故以此事比并諸大臣。據(jù)愚臣見解,能斬武三思,仰祭奉天干陵大帝。東宮之位,合立廬陵王為儲君;若立武三思,終當(dāng)不得?!?br>
第二諫
又一日,則天受朝。狄相奏曰:“太子何罪,遠(yuǎn)貶房州千里,圖立姑之位?臣上觀干象,且無異主之文;中察人心,未厭唐家之德?!眲t天謂狄相曰:“卿是一個(gè)人,爭知天下人心?”狄相奏曰:“昔陛下在長安之日,有北方單于寇擾唐邑。緣何先帝存日,不與交戰(zhàn)?彼時(shí)兵寡,故不與敵。遂將兩庫金帛,命梁王武三思招召,要軍千萬,與單于戰(zhàn),前后十余月,招召人數(shù),不滿千百。及廬陵王代之,不經(jīng)旬日,計(jì)兵千萬。單于探得,不戰(zhàn)自退。以愚臣見解,度量天下人心,未厭唐家之意。東宮之位,合立廬陵王為儲君,武三思終當(dāng)不得?!钡谌G
又一日,則天問狄相曰:“卿云:『上觀干象,且無異主之文。』朕自為君以來,有什么圣明?有什么無道?”狄相奏曰:“陛下為君以來,圣明似不少,無道亦絕多。陛下在長安之日,有龍鳳來儀,麒麟來現(xiàn)。岱州進(jìn)表,有八百里地方麥麩金。長安元年十二月上旬,花發(fā)。駕幸東都,有鳳現(xiàn)?;丶v進(jìn)五色龜,日南進(jìn)二角犀,藕州進(jìn)鱷獸,西方佛足現(xiàn)。光宅二年,洛河泛漲,漂出一石函,函內(nèi)有鐵札,篆書金字云:『武后登萬萬年?!弧眲t天問曰:“上觀干象,且無異主之文,惟復(fù)是朕登萬萬年,惟復(fù)是武家子孫登萬萬年?”狄相奏曰:“臣聞古人有言:『有聞必先,有兆必應(yīng)。』天地現(xiàn)相,陰陽泄機(jī),在乎人自應(yīng)之耳。愚臣不敏,試論年代應(yīng)萬萬之?dāng)?shù),陛下為判。陛下在長安之日,改元嗣圣元年,又改垂拱元年,又改□□元年,又改永昌元年,又改天授元年,又改如意元年,又改長壽元年,又改光宅元年,又改延載元年。東都有五鳳現(xiàn),又改五鳳元年,又改萬歲通天元年,又改神功元年,又改圣歷元年,又改久視元年。西方佛足現(xiàn),又改大足元年,又改萬歲登封元年,又改長安元年。以愚臣見解,陛下即位以來,改元之中有兩個(gè)萬歲元年,暗合萬萬年之?dāng)?shù)足矣。定東宮之位,非廬陵王不可;立武三思,的然不得?!?br>
第四諫
則天問狄曰:“卿云朕自為君以來,圣明亦不少,前言亦備矣,無道亦絕多,試與朕說之?!钡蚁嘧嘣唬骸疤雍巫??遠(yuǎn)貶房州千里,擬立武三思為儲君。陛下是女主,爭斷得三從五逆?”則天問曰:“何名三從五逆?”狄相奏曰:“三從者: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殃從子。五逆者:在家不從父,出嫁不從夫,夫殃不從子,是三逆;陛下親兒,遠(yuǎn)貶房州,是四逆;立侄為儲君,是五逆。愚臣直奏,輕觸龍顏。東宮之位,非廬陵王不可;立武三思,終當(dāng)不得?!?br>
第五諫
則天聞狄相所奏,即命武士撮出,放大臣散。遂憑玉案略睡。少時(shí),乃得一夢,見湘輪水上流,車向壁上行,忽然驚覺。次日受朝,問門下侍郎張易之:“朕昨日略憑玉案,略睡少時(shí),忽得一夢,見湘輪水上流,車向壁上行,此夢如何?”張易之曰:“助陛下好夢。輪者,周流不息,干道也,上應(yīng)乎天,為陛下治世之象;水者,陰道也,是陛下之命。上流者,大吉之兆,永保千秋;又夢車向壁上行,緣陛下圣朝蓋代,四夷來降,八表來朝,天下貢獻(xiàn)至多。道路隘窄,感這車向避上行。”則天大悅,顏動龍顏,賜易之珠金重寶,諸臣山呼萬歲。惟有狄相不拜。則天乃問狄相曰:“卿何不拜?朕所夢家私事,莫不見否?”狄相奏曰:“臣只見陛下邦國事,不見陛下家私事。陛下所夢,湘輪水上流,車向壁上行,張易之園夢云輪是陛下身,水是陛下命,乃曲媚取容,茍圖金寶。臣圓此夢,于國不祥。夫水者,陰道也。水望低流,本性也。車同軌,公道也。今水不望下而望上流,是陰氣上盛而逆其天也;車向壁上行,是無道也。陛下親兒遠(yuǎn)貶房州,擬立武三思為儲君,此實(shí)為無道也。東宮之位,非廬陵王不可;立武三思,決然不得?!?br>
第六諫
則天睡至三更,又得一夢。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qū)ⅲl輸天女,忽然驚覺。來日受朝,問諸大臣:“其夢如何?”狄相奏曰:“臣圓此夢,于國不祥。陛下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qū)?,頻輸天女,蓋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qū)?,失其所主。今太子廬陵王貶房州千里,是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夢。臣愿東宮之位,速立廬陵王為儲君;若立武三思,終當(dāng)不得。”
第七諫則天不豫,狄相入閣門問疾。則天曰:“我夢鸚鵡雙翅折,其夢如何?”狄相奏曰:“武者,陛下之姓,相王、廬陵王乃陛下之雙翅也。今皆遠(yuǎn)貶,遂感此夢?!睍r(shí)武三思在傍,怒發(fā)赤色。則天令武士撮出朝門。乃問侍臣曰:“狄相與卿等意何如?”張易之奏曰:“狄相家貧,若多賜金寶,便可策立武三思為儲君。”則天遂賞色羅十車、珠金兩床、御衣百箱,排于殿前,令武士召狄相入朝。則天曰:“為子逆父,為臣逆君,祗緣策立之事,卿每偏執(zhí),苦諫于朕,朕甚恥之。卿若不改見前解,只這殿前,是卿死處;若改見前解,取此賞物。”狄相奏曰:“不然。憶昔太宗大帝在日,經(jīng)綸四海,勇滅大隋,收王世充,戮竇建德,八十二處草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親冒矢石,以定天下,皆為后世子孫,可不為李家枝葉?臣意宏道元命先帝臨崩之夜,以愛子托陛下,以社稷囑付大臣,臣今受此賞物,卻立外姓,是臣賣卻唐家社稷。臣往九泉之下,無面可見高宗大帝。臣惟守直而死,不可邪佞而生。東宮之位,合立廬陵王為儲君;若立武三思,的然不當(dāng)?!?br>
第八諫
則天令武士于殿前置油鍋,宣狄相入朝。則天問狄相曰:“若改見前解,則與卿長保富貴;若不改見前解,這殿前油鍋是卿死處?!钡蚁嘧嘣唬骸俺籍?dāng)年邁,佐陛下邦國不得,策立之事,便合依從,不合違赦。據(jù)臣罪愆,合當(dāng)萬死。容臣征古,死亦不遲?!眲t天曰:“征古之事,如何?”狄相奏曰:“征古者,以太子天下根本,本以搖而天下皆動。陛下以一心之欲,輕天下之動哉!且姑之與侄孰近?子之與母更親。寧學(xué)寒蟬潔饑,不學(xué)螳螂戲飽;乍立廬陵王而死,不立武三思而生。陛下長如今日,則萬事絕言。若也萬歲之后,將武三思為儲君,只將武家宗祖,于太廟享祭,自古宗廟,無祔姑之禮,陛下有何干預(yù)?若立廬陵王為儲君,陛下萬歲之后,四時(shí)祭奠無虧。如此,姑之與侄孰近?子之與母孰親?東宮之位,合廬陵王為儲君;立武三思,終當(dāng)不得?!睆?fù)前奏曰:“臣既不得策立太子,即以死報(bào)先帝。復(fù)愿陛下以老臣之言熟思之,以萬世無疆之計(jì)。”言訖,褰衣大步欲跳入油鍋,則天連聲叫武士執(zhí)其裾,曰:“朕從今日起,依卿所奏。”
第九諫則天因此感悟,遂遣中使往房州,密召廬陵王為嗣。廬陵王引咎韜晦,久處房陵,勝得民情,舉留不放。遂佯為放鷹,隊(duì)仗出城。至于南山,矯衣而入,坐于中宮,外人無有知者。又遣黃門,宣狄相入朝,賜坐于簾外。則天謂曰:“我欲立武三思,群臣無有異議者。唯卿不從,幾欲致卿于死地。前日見卿所奏,朕心豁然,方見利害。已依卿所奏,遣使已召廬陵,現(xiàn)到中宮,與卿相見。”命左右褰簾,命廬陵王拜公。公見太子,謂二十余年不見太子動靜,雖殺身成仁,不審大位果能正否?及見太子,嗚咽流涕,殞絕于地。則天命左右起之,以手拊公背曰:“豈朕之臣,乃社稷之臣也?!币讯欀^太子曰:“今日國老與汝作天子。”狄相奏曰:“未可。陛下當(dāng)年貶太子往房州,天下人知。今太子歸朝,宰相尚有不知者,還宮無儀,知是誰立?”則天曰:“據(jù)國老所見,如何得立?”狄相奏曰:“伏請?zhí)油堥T,望降召發(fā)親王宗正,相率百官,備禮以迎,便可策立?!眲t天曰:“依卿所奏?!睆]陵王因狄相,策立為唐家第四帝,后廟號中宗。
跋《梁公九諫》一卷,賜書樓藏舊鈔本,此載諸讀書敏求記中者也。今此本有賜書樓圖記,字跡又舊,則其為述古堂物無疑。賜書樓未知誰氏,余所藏張無崖集,宋闕鈔補(bǔ)者。每葉板心皆刻賜書樓所鈔,字跡審是明人書,未知即此家否?此本卷中首葉有辨之印。此姑余山人沈與文也。尾葉有一印,其文曰“姑蘇吳岫家藏”,此吳方山也。皆吾郡中人。二人皆明嘉靖時(shí)人,皆藏書家,則此書之珍重由來已久。偶為他邑所得,而仍歸郡中。物之流傳,固自有異,然更得也。是翁一番記述。不愈足引重乎!
嘉慶癸亥三月朔,黃丕烈書。
題書紀(jì)事詩,久絕響矣。即欲為三益聯(lián)吟之續(xù),而良友弗聚,異書不來,意興殊索然也。閑窗檢點(diǎn)舊藏,出此《梁公九諫》一卷,仍用舊例,獨(dú)吟新詩,亦聊為破寂之助云爾:
九諫詞猶在,文章振李唐。
安危資柱石,舉廢得津梁。
氣挾雷霆厲,心爭日月光。
名臣傳表奏,應(yīng)比賜書藏。
蕘翁
- 生平及著述:王夫之,字而農(nóng),號姜齋,晚年隱居於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陽縣),因自稱「船山遺老」。生於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卒於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得年七十四歲。崇禎十五年(1642)中舉人,甲申(1644)以前,用力於詩文、科舉;明亡以後,大受刺激,與父親隱居數(shù)年,在輾轉(zhuǎn)流亡中鉆研《周易》及諸經(jīng),并參與抗清。遭清緝捕,浪跡湖湘一帶。順治八年返湖南衡陽隱居,潛心著述。十三年(1656)著成《黃書》,復(fù)著《讀通鑒論》、《宋論》、《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外傳》等重要著作,著述凡二十五種,有《船山遺書》、《姜齋文集》流傳,近人編成《船山全書》。夫之學(xué)識極淵博,舉凡經(jīng)史、天文、地理、歷法、理學(xué)各方面均極熟稔,於清代思想史具標(biāo)志性地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xué)家、學(xué)者,字而農(nóng),號薑齋,衡陽人.晚年長期居于衡陽湘西石船山,故稱船山、船山先生.船山的學(xué)術(shù)成就很大,對天文、歷法、數(shù)學(xué)、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等方面.《宋論》系船山1691年定稿,共十五卷,每卷別以帝號,而無標(biāo)題.《宋論》不僅是船山史論思想的綜合,而且體現(xiàn)了清初思想界以史為鑒,充分吸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以及對漢民族思想文化生活的深刻反思與批判. ==============================================================================
宋興,統(tǒng)一天下,民用寧,政用父,文教用興,盡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雜諶,匪徒人之不可狃也,天無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匪徒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無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勸也。
- 《容齋隨筆》是我國歷代考證筆記中最富盛名,并具有鮮明特色的一部著作。
《容齋隨筆》計(jì)隨筆、續(xù)筆、三筆、四筆各十六卷,五筆十卷,共七十四卷。此書涉獵范圍極廣,經(jīng)史典故、天文地.理、軼聞異說、諸子百家之言及詩文語詞,無所不包。其中對經(jīng)史藝哲,考訂博錄,卓有獨(dú)見。洪邁在南宋,以學(xué)識淵博著稱,尤長于史學(xué),故《容齋隨筆》中以有關(guān)史事者最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為史傳不詳之材料。
- 本書為東漢時(shí)期陸續(xù)產(chǎn)生的記述漢代官制禮儀的6部著作的匯編,即《漢官》、《漢官解詁》、《漢舊儀》、《漢官儀》、《漢官典職儀式選用》、《漢儀》。
- ?。ɡ栳愤x13首,方舟子據(jù)中華書局《曹操集》補(bǔ)全。異體字均改為正體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shí)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zhàn)爭中,逐步擴(kuò)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xiàn)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jù)勢力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jìn)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qiáng),加強(qiáng)集權(quán)。
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jì)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返绕惆l(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罚保梗福鼓臧妫?
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xué),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xué)者,唯吾與袁伯業(yè)耳。(《典論。自敘》,袁伯業(yè)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fēng)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dāng)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dāng)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dāng)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fēng),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訚訚!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shù)時(shí)。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shí),仙道多駕煙,乘云駕龍,郁何[艸務(wù)][艸務(wù)]。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cè),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dāng)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shí)過時(shí)來微。 度關(guān)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shí),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fù)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yǎng)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jié)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jì)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fēng)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數(shù)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shí)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xiàn),臣節(jié)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dá)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禾巨]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秋胡行(二首)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晨上散關(guān)山,此道當(dāng)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guān)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fù)□(“拚”的“厶”改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
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jīng)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dú)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guān)。
四時(shí)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shí)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shí)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shí)進(jìn)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三首)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膽”)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yáng)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shí)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窮,瑯邪傾側(cè)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shí)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fēng)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yuǎn)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yuǎn),人馬同時(shí)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ㄗ饔诮ò彩荒辏?
步出夏門行(五章)
艷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dāng)復(fù)何從?
經(jīng)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ㄗ饔诮ò彩甏海?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ㄗ饔诮ò彩昵铮?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劾B]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博改金旁)停置,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shè),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ㄗ饔诮ò彩曛潦甓?
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艸豐][艸賴]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jiān)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shí)。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
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fù)北翔。 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fēng)遠(yuǎn)飄揚(yáng)。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dāng)。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qū)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shí)返故鄉(xiāng)?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fā)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yīng)。 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shí),獨(dú)愁??啾?。
想見君顏色,感結(jié)傷心脾。 念君??啾?,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上臺下木,音“喜”)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fù)何苦,入亦復(fù)何愁。
邊地多悲風(fēng),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dú)樂,延年壽千秋。
★方按:此首不似魏武手筆,或題為曹丕或甄后所作,或曰古辭,姑錄此備考。
- 《劫余灰》十六回,最先發(fā)表在1907年—1908年《月月小說》第十號至二十四號。內(nèi)容為寫情兼海外華工的悲苦遭際,情詞凄苦,故標(biāo)“苦情小說”。
小說的作者是“我佛山人”吳沃堯,《月月小說》是他自己辦的提倡新小說的刊物。吳沃堯,生于1866年,卒于1910年,字趼人,因居住在廣東佛山,所以別署“我佛山人”,其實(shí)他是廣東南海人。吳沃堯二十余歲到上海,感受新潮流,賣文為生,開始撰作所謂的新小說,他的作品極多,《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九命奇冤》、《瞎騙奇聞》、《電術(shù)奇談》、《恨?!?、《新石頭記》、《兩晉演義》和本篇,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發(fā)表在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雜志上,而《劫余灰》、《兩晉演義》則登在自辦的《月月小說》上。
小說采用章回體,以反美華工禁約運(yùn)動為背景,描寫了一對青年情侶的慘痛遭遇,是對罪惡社會的血淚控訴。雖然吳沃堯說是敷衍一個(gè)“情”字,但主旨卻是表彰女主人公朱婉貞的“貞和孝”。不過由于小說中多設(shè)磨難,讓讀者從中可以看到當(dāng)時(shí)(清末)多方面的社會生活面貌,了解當(dāng)時(shí)的社會黑暗狀況,認(rèn)識當(dāng)時(shí)人一些觀念。從這些地方說,此小說是有一定認(rèn)識價(jià)值的。作品情節(jié)曲折,故事生動,在口語運(yùn)用和風(fēng)俗人情描繪上生動逼真。但寫法上仍然較為陳舊,書中敘述多而描寫少,筆法上與舊小說差別不大。書中對話過多,過于繁雜瑣碎,也是一個(gè)小小的毛病。不過,吳沃堯的小說敘述清楚,注意前后照應(yīng),有頭有尾,結(jié)構(gòu)上較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