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iǎng
  • 拼音:liang
  • 注音:ㄌㄧㄤˇ
  • 部首筆畫:1
  • 總筆畫:7
  • 漢字結(jié)構(gòu):單一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象形
  • 五筆86:GMWW
  • 五筆98:GMWW
  • 五行:
  • Unicode:U+4E24
  • 四角號(hào)碼:10227
  • 倉頡輸入法:MOO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0697
提交資料
  • 兩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iǎng
  • 兩字筆順
    橫豎折撇捺撇捺
  • 兩字的組詞
    百兩篇 百兩金 百兩 搬斤播兩 班固《兩都》 半兩 半斤八兩 并世無兩 擘兩分星 不兩立 才貌兩全 參天兩地 參兩 車兩 稱斤約兩 稱斤掂兩 秤斤注兩 魑魅罔兩 螭魅罔兩 持兩端 楚兩龔 儲(chǔ)兩 此地?zé)o銀三百兩 大兩 彈筋估兩 彈觔估兩 彈斤估兩 道三不著兩 到三不著兩 刀切豆腐兩面光 顛斤播兩 掂斤抹兩 掂斤估兩 掂斤播兩 調(diào)停兩用 頂頭銀兩 二心兩意 分星劈兩 分星擘兩 分星撥兩 分星掰兩 分三別兩 分兩 分金掰兩 分斤撥兩 分斤掰兩 搞兩面派 搞兩面派 公私兩利 公私兩濟(jì)
  • 與兩相關(guān)的成語
    半斤八兩 搬斤播兩 扁擔(dān)沒扎,兩頭打塌 扁擔(dān)脫,兩頭虛 并世無兩 擘兩分星 才貌兩全 參天兩地 秤斤注兩 魑魅罔兩 此地?zé)o銀三百兩 此地?zé)o銀三十兩 掂斤抹兩 掂斤估兩 顛斤播兩 掂斤播兩 調(diào)停兩用 短斤缺兩 二心兩意 分星劈兩
  • 基本解釋

    (兩) liǎng ?ㄌㄧㄤˇ ◎ 數(shù)目,二。一般用于量詞和“個(gè)、半、千、萬、億”前:兩個(gè)黃鸝。兩本書。 ◎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cè)。兩袖清風(fēng)。兩敗俱傷。 ◎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兩(一市斤。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半斤八兩(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含貶義)。 ◎ 表示不定數(shù)目:兩下子。兩著兒(zhāor )。

    英文翻譯

    liang   tael   twain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兩 liǎng? 〈量〉 (1) (會(huì)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2) 同本義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墩f文》 衡權(quán)…本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瓋烧?兩黃鐘律之重也?!稘h書·律歷志上》 (3) 雙。用于鞋婁 [two] 一兩棕鞋八尺藤,廣陵行遍又 金陵?!?唐· 戴叔倫《憶原上人》 (4) 匹(長四丈) 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蹲髠鳌らh公二年》 (5) 通“輛”。車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車三百兩。——《書·牧誓·序》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召南·鵲巢》詞性變化 兩 liǎng? [數(shù)] (1) 二 [two] 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易·說卦》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吨芏Y·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 兩小兒辯斗?!读凶印珕枴?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妒酚洝り惿媸兰摇? 途中兩狼?!读凝S志異·狼三則》 兩軍人馬?!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兩騎來是誰?!啤?白居易《賣炭翁》 (2) 又如:兩個(gè)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只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huì)試(考進(jìn)士)為甲榜,鄉(xiāng)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jìn)士,叫兩榜進(jìn)士,簡稱“兩榜”) (3) 雙方;常用于相對(duì)的兩個(gè)方面或成對(duì)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 今兄弟遘惡,此勢(shì)不兩全?!度龂尽の褐尽? 兩兒齊哭?!队莩跣轮尽で锫曉娮孕颉? (4) 又 兩股戰(zhàn)戰(zhàn)。 兩鬢蒼蒼?!啤?白居易《賣炭翁》 (5) 又如:勢(shì)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愿;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zhàn)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shì));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shí)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qiáng)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6) 表示不定數(shù),多與“一”或“三”前后連用,義為少量 [some;a few] 兩三點(diǎn)雨山前?!巍?辛棄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兩枝?!巍?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撥弦三兩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兩三(幾個(gè)。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 兩 liǎng? 〈副〉 (1) 同時(shí)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印駥W(xué)》 (2)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yù)(夸獎(jiǎng)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zé)讓) ◎ 兩? liǎng? 〈動(dòng)〉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兩馬,掉鞅?!蹲髠鳌? (2) 又如:兩大(兩者并大);兩帝(兩個(gè)天子并立);兩當(dāng)(兩者相當(dāng))

  • 漢語字典

    [①][liǎng][《廣韻》良奬切,上養(yǎng),來。]亦作“両1”。“兩1”的繁體字。(1)數(shù)詞。二。常用于成對(duì)的人或事物以及同時(shí)出現(xiàn)的雙方。(2)表示不定數(shù),多與'一'或'三'前后連用,義為少量。(3)兩個(gè)人或兩件事物。(4)指對(duì)立的兩面或兩個(gè)極端。(5)指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雙方的人或事物。(6)加倍;翻一番。(7)兩次;兩度。(8)同時(shí)兼具兩方面。(9)等同;比并。(10)猶言分散不統(tǒng)一。(11)整治,修飾。(12)重量單位。古制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13)量詞。用于鞋、襪等成對(duì)使用的衣物。(14)量詞。用于兩股相交的物品。(15)量詞。猶匹。用于帛、錦。每兩四丈。(16)古代軍隊(duì)編制單位。二十五人為一兩。(17)通“魎”。[②][liàng][《廣韻》力讓切,去漾,來。]亦作“両2”?!皟?”的繁體字?!拜v1”的古字。(1)量詞。用于車輛。(2)借指車。(3)容納一輛車。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來母,liang[平水韻]:上聲二十二養(yǎng)·去聲二十三漾[國 語]:liǎng,liàng[粵 語]:loeng5[閩南語]:liang2,liong2,niu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入字部】 兩; 康熙筆畫:8; 頁碼:頁78第13〔古文〕?【唐韻】【正韻】良獎(jiǎng)切【集韻】【韻會(huì)】里養(yǎng)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驹]】兩猶耦也,所以協(xié)耦萬民,聯(lián)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huì)】匹也?!咀髠鳌らh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shù)曰兩?!踞釢h·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wèi)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zhǔn)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wèi)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jì)】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huì)】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