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iú
  • 拼音:liu
  • 注音:ㄌㄧㄡˊ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YTYQ
  • 五筆98:YTYK
  • 五行:
  • Unicode:U+65D2
  • 四角號碼:08212
  • 倉頡輸入法:YSOY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547
提交資料
  • 旒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iú
  • 旒字筆順
    捺橫折撇撇橫捺橫折捺撇豎折
  • 旒字的組詞
    蔽旒 彩旒 采旒 宸旒 辰旒 垂旒 丹旒 畫旒 旌旒 九旒冕 九旒 旒綴 旒旐 旒扆 旒蘇 旒翣 旒旗 旒冕 旒纊 旒旍 旒旌 旒紞 龍旒 旄旒 冕旒 凝旒 旗旒 前旒 十二旒 邃旒 韜旒 玉旒 珠旒 贅旒 綴旒
  • 基本解釋

    liú ? ㄌㄧㄡˊ ◎ 古代旌旗下邊或邊緣上懸垂的裝飾品:“旌旗垂旒”。 ◎ 古代帝王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liú? 〈名〉 (1) 旗子下邊懸垂的飾物 [ribbon] 旗十有二旒?!抖Y記》。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綴(旌旗的垂飾。系結(jié)于旌旗之上。喻附屬);旒蘇(旒旗的垂飾) (2) 古代皇帝禮帽前后的玉串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etc.]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抖Y記·玉藻》 (3) 又如:旒纊;旒紞(冕冠上懸垂的玉串);旒扆(借稱帝王。扆為帝王座位后的屏風(fēng))

  • 漢語字典

    [①][liú][《廣韻》力求切,平尤,來。]亦作“斿1”。亦作“旈1”。亦作“瑬1”。(1)旌旗懸垂的飾物。(2)泛指旌旗。(3)同“瑬”。冕冠前后懸垂的玉串。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來母,liu[廣 韻]:力求切,下平18尤,liú,流開三平尤來[平水韻]:下平十一尤[唐 音]:liou[國 語]:liú[粵 語]:lau4[閩南語]:liu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下】【方字部】 旒;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484第18【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绢惼快浩熘?dāng)铩!驹姟ど添灐繝?wèi)下國綴旒?!緜鳌快迹乱??!竟{】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径Y·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驹]】天子以五采爲(wèi)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bǔ)】葉力救切?!酒と招荨ぱa(bǔ)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 【集韻】或作斿旈。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