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一部分。一般病程冗長,頑固難愈。它的病因為:(1)急性咽炎反復發(fā)作轉為慢性。(2)患有各種鼻病,長期張口呼吸及鼻涕后流,經常刺激咽部,或受慢性扁桃體炎、齲齒等的影響。(3)長期煙酒過度,或受粉塵、有害氣體的刺激,都可引起本病。(4)各種慢性病,如貧血、便秘、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慢性炎癥等引起的瘀血性改變,都可繼發(fā)本病。

    慢性咽炎的典型癥狀為:咽部有異物感,作癢微痛,干燥灼熱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間尤甚,“吭吭”作聲,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咳嗽,甚或惡心、嘔吐。檢查若見咽部粘膜彌漫性充血,色暗紅,并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癥狀可見粘膜增厚,彌漫充血,或腭弓和軟腭邊緣增厚,咽后壁有多數顆粒狀突起的淋巴濾泡。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咽部不適,咽部稠厚分泌物的刺激,引起劇烈咳嗽,且易惡心。咽部檢查黏膜呈水腫樣腫脹.斑點狀或片狀慢性充血,有時可見小靜脈曲張。咽后壁上常附有薄層黏液或含氣泡的黏液塊。懸雍垂可增粗,如蚯蚓狀下垂,與舌根接觸。

    主要類型:

    慢性單純性咽炎:咽部粘膜充血,呈暗紅色,表面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部粘膜增厚,色暗紅。腭弓和軟腭邊緣呈肥厚現(xiàn)象。咽后壁淋巴濾皰增生,充血腫脹。呈顆粒狀凸起或融合成塊。

    萎縮性咽炎:早期咽部粘膜較薄,色澤淡紅。嚴重者,粘膜蒼白發(fā)亮如臘紙祥,有時可在咽后壁見到頸椎輪廓。粘膜表面有時附有干痂,咽反射減退。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局部封閉療法和含漱治療。也可用化學藥品或電烙法。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喉痹”范疇。其發(fā)病原因主要反復發(fā)作,正氣難復,陰液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部,以致本病遂生,久久不愈;或冷熱失宜,屢受風邪,肺陰受傷,陰虛肺燥,上灼咽喉而為本?。换蝻嬍呈д{,過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而使胃腑積熱,上蒸咽喉而導致本病。中醫(yī)辨證分陰虛型與陽虛型,屬陰虛喉痹治則宜滋陰、清熱、利咽為主;屬陽虛喉痹治則宜溫腎扶陽、引火歸元為主。

    [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本病460例,中途停藥6例,痊愈440例,好轉(自覺癥狀基本消失,淋巴濾泡減少)14例。

更多中藥材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劉某某,女,43歲。2007年12月9日初診?;颊咦允鏊赜酗L濕性關節(jié)炎,每逢陰雨天氣,全身關節(jié)活動受限,僵硬不舒,沉重無力??陴?,口干喜飲,二便正常。舌有齒痕,苔偏黃,脈弦細。辨證為寒濕之邪,瘀痹關節(jié),治以散寒祛濕,活血......
  •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yī)院五瀉心湯出自仲景《傷寒論·太陽篇》,用以治療太陽病誤下變證的五種痞證。痞證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悶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種自覺癥狀,不僅可見于傷寒誤下邪陷,亦可見于內科雜病、溫熱病等。仲景五瀉心湯,首創(chuàng)辛開苦降、寒溫并用的治療大......
  •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是指甲亢表現(xiàn)有急劇的致命性加重。這是甲亢少見的并發(fā)癥,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診斷或治療不徹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發(fā)生,女性多見,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兒童少見。特征為發(fā)熱,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樞神......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某某,男,24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颊呓洺?人?0余年,自覺腹中有寒氣上涌而咳,痰少,痰質稀白,時有發(fā)灰,稍飲涼水便可引發(fā)咳嗽。納可,喜熱飲,腹部怕涼,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湯無效。舌質紅,苔微黃膩,脈弦數。辨......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山茱萸9克,山藥15克,熟地黃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所創(chuàng),系其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之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