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孫思邈醫(yī)德添壽

    唐代偉大醫(yī)藥學家孫思邈,不但在養(yǎng)生理論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他既主張靜養(yǎng),又倡導運動;既強調食補,也重視藥治;而且在自己實踐中,以修身、養(yǎng)性、淡食、運動養(yǎng)生,所以獲得102歲的高壽。

    l、修身:儒家強調養(yǎng)生以養(yǎng)德為第一要旨。孫思邈正是以德養(yǎng)身,醫(yī)德高尚的典范。他以醫(yī)藥濟世為懷,不慕功名利祿。對隋文帝、唐太宗先后給他的高官厚祿,他都固辭不受。他隱居著述,完成了《干金要方》、《千金翼方》兩部醫(yī)藥學著作。他在隱居的同時,常常出游各地,訪求方藥,并為百姓防治疾病。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濟世救人的事業(yè)。

    2、養(yǎng)性:孫思邈主張養(yǎng)生要養(yǎng)性,性既為善,內外百病皆不生。他認為,人要健康長壽,就要修身養(yǎng)性,心地善良、如果心性不善,即使吃靈丹妙藥,也不得長壽。他為人治病,不論貧富貴賤,都待如親人;病人求醫(yī),不論晝夜寒暑,必親往救治。

    3、淡食:他主張飲食清淡,說:“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他在著作中詳細介紹了六十多種素食,除了常見的蔬菜外,還有大量的野菜,如薺菜、莼菜等。他對黃花菜、薺菜、芹菜、竹筍、萵苣等蔬菜的評價很高;將葡萄、大棗、胡桃視為果中佳品,認為“久食輕身耐老”。對于肉食,主張適量。

    4、運動: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運動鍛煉。他每天要做三件事,一是打兩遍自編的健身拳法;二是做一次自我按摩;三是做一遍氣功。除此以外,“食畢當漱口,令牙齒不敗”、“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食飽行百步”以令食消,等等,都是他常做的“功課”。摘自《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張松

更多中藥材
  • 晨起一杯涼白開是對還是錯。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涼白開的習慣,認為可以調節(jié)內分泌,還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其實這種習慣是不正確的。中醫(yī)認為,晨起正是陽氣升發(fā)的時候,此時喝杯涼白開,好比正常工作的發(fā)動機潑上一盆冷水,這樣做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對健......
  • 中醫(yī)認為,人的足部有許多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的穴位,同時足底也是臟腑的重要反射區(qū),再者腳為精氣之根,所以用溫熱水泡腳,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散寒除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對于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濕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濕氣比較重,特別容易出現(xiàn)困倦、疲乏、浮腫的表現(xiàn),這種體質人都考慮健脾祛濕。痰熱是偏于出現(xiàn)熱的表現(xiàn),有的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咳黃痰、胸悶氣喘、大便秘結、小便黃的癥狀,而且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這種體質人就要考慮清熱化痰了。......
  • 其實腿抽筋與缺鈣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完全相對等啊,缺鈣會導致腿抽筋,但是如果過渡勞累,比如我們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來以后就發(fā)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痙攣,這不是缺鈣引起,而是肌肉疲勞引起的,所以這個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鈣引起的,......
  • 吃完飯就要上廁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虛弱以及腎陽不足有關。中醫(yī)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運化精微,導致胃腸傳導失常,或者因為腎陽不足,脾失溫煦,導致運化失常,就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吃完飯就要上廁所,同時還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