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毒副作用

    在很多人眼里,中藥意味著純天然、無毒副作用,以至于不少病人都習慣選擇服用中藥,“中藥治本,沒有副作用;西藥見效快,但副作用太大?!彪y道中藥真的沒有副作用?其實不然,兩年前,雙黃連針制劑引起不良反應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那一年,“龍膽瀉肝丸”可能導致慢性腎臟損害的消息,更是讓市民大吃一驚。近日,魚腥草或新魚腥草素鈉的注射劑引起患者過敏性休克、全身過敏和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讓“中藥很安全、綠色、沒啥副作用”的傳統(tǒng)觀念再次受到?jīng)_擊。

    記者近日走訪了蓉城各大藥房和各醫(yī)院中藥房,不少藥劑師告訴記者,中藥的毒副作用已經(jīng)被一些人認識和重視,但仍有很多人不以為然。

    中藥不良反應比例位居第二

    成都市三醫(yī)院中藥房一位鄭姓藥劑師告知,由于西藥化學成分明確、研究深入,其引發(fā)的不良反應大多已為人們知曉,而中藥的毒副作用卻一直不太明朗?;蛟S很多人不相信,據(jù)中國藥學會對國內(nèi)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分析,中藥不良反應所占比例僅次于抗生素類藥物,位居第二!

    鄭藥師說,常見的雙黃連注射液、黃芪注射液、紅花注射劑、穿琥寧針等中藥注射劑,臨床上曾多次出現(xiàn)不良反應。他解釋,中草藥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入藥后不僅原有毒性成分會起作用,而且部分成分在炮制過程中還相互作用,在體內(nèi)可能形成新的成分。因此某一特定中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可能并非單一的毒性成分所致,還可能與其他的非毒性成分相關。目前大約有90%以上的中藥毒性、毒理未能被掌握。

    鄭藥師認為,一般情況下,中藥的副作用確實比較小,但“是藥三分毒”,一些市民認為中藥綠色、安全,就大量服用。中藥劑量過大、時間過久、炮制不當,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比如最常見的甘草,使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水腫、頭痛、高血壓等癥狀。

    吃中藥不能因噎廢食

    “西藥副作用大,中藥也不敢吃,那我們吃什么治???”記者在與杏林大藥房中藥藥劑師周先生聊到這個問題時,他告訴記者,有毒的中藥效果往往比較好,可治不少頑疾,合理使用是可以規(guī)避風險的,因此不能說到中藥的毒性就因噎廢食。比如人們熟知的牛黃解毒片和安宮牛黃丸,都含有雄黃和朱砂,服用過量,會損害消化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但它們又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療藥。許多安全性極高的中藥,如黃芪、山藥、扁豆、銀耳等等,雖使用范圍很廣,但一般只能作為輔助用藥;而毒性中藥一般只針對某些具體疾病,所以關鍵是掌握好合理應用的問題,做到科學炮制,正確配伍,嚴格對癥,準確掌握劑量和熬制時間。

    周藥師還提醒,有些慢性病患者自認為久病成醫(yī),無需看醫(yī)生,便按照醫(yī)書,自配、自抓中藥,這是極為錯誤的做法。中藥的藥理十分深奧,沒有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學習的人,根本配不出既能治病又沒副作用的好藥方。他提醒,配制中藥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偏方”、“秘方”。

更多中藥材
  • 百病生于氣,這四種氣機失調(diào),中醫(yī)幫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人活一口氣,這最近呢,我對這個中醫(yī)的氣啊,也有不少體會啊,從自身也好,從患者的角度來講,中醫(yī)的氣,其實首先跟大家說的,要講究一個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簡單說就得有出氣,有進氣......
  • 第一點就是運動,缺少運動的人會脾虛,這一類病人呢,我跟大家說的是什么特點呢?比方說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規(guī)律,但是我就是不運動,為什么會脾虛呢?這個就是中醫(yī)講的氣血是需要運行的,也就是氣不是死氣血要活血,你這個運動呢,會改善這個氣血,如果你不運......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這個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個我在臨床上是經(jīng)常見到的啊,這個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機啊,用中醫(yī)來說呢,可能會更好一些,目前西醫(yī)在這方面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啊,有一些黏膜保護劑,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對治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說一下這個寒熱錯雜癥啊,這是中醫(yī)一個癥型名詞,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癥,又有熱癥,有哪幾種情形呢?其實在臨床我們常見的類型,一種就是濕熱證,這個濕熱證呢,我們說中醫(yī)體內(nèi)有濕熱之邪,患者就問,我濕熱為什么我還怕冷,這個就是取......
  • 脾虛呢,大家在臨床都比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時候,大夫都會說脾虛,脾虛包括氣血不足,包括脾氣虛,包括胃陰虛,包括脾氣虛是不是夾有濕盛,這個呢,在臨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脾虛就補脾,就補氣血,平常日吃點黃芪,是不是氣血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