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馬鞭草又叫鐵馬鞭、自馬鞭、瘧馬鞭,皆以穗類鞭鞘而得名。為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馬鞭草的全草或根。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殺蟲,,治痢,利水消腫,通經散瘀之功效,故臨床上多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
1.治感冒及流行性腮腺炎:用馬鞭草45克,水煎,分2次服,連服4日。
2.治瘧疾:用馬鞭草60~120克,水煎,取濃汁300毫升,于瘧發(fā)前4小時、2小時各服1次,每次服150毫升,連服5-7目。
3.治白喉:用鮮馬鞭草60克,洗凈,搗汁,加米醋少許,分2次服,連服數(shù)劑,即顯效。
4.治百日咳:用馬鞭草500克,蜂糖60克。先將馬鞭草煎成濃汁,以蜂糖收膏。3歲以下患兒每服l匙,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余按年齡酌加其量。
5.治痢疾:用鮮馬鞭草60克,土牛膝15克,水煎,分3次服,以愈為度。
6.治肝炎:用馬鞭草、金錢草、車前草各30克,水煎,分2~3次服,連服2-3周。
7.治水腫:用馬鞭草、地瓜酒各30克,紅糖60克,水煎,分3次服,腫退即止。
8.治血淋:用馬鞭草、白茅根各45克,水煎,分3~4次服,連服3~6日。
9.治急慢性盆腔炎:用馬鞭草、魚腥草、~枝黃花各30克,水煎,分3次服。若服3劑,尚未見效,則于方中加蒲公英、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
10.治疔瘡腫毒:用鮮馬鞭草60克,水煎,分2次,再用鮮馬鞭草適量,加白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
11.治乳癰初起:用馬鞭草、丹參各30克,敗醬草18克,水煎,分3次服,連服3~5日,即見大效。
12.治經閉:用馬鞭草60克,黃酒30克,水煎,分2次飯前服,經來即止后服。
13.治產后惡露不盡:用馬鞭草30克,澤蘭15克,分別研末調勻,每服6-9克,米湯送服,每日服2-3次。
14.治產后發(fā)熱:用馬鞭草、干刺莧菜各60克,水煎,分3次服,病重者,可日服2劑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馬鞭草又叫鐵馬鞭、自馬鞭、瘧馬鞭,皆以穗類鞭鞘而得名。為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馬鞭草的全草或根。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殺蟲,,治痢,利水消腫,通經散瘀之功效,故臨床上多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
1.治感冒及流行性腮腺炎:用馬鞭草45克,水煎,分2次服,連服4日。
2.治瘧疾:用馬鞭草60~120克,水煎,取濃汁300毫升,于瘧發(fā)前4小時、2小時各服1次,每次服150毫升,連服5-7目。
3.治白喉:用鮮馬鞭草60克,洗凈,搗汁,加米醋少許,分2次服,連服數(shù)劑,即顯效。
4.治百日咳:用馬鞭草500克,蜂糖60克。先將馬鞭草煎成濃汁,以蜂糖收膏。3歲以下患兒每服l匙,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余按年齡酌加其量。
5.治痢疾:用鮮馬鞭草60克,土牛膝15克,水煎,分3次服,以愈為度。
6.治肝炎:用馬鞭草、金錢草、車前草各30克,水煎,分2~3次服,連服2-3周。
7.治水腫:用馬鞭草、地瓜酒各30克,紅糖60克,水煎,分3次服,腫退即止。
8.治血淋:用馬鞭草、白茅根各45克,水煎,分3~4次服,連服3~6日。
9.治急慢性盆腔炎:用馬鞭草、魚腥草、~枝黃花各30克,水煎,分3次服。若服3劑,尚未見效,則于方中加蒲公英、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
10.治疔瘡腫毒:用鮮馬鞭草60克,水煎,分2次,再用鮮馬鞭草適量,加白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
11.治乳癰初起:用馬鞭草、丹參各30克,敗醬草18克,水煎,分3次服,連服3~5日,即見大效。
12.治經閉:用馬鞭草60克,黃酒30克,水煎,分2次飯前服,經來即止后服。
13.治產后惡露不盡:用馬鞭草30克,澤蘭15克,分別研末調勻,每服6-9克,米湯送服,每日服2-3次。
14.治產后發(fā)熱:用馬鞭草、干刺莧菜各60克,水煎,分3次服,病重者,可日服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