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腰肌勞損

    腰痛是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常見病。尤其是在長期保持坐立姿勢工作的人中,腰肌勞損患者更為多見。

    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椎間盤與韌帶組織的慢性損傷,發(fā)病原因可歸納為三種:第一種,長期工作姿勢不良,如彎腰用一側肩膀扛抬重物,或是習慣性姿勢不良,使腰肌長時間處于牽拉狀態(tài),造成累積性勞損變性,軟組織疲勞則產生腰背酸痛;第二種,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或下腰短縮畸形,或腰部外傷后,長期臥床不起,腰背肌長時間疲勞等;第三種,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治療不當,或反復損傷使組織不能得到充分修復,產生纖維化或瘢痕形成,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1.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fā)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急性發(fā)作時,各種癥狀均明顯加重,并可有肌肉痙攣,脊椎側彎和功能活動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牽拉性疼痛,但無串痛和肌膚麻木感。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散布整個背部。

    2.預防原則

    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群最易患腰肌勞損,怎樣預防呢?這就要求工作時要經常變換體位,糾正不良姿勢。平時要加強腰背肌及脊椎間韌帶的鍛煉和保護,在體育運動或搬抬重物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防止突然用力使腰部扭傷。還可以經常參加太極拳、五禽戲、健身操的鍛煉,這些傳統的健身方法對預防腰肌勞損都有益處。

    3.治療原則

    主要是減輕負重、注意休息、藥物治療、理療輔助。

    (1)一般治療:在腰痛發(fā)作的急性期,提倡適當臥床休息,以防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臥床以硬板為宜。嚴重者可在腰部兩旁置沙袋制動。

    (2)西藥治療:常可口服止痛藥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噴涂,或激素加普魯卡因痛點封閉。

    (3)中藥治療:中成藥可選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強腎片等配合獨活寄生丸、活血止痛膠囊等治療。湯藥可選用經驗方:黃芪10g,黨參10g,白術10g,當歸10g,陳皮10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10g,秦九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五靈脂10g,香附10g,牛膝10g,地脂10g,土蟞蟲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外用藥可選用納米穴位敷貼、狗皮膏、武力拔寒散,麝香壯骨膏貼于患處或穴位上即可。

    (4)理療和功能鍛煉:常用的理療方法主要是熱療、臘療、紅外線、超聲波、激光局部照射等。按摩腰部能夠健腰強腎,疏通經絡,防治腰肌勞損。下面介紹自我按摩防治腰肌勞損十法:

    推兩手對搓發(fā)熱之后,重疊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產生熱感為止。

    捏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揉采取坐姿。兩手五指并攏,分別放在后腰左右兩側,用掌心上下緩慢揉搓,至發(fā)熱為止。

    滾兩手握拳,從腰部向上下滾動、按摩。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上身可配合前傾、后仰。

    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于兩側腰眼處,用力擠壓,并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各36圈。

    叩用雙手半握拳,用兩拳的背面輕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度。左右同時進行,各叩30次。

    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于腰側不動,其余四指從腰椎兩側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到骶部順序進行,兩側各抓36次。

    抖兩手置腰部,掌根按于腰眼處,快速上下抖動15—20次。

    按取坐位,以中指指尖揉人中穴1—2分鐘。

    點取坐位,用兩手中指的指尖分別點按兩腿委中穴(膝關節(jié)后窩正中)1—2分鐘,被按部位應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除了局部按摩,搖動腰部也能夠防治腰肌勞損。具體介紹兩種方法,以供參考:

    ①轉胯運腰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醫(yī)所說的腎穴位上,吸氣時,將胯由左向右擺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擺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xù)做8—32次。

    ②旋腰轉背取站立姿勢,兩手上舉至頭兩側與肩同寬,拇指尖與眉同高,手心相對。吸氣時,上體由左向右扭轉,頭也隨著向后扭轉,呼氣時,由右向左扭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xù)做8—32次。

更多中藥材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過仔細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干燥、通風,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西藥治療。雖然降壓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對于高血壓患者,試著按摩穴位來幫助降壓。以下是三個降壓效果好的穴位。百會穴百會穴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的功效?,F代研究表明,按摩百會穴可以調節(jié)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