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近代中醫(yī)史上方劑學的成就

    由于近代對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新的經驗不斷豐富,治療方法漸趨多樣化,作為辨證論治的主要工具的方劑學也隨之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對方劑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大型方書的繼續(xù)整理和編纂單方、驗方、秘方的匯編整理工作更為突出。不少醫(yī)家在努力探索中醫(yī)學發(fā)展的同時,吸收了一些近代西醫(yī)藥學的知識,編寫出一些匯集中西醫(yī)的驗方著作,從方劑學方面為中西醫(yī)的匯通做了初步嘗試。

    這一時期方劑學研究的特點是由博返約,向理論研究深化。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

    1、費伯雄《醫(yī)方論》

    費伯雄著于1865年,費氏針對《醫(yī)方集解》所載方藥詳加評論,從中反映出費氏在方劑學理論研究方面的見解和成就。作者強調辨證論治,反對濫用方藥。他的評述對后世深入學習方劑理論,正確掌握制方之法及臨床用途,具有較高價值。

    2、蔣方芳《時方論》

    該方不僅是一部簡明實用的教本,也是當時較好的方論著作《時方論》以闡述主理的主要內容,所列87方(例案),方論緊密結合,論述簡明透徹。

    近百年來,不少醫(yī)家長期致力于整理編纂古今方書,取得較突出的成就,較早的有文晟輯《醫(yī)方十種匯編》。

    在此之后,出現(xiàn)了多種大部頭的總結性方書,如曹繩彥《古今名醫(yī)萬方類編》、吳克潛《古今醫(yī)方集成》、察隨仙《中國醫(yī)藥匯?!し絼┎俊返鹊?,并有一些溝通中西醫(yī)的著作。

    這一時期,單方、秘方、驗方的收集取得較突出的成就,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先后編纂刊印的各種方書約達300種,其中有一些流傳較廣和有特色的著作。

    1、鮑相璈《驗方新編》

    于1846年仲春匯編成。全書約92門(部),各病癥下附有單方、驗方,共收3240余萬。以價廉,易得,有效為原則,力求方藥穩(wěn)妥。

    2、王士雄《四科簡效方》

    王士雄一向重視收集單方、驗方,18454年輯《四科簡效方》便于窮鄉(xiāng)僻壤,無醫(yī)少藥之地查用;此外尚有龔自家等《醫(yī)方易簡新編》;黃伯垂《經驗良方大全》;楊馥焦、潘之偉《經驗秘方》李克蕙《驗方輯要》等。

    此期還有不少匯通方書,如丁福?!吨形麽t(yī)方會通》,陳繼武《中西驗方新編》以及唐川《六經方證中西通解》等。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通常把這類疾病歸結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們所說的心胸痹痛,通俗來講叫心絞痛,或者是悶痛、刺痛、燒灼樣疼痛,或者是刀割樣疼痛。那么以絞痛和刺痛為多見。通常誘因都是因為勞累,比如說老年人早晨起來去早市兒,一......
  • 高血壓病人除了日常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之外,早晨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這三件事兒,第一就是起床過猛,或者這個早晨起來還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就開始鍛煉身體,劇烈運動。這樣,對血壓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會使血壓迅速升高,嚴重的,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因為我們......
  • 咱們首先說脾虛,脾虛它主要的癥狀是乏力、氣短,中醫(yī)講,脾主氣,脾主要運化氣血,脾虛的時候,當然了氣不足,氣不足就會乏力、氣短,沒有勁、胸悶。脾虛,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虛的時候食欲不振,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吃完了之后,也覺得不消化,然后,會有大......
  • 現(xiàn)在網上有很多這種很火的視頻,教你如何鍛煉核心肌群,我們所說的腰托,實際上并不是骨質本身的問題。是因為核心肌群在這個豎脊肌,還有這個相關的肌群,是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固定住你的這個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動,造成了關節(jié)的錯位,或......
  • 但是如果沒有嚴格的服藥和飲食起居這些注意的話,那么支架里邊還會發(fā)生再狹窄,一樣會導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評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況,一般是用癥狀來判斷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就會是以陣發(fā)性的胸悶胸痛為主,比如這個患者稍微活動一點兒,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