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冬天進補宜與戒

    我國一般將農歷十、十一、十二月稱為冬三月,祖國醫(yī)學認為,此時天寒地凍,陰氣盛而陽氣衰,故冬天進補正當時。但進補是有講究的,不是人人都需要進補,也不是單純進補品、服補藥就可以達到健身壯體的目的。冬令進補必須注意“四宜”、“四戒”。

    陽氣虛弱者宜陽虛的人常會流清鼻涕、手足冰涼、小便清長、夜尿頻頻、大便稀溏、陽事不舉。凡有類現(xiàn)象的人可用熟地、附子、干姜、人參、羊肉或狗肉等共燉食。同時還可內服金匱腎氣丸、龜鹿補腎丸、十全大補丸、人參大補丸等。以期陽氣生、寒氣祛、體質壯。

    易患冬季疾病者宜有些慢性病每逢寒冷冬天易發(fā)作,嚴重影響人身體健康,如慢性支氣管炎、尿多癥、凍瘡等。中醫(yī)看來這些均屬腎氣、腎陽虧虛的病癥,預防和治療的最佳方法就是溫補,可選用熟附子、肉桂、肉蓯蓉、海馬、狗腎、人參、炙甘草、枸杞子等,可間常食之。

    夏病冬治者宜一些體弱易患春夏發(fā)作的疾病者,如哮喘、瘡瘍等,如果能在冬季將身體調養(yǎng)好,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冬季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主,可選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再加上中藥人參、黃芪、龍眼肉、當歸、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功能好,進補后定能使儲備多的能量,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宿病的復發(fā)。年老體弱者宜對于年邁體衰者,除注意起居、調養(yǎng)精神以外,善于進補也是很重要的。冬令進補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年體虛者進補,應以雞、魚、肉、蛋等為主。

    冬令進補勿忘“四戒”。

    一戒胡亂進補身體強壯的人不需要進補。對于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眾所周知,古代帝王將相總是補品不離口、補藥不離身,到頭來又有幾長命百歲了!因此,還應注意適當運動鍛煉、飲食調理、多用大腦等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yǎng)生;對于體虛者,補虛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別,冬令進補也要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過偏則反而引發(fā)疾病。因此,冬令進補最好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一般來說,中年人以健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腎氣為主。

    二戒以貴賤論優(yōu)劣對于補藥,絕不要存在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中醫(yī)認為,藥物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準,人參即為毒草。

    三戒滋膩厚味對于身體虛弱,脾胃消化不良,經(jīng)常腹瀉、腹脹者,首先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否則再多的補品也是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于滋膩厚味,應以易于消化為準則。

    四戒留邪為寇在患有感冒、發(fā)熱、咳嗽等外感病癥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后患無窮。

更多中藥材
  • 高血壓病人除了日常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之外,早晨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這三件事兒,第一就是起床過猛,或者這個早晨起來還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就開始鍛煉身體,劇烈運動,這樣,對血壓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會使血壓迅速升高,嚴重的,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因為我們......
  • 咱們首先說脾虛,脾虛它主要的癥狀是乏力,氣短,中醫(yī)講,脾主氣,脾主要運化氣血,脾虛的時候,當然了氣不足,氣不足就會乏力,氣短,沒有勁,胸悶。脾虛,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虛的時候食欲不振,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吃完了之后,也覺得不消化,然后,會有大......
  • 第一個,就是勞累過度,主要是指重體力勞動者,還有久站久立久坐的這些人,通常重體力勞動者,要搬重物,那么這個腰就要吃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個腰椎,還有周圍的肌肉造成損傷,那平時工作的時候,需要帶上相應的護具,來保護這個腰部,久坐久立的人應該適......
  • 大家都在關心自己的血管堵沒堵,總會想很多辦法去驗證它,我們現(xiàn)在講的常見的冠心病應該是冠脈堵塞50%以上才能確診,那么一般出現(xiàn)癥狀,在75%以上,這個時候才考慮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畢竟,還是有一些創(chuàng)傷和風險的,這個下完支架之后,暫時的血管......
  • 咱們現(xiàn)在,營養(yǎng)比較過剩,人攝入熱量比較高,所以現(xiàn)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壓,還有糖尿病,發(fā)病的年齡,都日趨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說應該吃得少,甚至以前我們這個古代的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也提出過,叫過午不食,因為這樣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