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走出糖尿病治療的誤區(qū)

    目前,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2004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全國現患病人數約2000多萬,另有近2000萬人空腹血糖受損。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一旦患上就要和它打一輩子交道。然而,現實中由于醫(yī)療信息的缺乏或者患者自身的大意,不少患者對一些問題感到困惑甚至理解錯誤,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為此,本版邀請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中醫(yī)糖尿病科的有關專家撰寫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對糖尿病患者有所幫助。

    一、“五匹馬一套車”,糖尿病管理要靠自己。

    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把糖尿病交給了醫(yī)生就萬事大吉,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糖尿病是一種終生伴隨的疾病,一旦得病,需長時間治療,而且這種疾病同飲食、運動、情緒、用藥是否規(guī)律、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這是醫(yī)生代替不了的,根本在于你自己。

    我們把治療糖尿病作了這樣的比喻:五匹馬一套車。五匹馬分別是:飲食、運動、藥物、監(jiān)測、教育及心理調節(jié),這輛車就是糖尿病。兩個車輪一個是中醫(yī)、一個是西醫(yī);五匹馬中,飲食是轅馬。車老板是醫(yī)患結合體,他的左手拉著韁繩,右手揮著鞭子。誰是左手呢?毫無疑問,應當是患者自己!因為你自己掌握著糖尿病的命運,飲食、運動、藥物、心理調整、糖尿病監(jiān)控等,無論哪一條,都要你自己來做;誰是右手呢?醫(yī)生!醫(yī)生起著指導教育和監(jiān)督作用。只有擺正了這些關系才能駕好糖尿病這套車。

    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防要從患病時開始。

    許多初發(fā)糖尿病患者往往錯誤地認為自己病程短、病情輕,只要控制住血糖就行了,結果失掉了預防并發(fā)癥的最佳時機。我們主張:糖尿病患者從發(fā)現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并發(fā)癥的預防治療。主要是長期服用活血化瘀中藥,有關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這樣可以使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延后一倍時間,而出現的程度減輕一半。而當并發(fā)癥出現后再給予中藥,其效果就遠不如預防給藥。當然,加強體育鍛煉,改變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減少飲食,降低體重,控制血壓,調整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綜合控制同樣不容忽視。

    三、眼睛僅僅盯在血糖上,忽略其他,還是得了冠心病。

    常常遇見這樣的患者,血糖控制得不錯,可還是得了冠心病、腦梗塞。為什么?是因為忽略了導致冠心病的其他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幾率要比沒有糖尿病的病人高3至4倍,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肥胖導致的高胰島素血癥、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紊亂、高粘血癥、高凝血癥、抽煙等等,高血糖只是諸多因素中的一種而已??梢娙绻麅H僅盯在血糖的控制上,而忽略其他,可能還是避免不了冠心病的發(fā)生。

    有關研究證明:強力血糖控制較傳統(tǒng)治療能夠明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與糖尿病相關的如心肌梗塞、腦卒中等死亡風險并無顯著降低;而嚴格控制血壓、降低體重則可使糖尿病相關性死亡率明顯降低32%,其中心肌梗塞降低21%,腦卒中減少44%。由此可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高粘血癥、抽煙的病人,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還要同時控制好導致動脈硬化的其他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等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四、我吃好幾種降糖藥,經常出現低血糖反應,可為何平時測血糖總是很高?

    這是所謂的“蘇木杰反應”,就是指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服用好幾種降糖藥可能使血糖降得過低,低血糖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給人體帶來嚴重危害,人體為了保護自己,把抵抗低血糖的強大的升糖機制調動了起來,使腎上腺素、胰升糖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多,刺激血糖的回升;與此同時,胰島素等降糖激素分泌減少,糖分變?yōu)樘窃蛘咿D化為其他物質加以儲存的量也顯著減少。這些變化使血糖迅速升高,脫離低血糖狀態(tài)。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調節(jié)血糖能力較差,很容易矯枉過正,反而出現高血糖。所以,你平時測血糖時血糖不是低而是高,于是又增加降糖藥物的劑量,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可見,“蘇木杰反應”造成血糖的波動,對糖尿病患者是十分有害的。避免“蘇木杰反應”的辦法一個是血糖檢測,不僅僅測早餐前、早餐后,而且要測中餐和晚餐前后,特別是夜間2—3時的血糖,以及時發(fā)現低血糖;另一個是注意有沒有饑餓感、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癥狀。此外,應合理安排飲食,及時就餐,以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

    五、我從不多吃,體重還偏瘦,怎么會得糖尿病呢?

    至今糖尿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理仍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既有先天遺傳因素,又有后天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國外報告,糖尿病病人親屬中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親屬高4—10倍,國內調查要高17倍。且母親糖尿病的遺傳性比父親的遺傳傾向更強。如雙親是糖尿病,其子女的患病率可高達25%。

    另外,糖尿病的發(fā)病與精神刺激及壓力關系密切。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fā)現,不良情緒和精神刺激也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可以通過大腦邊緣系統(tǒng)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應激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將直接作用于胰島細胞β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如果這種不良刺激長時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進而發(fā)展為糖尿病。所以,調節(jié)情志,對預防糖尿病是值得重視的。

    六、消瘦型患者不宜服用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有調脂和降低體重的作用,因而目前將二甲雙胍列為肥胖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選藥物。但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則不宜服用二甲雙胍,因為二甲雙胍抑制食欲,降低體重,會越吃越瘦。我們要清楚,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需要節(jié)制飲食,瘦的糖尿病病人甚至還要增加飲食的量,瘦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下,有時比胖還可怕。我們在臨床上常常見到這樣的病人,原來是個肥胖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使體重減得很明顯,已經變成消瘦了,還在服用。這就需要調整藥物了。

更多中藥材
  • 我們都知道,中藥的類型多種多樣,效果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在服用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有一些名字相近,外形相似的中藥材,可是它們的功效作用卻是天差地別,所以如果是自己吃些藥膳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辨別,確保安全;比如紫蘇子和蘇子,它們不僅名字只有一......
  • 在懷孕之后,一般孕婦的身體都會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孕吐比較嚴重的朋友們,可能會因為吃不進東西而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情況發(fā)生,從而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但是孕婦是不能隨便的吃藥物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那么孕婦能吃紫蘇子這種藥材嗎?這是很多孕......
  • 我們都知道茶文化是源自于中國,除了最傳統(tǒng)的茶葉以外,現在有很多東西也是可以用來泡茶的,比如最受到女性朋友們歡迎的果茶和花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中藥材能夠用來泡茶喝,比如最出名的枸杞子等等,紫蘇這種植物我們都不陌生了吧,那么到底紫蘇子可以當茶......
  • 當我們結婚之后,就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家人,兩個人有愛情是遠遠不夠的,隨著在一起的時間不斷的增加,我們就越來越覺得乏味,所以很多朋友都選擇了生一個寶寶,在女性朋友們懷孕之后,一般家屬都會注意很多東西,尤其是在使用藥物這一方面,那么葶藶子孕婦可以......
  • 百合這種花我們都見過吧,開出的花朵是白色的,不過百合花的種類也有很多,比如狐尾百合,它就是粉紅色的,一般我們送給心愛的人時,都是選擇純白色的百合花,而且百合也是可以入藥的,一般在炮制之后,不僅能入藥,還能用來熬粥,那么到底百合款冬花可以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