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蛤蚧湯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蛤蚧湯處方

    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貝母(炮)鹿角膠(炙令燥)甘草(炙,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人參 葛根(銼)桑根白皮(炙,銼)枇杷葉(去毛,炙)各30克

    制法

    上十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

    治咳嗽,咯吐膿血。

    用法用量

    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證治寶鑒》卷五:蛤蚧湯處方

    蛤蚧、貝母、知母、鹿角膠、葛根、人參、杏仁、甘草、枇杷葉。

    功能主治

    久嗽吐膿血及肺痿。

    摘錄《證治寶鑒》卷五《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蛤蚧湯處方

    蛤蚧(酥炙,去爪)1對(duì),人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研)5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4兩,桑根白皮(米泔浸1宿,銼,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咳嗽,痰唾不利,喘急胸滿(mǎn),呀呷有聲,飲食不進(jìn)。

    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空心、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玉竹、百合。功能主治痰嗽喘急虛勞之人,不宜用麥冬、五味子者。用法用量豬肺清湯煎服??人哉?,加枇杷葉、款冬花;食少泄瀉者,加苡仁、扁豆;虛汗者,加桑葉、浮麥;見(jiàn)血者,加丹參、紫菀;便血者,加地榆、扁豆、白芍。各家論述宏格曰;肺為嬌臟......
  • 處方辰砂1兩(細(xì)研如塵),椒(揀大粒色紅者,去枝梗并合口者,不用目)1兩半。制法上以生絹袋盛,用無(wú)灰醇濃酒浸椒袋,令酒在袋上2-3分,1宿取出,空少時(shí),入朱砂缽內(nèi)滾之為丸,余者清浸椒酒少許滾之,令朱砂盡為度,曬干。功能主治暖水臟,降氣明目,......
  • 處方南沙參3錢(qián),麥冬(去心)3錢(qián),五味子9粒,桔梗1錢(qián),蘇梗1錢(qián)5分,黃芩1錢(qián)5分,知母1錢(qián),貝母1錢(qián),橘紅8分,桑葉2錢(qián),神曲2錢(qián)。功能主治夏月陰虛陽(yáng)勝,感熱邪而致頭痛發(fā)熱,項(xiàng)強(qiáng)口渴,不惡寒,反惡熱,脈虛者。用法用量上加竹葉20片,生姜1......
  • 《景岳全書(shū)》卷五十一:保陰煎處方生地 熟地 芍藥各6克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jīng)期太早,一切陰虛內(nèi)熱動(dòng)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時(shí)......
  • 《景岳全書(shū)》卷五十一:保陰煎處方生地 熟地 芍藥各6克 山藥 川續(xù)斷 黃芩 黃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jīng)期太早,一切陰虛內(nèi)熱動(dòng)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時(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