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治老年人心律失常

    老年人所患的心律失常,多為氣血不足,陰陽虧虛、氣虛血瘀、痰瘀阻絡等引起。臨床表現(xiàn)多見不足和虛損的癥候。因此,用中藥治療時多用補益氣血,滋陰補陽之類法則治療。中藥治療心律失常時毒副作用少,安全度較大,但作用發(fā)揮也較緩慢,多需長期使用,才會逐漸顯出效果。

    (1)竇性心動過速:多用滋陰補腎,養(yǎng)血安神寧心法。臨床多用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生地15g,人參6g,丹參15g,玄參10g,茯苓15g,五味子10g,遠志6g,桔梗6g,當歸身15g,天冬15g,麥冬15g,柏子仁15g,酸棗仁12g。

    (2)緩慢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及竇房傳導阻滯等,結合臨床癥候所見,多用溫通心陽、溫補腎陽等法則治療。

    溫通心陽用:①桂枝湯(《傷寒論》):桂枝15g,白芍10g,大棗10g,甘草10g,生姜10g。

    ②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麻黃1.0g,附子15g,細辛6g。

    ③四逆湯(《傷寒論》):附子15g,干姜10g,甘草10g。

    溫補腎陽用:①右歸飲(《景岳全書》):熟地12g,山藥12g,枸杞子15g,山萸肉10g,附子15g,肉桂10g,杜仲12g,甘草10g。

    ②腎氣丸(《金匱要略》):熟地黃12g,山藥12g,山萸肉10g,澤瀉10g,丹皮10g,茯苓15g,桂枝15g,附子15g。

    ③鹿茸3g,每日一次,三天為一療程。療程之間間隔7~10天,可連續(xù)應用3~4個療程。有很好的補腎陽,溫命火之作用。

    (3)各類早搏:多用氣血雙補法治療。常用方有:

    ①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12g,桂枝10g,麥冬12g,生地12g,麻仁12g,大棗10g,阿膠15g,紅參10g。

    ②十全大補(《和劑局方》)加味:黃芪20g,肉桂10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熟地12g,人參6g,茯苓1.5g,白術15g,炙甘草12g,苦參10g。

    ③生脈飲(《內外傷辨惑論》):人參10g,麥冬15g,五味子10g。

    (4)心律失常有氣虛血瘀見癥者多選用:

    ①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桃仁10g,紅花6g,當歸尾15g,赤芍10g,生地10g,川芎10g。

    ②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當歸12g,生地12g,紅花6g,桃仁10g,枳殼12g,牛膝10g,川芎10g,柴胡10g,赤芍12g,桔梗6g。

    ③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蒲黃10g,五靈脂12g。

更多中藥材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較差,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過硬、過酸、過燙的食物。建議飲食易消化,適當攝入蛋白類食物,少吃油膩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千萬不能暴飲暴食。第三,飯后要盡量適當活動,避免......
  • 扭脖子的時候發(fā)出響聲,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一般有四種原因會出現(xiàn)這樣的彈響。一、頸椎關節(jié)間有小氣泡。如果人體關節(jié)間的滑液之中存在氣體的話,那我們扭轉脖子時氣體就會快速釋放形成氣泡,就有了我們聽到的咔咔的聲音。二、肌腱韌帶與關節(jié)摩擦。長時間低頭......
  • 一、體質問題有的人天生體質偏熱,所以比體質偏寒的人來說更容易上火。二、飲食問題,平時經(jīng)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膩的食物,或者長期進食補陽之品,損傷陰液,容易上火。三、作息問題以及情緒因素,熬夜傷陰,煩躁易怒亦傷陰,兩者也會導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腳的習慣,在中醫(yī)體系中,人體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白天陽氣較盛以滿足人體的正常活動,而夜晚亢奮了一天的陽氣要慢慢地潛到陰分里,這樣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腳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不僅可以加快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人體的新陳......
  • 燒心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吃多了油膩辛辣,比如火鍋或者擼串會覺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燒。那么問題來了,燒心燒的真的是心嗎?其實并不是,燒心燒的并不是心臟,也不是胃,而是心臟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燒了。胃本身就是產(chǎn)生胃酸的器官,有保護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