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漢桃葉

    別名

    七葉蓮、七葉藤、七加皮。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Schefflerae Leucanthae

    來源

    五加科植物廣西鵝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 Li.的帶葉莖枝。

    植物形態(tài)

    常綠藤狀灌木,全株有香氣。莖綠色,有細(xì)縱紋,光滑無毛。葉互生,掌狀復(fù)葉,小葉通常7枚;托葉在葉柄基部與葉柄合生,顯著;小葉片長卵形,先端尾尖,基部圓形,全緣,革質(zhì),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網(wǎng)脈明顯。傘形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頂生;花青白色,萼5齒裂;花瓣5,分離,卵形;雄蕊5枚。漿果球形,成熟時黃紅色?;ㄆ?~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或陰濕的疏林中。分布于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干或烘干。

    性狀

    莖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長1~3厘米,直徑0.4~3厘米。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色,具縱皺紋及點(diǎn)狀皮孔,有時可見環(huán)狀托葉痕,栓皮常呈片狀脫落。質(zhì)堅實(shí)而稍輕,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致密,放射狀紋理明顯,髓部疏松或空洞狀。葉切碎或完整。小葉片革質(zhì),完整者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并稍向下反卷。上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下表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cè)脈向上、下凸出。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jīng)

    性溫。味微苦、澀。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痛、舒筋活絡(luò)。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用治三叉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性頭痛、坐骨神經(jīng)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痛、腸和膽道疼痛、跌打骨折及外傷出血等。臨床上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疼痛以及神經(jīng)性疼痛均有一定效果。此外,注射液作耳穴注射麻醉,用于口腔科拔牙、頜骨囊腫切除術(shù)均收到較滿意的麻醉效果。

    主要成分

    含黏液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蘋果酸、酒石酸等有機(jī)酸類。

    注意

    孕婦忌用或慎用。忌吃魚肉、鵝肉、西洋鴨肉。

    摘錄

    其他

    摘錄其他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處李承祜《藥用植物學(xué)》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或展枝玉葉金花的根。8~10月采挖,曬干。原形態(tài)①玉葉金花又名:鵝兒花。常綠蔓狀小灌木,高可達(dá)5米。小枝披柔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膜......
  • 《中國藥典》: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曬干,......
  •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微溫。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無壅滯之弊。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別名托柄菇、平緣托柄菇、蘑菇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實(shí)體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性味苦,溫。功能主治追風(fēng),散寒,舒筋,活絡(luò)。備注......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別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換、橡皮草、白龍骨、六厘草、猢猻節(jié)根、血見愁[浙江]來源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