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橫經(jīng)席葉

    《中藥大辭典》:橫經(jīng)席葉拼音注音Hénɡ Jīnɡ Xí Yè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藤黃科植物薄葉胡桐。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

    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橫經(jīng)席葉拼音注音Hénɡ Jīnɡ Xí Yè英文名Leaf of Membranaceous Beautyleaf出處

    出自廣州《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薄葉紅厚殼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en Champ.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en Champ.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薄葉紅厚殼 灌木至小喬木,高1-5m。幼枝四棱形,有狹翅。單葉對生,葉片薄革質(zhì),長圓形或披針形,長6-12cm,寬1.5-3.5cm,先端漸尖、急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反卷,兩面光澤,干時暗褐色;中脈上面凸起,側(cè)脈纖細(xì),平行排列成篦子形。聚傘花序腋生,具花3朵,有時為1-5朵,被微柔毛;小苞片線形,早落;萼片4,外面2片較小,圓形,內(nèi)方2片較小,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花絲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卵球形,花柱細(xì)長,柱頭鉆狀。核果卵狀長圓形,長1.6-2cm,寬1-1.2cm,先端有短尖頭,成熟時黃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別名土厚樸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采收和儲藏:夏季剝?nèi)淦ぃ栏苫蚩桓?。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柴桂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來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炮制選樹干徑達(dá)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zhì)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干鋸成......
  • 《中國藥典》:柴胡拼音注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
  •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ysicarpus bupl......
  •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樹脂。功能主治合質(zhì)汗藥,治金瘡。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