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八面風、長蕊珍珠菜
報春花科花被單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以全草入藥。
廣西、四川、云南、貴州。
甘、酸、麻,平。有小毒。
補虛,鎮(zhèn)咳,止血,拔毒生肌,消炎止痛。
刀口藥(《貴州民間藥物》),乳腫藥(《廣西藥植名錄》)。
《貴州民間藥物》
為報春花科植物假半枝蓮的全草。秋后采收。
生于濕地。分布貴州、廣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近根部帶紅色,上部綠色,有四棱,棱邊有狹翼,上部多分枝。葉對生,卵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漸狹,下延成有翅的葉柄,邊緣有波紋,兩面平滑無毛??偁罨ㄐ蝽斏?,微彎曲;苞片線狀披針形;有花梗;花萼5深裂,綠色,邊緣白色;花冠5深裂,白色,闊鐘狀;雄蕊5;雌蕊1,子房上位。
《貴州良間藥物》:"性平,味甘。"
治虛癥咳嗽,乳房腫痛,刀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虛弱咳嗽,刀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乳房腫痛。"
③《貴州草藥》:"補虛,鎮(zhèn)咳,止血。"
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燉肉服。外用:搗爛敷。
①治虛弱咳嗽:花被單二兩。燉肉吃。(《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花被單適量搗爛,敷傷處,一日換二次。(《貴州民間藥物》)
刀口藥、乳腫藥、花白丹、八面風、花汗萊、狗咬藥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長蕊珍珠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300m的山谷溪邊、山坡草地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直立或傾斜,高25-50cm,一或基部分枝成簇生狀,微具4棱,散生黑色腺點。葉互生,在莖基部有時近對生;葉柄長為葉片的1/4-2/3,具狹翅。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5cm,寬1-1.3cm,先端銳尖,基部短漸狹或近圓形而驟然窄縮下延成柄,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苞片鉆形;花梗長5-12mm,果時稍伸長;花萼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具較寬的膜質邊緣,背面有黑色粗腺點;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6mm,5深裂,裂片倒卵狀匙形,稍長于花萼;推蕊伸出花冠約1倍;花柱與雄蕊等長。蒴果球形,直徑約4mm?;ㄆ?-5月,果期6-7月。
肺;心;肝經(jīng)
甘;性平
補虛止咳;消腫解毒;止血生肌。主肺虛;咳嗽;乳癰;刀傷出血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1.《貴州民間藥物》:治虛弱咳嗽,刀傷。
2.《廣西藥植名錄》:治乳房腫痛。
3.《貴州草藥》:補虛,鎮(zhèn)咳,止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八面風、長蕊珍珠菜
來源報春花科花被單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四川、云南、貴州。
性味甘、酸、麻,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補虛,鎮(zhèn)咳,止血,拔毒生肌,消炎止痛。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花被單拼音注音Huā Bèi Dān別名刀口藥(《貴州民間藥物》),乳腫藥(《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假半枝蓮的全草。秋后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濕地。分布貴州、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近根部帶紅色,上部綠色,有四棱,棱邊有狹翼,上部多分枝。葉對生,卵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漸狹,下延成有翅的葉柄,邊緣有波紋,兩面平滑無毛??偁罨ㄐ蝽斏?,微彎曲;苞片線狀披針形;有花梗;花萼5深裂,綠色,邊緣白色;花冠5深裂,白色,闊鐘狀;雄蕊5;雌蕊1,子房上位。
性味《貴州良間藥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治虛癥咳嗽,乳房腫痛,刀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虛弱咳嗽,刀傷。"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乳房腫痛。"
③《貴州草藥》:"補虛,鎮(zhèn)咳,止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燉肉服。外用:搗爛敷。
復方①治虛弱咳嗽:花被單二兩。燉肉吃。(《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花被單適量搗爛,敷傷處,一日換二次。(《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花被單拼音注音Huā Bèi Dān別名刀口藥、乳腫藥、花白丹、八面風、花汗萊、狗咬藥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長蕊珍珠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300m的山谷溪邊、山坡草地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直立或傾斜,高25-50cm,一或基部分枝成簇生狀,微具4棱,散生黑色腺點。葉互生,在莖基部有時近對生;葉柄長為葉片的1/4-2/3,具狹翅。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5cm,寬1-1.3cm,先端銳尖,基部短漸狹或近圓形而驟然窄縮下延成柄,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苞片鉆形;花梗長5-12mm,果時稍伸長;花萼5深裂幾達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具較寬的膜質邊緣,背面有黑色粗腺點;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6mm,5深裂,裂片倒卵狀匙形,稍長于花萼;推蕊伸出花冠約1倍;花柱與雄蕊等長。蒴果球形,直徑約4mm?;ㄆ?-5月,果期6-7月。
歸經(jīng)肺;心;肝經(jīng)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補虛止咳;消腫解毒;止血生肌。主肺虛;咳嗽;乳癰;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治虛弱咳嗽,刀傷。
2.《廣西藥植名錄》:治乳房腫痛。
3.《貴州草藥》:補虛,鎮(zhèn)咳,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