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研究表明,在所有治療糖尿病使用的221種中藥中,補虛藥、清熱藥和活血化瘀藥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頻率最高。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0味藥物為:黃芪、生地黃、葛根、玄參、知母、赤芍、白術(shù)、牡丹皮、石膏、澤瀉、山藥、丹參、黃連、枸杞子、甘草、熟地黃、黃精、五味子、烏梅、柴胡、白芍、蒼術(shù)、天花粉、茯苓、當(dāng)歸、山茱萸、川芎、玉竹、人參、鬼箭羽。

    分析發(fā)現(xiàn),糖尿病臨床典型癥狀治療用藥具有如下特點:燥熱內(nèi)盛常用葛根、石斛、玄參、麥冬、石膏;脾虛濕滯常用黨參、白術(shù)、厚樸、半夏、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陳皮、砂仁;肝郁氣滯常用柴胡、當(dāng)歸、白芍、赤芍、白術(shù)、茯苓、葛根、甘草;水濕停聚常用茯苓、澤瀉、白術(shù);氣血虧虛常用黃芪、當(dāng)歸、山藥、丹參、阿膠、五味子、炙甘草;瘀血阻滯常用桃仁、紅花、水蛭、川芎、白術(shù)、鬼箭羽、丹參;腎陽虧虛常用枸杞子、肉桂、山茱萸、牡丹皮、菟絲子、淫羊藿、山藥;腎陰虧虛常用黃精、枸杞子、女貞子、玄參、菟絲子、生甘草;肝膽濕熱常用大黃、茵陳、黃芩、黃連、蒼術(shù);濕熱下泛常用薏苡仁、葛根、黃芩、黃連。

    在治則方面,根據(jù)“陰虛為糖尿病發(fā)生的實質(zhì),氣虛是糖尿病不愈之癥結(jié),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癥的關(guān)鍵,陰陽兩虛是糖尿病發(fā)病的趨勢”之病機,中藥復(fù)方的治療原則主要集中在瀉火、降火、生津、滋陰、補腎、化瘀、通絡(luò)等方面。

    由于患者個體有差異,病程有長有短,受損臟腑有所偏重,臨床表現(xiàn)各不相同,故有主張從三消論治的:上消以煩渴多飲為主癥,證屬肺胃津傷,方以白虎加人參湯,或麥門冬湯,或玉泉散為主方;中消以多食善饑為主癥,證屬胃熱熾盛,方以白虎湯,或玉女煎,或調(diào)味承氣湯為主方;下消以多飲、多尿為主癥,證屬陰精虧損,方以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為主方。又有主張以病因論治的:陰虛陽盛用玉泉散合白虎加人參湯加減;氣陰兩虛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陰陽兩虛用金匱腎氣丸;瘀血內(nèi)阻用核桃承氣湯合生脈散加減。通過對30味高頻率使用的中藥的分析也可看出,對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用補虛藥、清熱藥和活血化瘀藥,而其中用藥次數(shù)最多的補虛藥黃芪可益氣;清熱藥天花粉和生地黃可養(yǎng)陰,丹參、川芎、鬼箭羽則增強活血祛瘀之力。

更多中藥材
  • 然后這個患者肝氣郁滯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經(jīng)常吃一些藥,有時有點兒效果,但是總是反反復(fù)復(fù)不太好,這個是為什么呢?咱們來看一下這個肝氣郁滯的一些特點啊,第一個就是病情變化多樣,癥狀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今天是胃疼,明天是頭疼,發(fā)脾氣,吃不下飯,......
  • 中醫(yī)認(rèn)為這個濕邪是最難以祛除的,濕邪粘滯,這它的特點不容易祛除。我們在祛濕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濕熱還是寒濕,目前在臨床上看是濕熱居多,寒濕特別少,因為你寒濕的治療雖然有濕,但是因為用溫陽化濕的治療還是比較單純一點,濕熱的治療呢,既要清熱又要......
  • 前段時間在門診接診的一個患者,是一個60多歲的一個女性,體態(tài)稍微偏胖一點,她自己說,平時啊就有清嗓子的習(xí)慣啊,總是感覺咽部有痰啊,咳嗽幾聲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這個異物感呢,這個癥狀是非常明顯的。有時候吃完飯以后會更明顯,更嚴(yán)重一些。做的......
  • 今年再來跟大家聊一聊失眠啊,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夜間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啊,有時候睡著了呢,還會容易醒,接著就會有心煩氣躁,甚至影響到食欲啊。在我們消化科呢,也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病人啊,還有許多呢,都?xì)w于了這個焦慮和抑郁,也有的人在吃這個抗焦......
  • 當(dāng)時年輕也沒當(dāng)回事兒,嗯,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中年了,癥狀變得越來越嚴(yán)重了,他平時呢,就是經(jīng)常吃一些拉唑類藥,我們叫做質(zhì)子泵抑制劑,大家所說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沒有什么效果,就是說他總是有燒心,反酸水兒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藥,有時候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