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全國各地出土的秦漢以前醫(yī)藥文化資源(續(xù)三)

    關鍵詞:秦漢以前 出土文物 醫(yī)學文獻 西北 華中 華東 醫(yī)藥器物

    (接上期)

    3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

    1983~1984年間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連續(xù)發(fā)掘了大量漢代竹簡。其中有三類著作都是和醫(yī)學有關即:《脈書》5種醫(yī)籍,《引書》6種醫(yī)籍和有關法醫(yī)內容的漢簡?,F(xiàn)分述如下。

    3.1《脈書》5種醫(yī)籍

    《脈書》現(xiàn)存共65支簡,2028字(不包括缺文和擬補入的字)。實際內容系包括了5種各自獨立的古佚醫(yī)書。這5種醫(yī)書前面雖然均未題書名,但其中3種為馬王堆出土古醫(yī)書的不同傳寫本,故仍應據(jù)原書分別稱之,另外2種則均系首次發(fā)現(xiàn)的古佚書,故應據(jù)其原書文字予以定名。這5種醫(yī)書分別是:

    (1)《病候》——(相當《脈書》的第1~15簡)。全書文字基本完整,據(jù)釋文統(tǒng)計共存524字,而所能辨識出的缺文則只有近30字左右。書中分別論述了全身67種古病名(另有1種病名缺文),每種病名均分別記出其癥狀或所患疾病的部位。這些病以內科病為數(shù)最多,其次為外科病、五官科病、婦科病和兒科病。但全書沒有提到任何治療方法。

    (2)《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丙本——(相當《脈書》的第16~47簡)。此書全文與馬王堆出土醫(yī)書的《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甲本及《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乙本內容全符。僅有個別文字小異,故為同書的不同傳本。將其與甲、乙兩本互勘時,書中保存的文字共915字,較之甲本多332字,比乙本多122字。不僅可以相互彌補,而且其現(xiàn)存的同書文字也是最多的一種。

    (3)《陰陽脈死候》乙本——(相當《脈書》的第48~52簡)。此書全文與馬王堆出土醫(yī)書的《陰陽脈死候》(即甲本)內容全符,僅有個別文字小異,故為同書的不同傳本。但此書甲本在馬王堆出土醫(yī)書中系直接抄錄在《脈法》一書之后,與乙本直接抄錄在《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丙本之后的次序有異,這也可以看出本書具有其更古淵源的獨立性質。從現(xiàn)存的字數(shù)上來看,此種乙本的《陰陽脈死候》共166字,也較之同書甲本現(xiàn)存共89字為多。

    (4)《六痛》——(相當《脈書》的第53~54簡)。此書是一種獨立的古佚書。共111字,首尾完整。但其內容特點與體例均與在其前面抄錄的《陰陽脈死候》乙本,和后面抄錄的《脈法》乙本迥然有異。全文為四言協(xié)韻體,共記述了人體的6種組織即:氣、血、肉、筋、骨、脈的生理機能及其發(fā)病的疼痛癥候,并指出必須特別重視加強調攝預防,以免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危及健康生命。

    (5)《脈法》乙本——(相當《脈書》的第55~56簡)。此書全文與馬王堆出土醫(yī)書的《脈法》(即甲本)內容全符,僅有個別文字小異,故為同書的不同傳本。此本所保存的文字共312字,較之甲本現(xiàn)存的188字多出124字。因而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甲本的缺損部分,而且也將甲本殘文中某些因模糊而失誤的釋文得以糾正。

    3.2《引書》6種醫(yī)籍

    《引書》現(xiàn)存的條數(shù)共130條。實際系包括了以養(yǎng)生、導引為主,而其內容又各自獨立,其編寫體例也互有不同的6種獨立古佚醫(yī)書。為了便于考察,現(xiàn)將這6種醫(yī)書各析為一卷,并暫據(jù)各書的主題特點與排列次序的先后予以命名,分別說明如下。

    (1)《四時養(yǎng)生法》(即《引書》的第1~5條):此書分別記述了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人們應作到合理生活起居要求及禁忌事項的養(yǎng)生方法。并且標明這是“彭祖之道”。

    (2)《導引九法》(即《引書》的第6~14條):此書分別論述了“交股”、“尺蠖”、“指”、“埤”、“累童”、“襲前”、“××(原名缺文,下同)”、“引陽筋”及“××”等九種名稱的導引法。每種導引法的敘述方式均系先說明具體動作要領后再將其導引名稱記出。

    (3)《導引三十二法》(即《引書》的第15~46條):此書分別論述了“引”、“陽見”、“窮視”、“則比”、“鳧沃”、“旋伸”、“臬栗”、“折陰”、“回周”、“龍興”、“引”、“蛇”、“××”、“大決”、“××”、“支落(?)”、“受據(jù)”、“參倍”、“懸前”、“搖肱”、“反指”、“其下”、“虎引”、“引陰”、“引陽”、“復鹿”、“虎偃”、“甬莫”、“復車”、“鼻胃”、“度狼”、“武指”等32種名稱的導引法。惟此書與前書的編寫體例不同,即在首先記出每種的導引名稱之后再說明該導引法的具體動作要領。

    (4)《四十四病導引》(即《引書》的第47~94條):此書分別論述了“內疸”、“項痛”、“疸”、“病腸”、“病”、曲筋”、“兩足不能勻而膝善痛”、“踝痛”、“膝痛”、“股×痛”、“兩手少氣”、“腸”、“背痛”、“腰痛”、“肢尻之上痛”、“益陰氣”、“×”、“足下筋痛”、“蹶”、“癃”、“厥”、“膺痛”、“夜日臥厥”、“心痛”、“陰(病)”、“”、“腹痛”、“腹脹”、“及咳”、“肩痛”、“瘛”、“辟”、“喉痹”、“鼽”、“口痛”、“失頜口不合”、“肘痛”、“腕痛”、“左、右手指痛”、“目痛”、“痿”、“聾”、“耳痛”、“及顏痛”等44種疾病的導引法。全書的編寫體例是首先記出病名,然后記出該病的一種導引治法(僅“心痛”及“目痛”二病名有3種導引法),但未記出導引法的具體名稱。這也是和以上二書體例不同之處。

    (5)《導引之效》(即《引書》的第95~120條):記有“覺(原作“學”)”、“閉息”、“堂落”、“蛇甄”、“鳧沃”、“周脈”、“廁比”、“陽見”、“啟口”、“吒”、“撫心”、“臬栗”、“虎顧”、“引倍”、“支落”、“雞伸”、“反搖”、“反旋”、“熊經(jīng)”、“復據(jù)”、“禹步”、“前厥”、“反”、“指”、“敦踵”等25種導引法,每種均用一、二句話的簡單文字表述其主治效果,但不涉及具體動作要領。

    (6)《病原說》(即《引書》的第121~130條):此書整篇為論說體裁。首先談普遍致病的原因及需要應用導引、呼吸之法進行身體保健的重要性。其次論述了富貴人士及勞動者主要致病的原因。最后簡要總結了健身的法則。

    3.3法醫(yī)方面漢簡

    此類漢簡可見于張家山出土的《奏讞書》一書中。《奏讞書》是一部選錄自春秋末至西漢初有關司法審訊過程的22個實際案例的法律著作。全部漢簡共227支,出自247號墓中。此書的釋文及李學勤氏對此書的解說論文均分別發(fā)表于《文物》雜志的1993年第8期及1995年第3期。在全書22個案例中記有司法部門檢驗受傷結果(相當法醫(yī)鑒定)。茲將其中敘述較詳?shù)陌讣梢耘e以下二例。

    其一是“黥城旦講迄鞠”案,此案系某人因曾一度遭受錯誤的法律判罪,施以酷刑,屈打成招后,再次向其上級司法部位申請昭雪平反,經(jīng)過上級司法部門重新通過相當?shù)姆ㄡt(yī)檢驗,明確其被施刑后肢體受傷程度與情況,認定其無罪而重新予以判決。

    其二是“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案,此案是記述有人在鄉(xiāng)里中刺傷了女子婢,并搶走錢財后逃走。經(jīng)女子婢的上訴,司法官員(即“獄吏”)經(jīng)過詳細的訊問調查,又通過法律程序全面檢驗了女子受傷的情況,查看了致傷的兇器(“九寸”的刀),以及扣捕了犯罪嫌疑人后在驗明人證、物證的條件下,確定了犯罪者的案例。

    以上二個案例雖然對法醫(yī)檢驗的細節(jié)記述不多,但仍不失為有關早期法醫(yī)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4湖南省張家界市大庸

    1994年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大庸地區(qū)考古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木牘醫(yī)方。其上記有方劑名稱為:“赤方”。其方劑組成殘存有赭石、麻黃、術、茯苓等藥物及各藥的劑量。據(jù)王淑民意見,“”字原應系“蠱”,此方應即治療赤蠱一病的藥方。其說可信。

    按,蠱與字上古音均為見母紐,屬雙聲通假,故能成立。蠱是一種古病名,由來已久。如《易經(jīng)》在其《雜卦》及《蠱》篇中均記有“蠱”病之稱。在《周禮·秋官·庶氏》中記有:“掌除毒蠱”,漢代鄭玄注:“毒蠱,毒物而病害人者”。在《左傳·昭公元年》中也記有:蠱為“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墩f文解字》則釋為:“蠱,腹中蟲也?!痹趥魇拦裴t(yī)籍中最早可見于《諸病源候論》一書。即:“凡蠱有數(shù)種,皆是變惑之氣也。”至于蠱毒包括的種類,迄唐代時期已經(jīng)相當眾多,如《千金要方·蠱毒第四》說:“蠱者千品,種種不同?!惫蔬@次出土漢牘上的“赤蠱”,當為蠱病種類中的一種。另據(jù)《諸病源候論》在對蠱病的分類時說:“面色青黃者是蛇蠱也……面色赤黃者是蜴晰蠱也?!!倍凇短绞セ莘健ぶ挝逍M方》中則將這種“蜴晰蠱”列為五種蠱病之一。而所謂“面色赤黃”的蠱,和漢牘上的“赤蠱”有無關系,尚不知道。

    至于這首“赤蠱方”的藥物配伍組合及其方義,由于原文殘損較多,這里從略。(未完待續(xù))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國醫(yī)史文獻研究所(北京,100700)馬繼興

更多中藥材
  • 在我們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實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導致我們的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也特別多,這個失眠的癥狀包括我們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包括胃脹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悶吶,這些癥狀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說我們的中醫(yī)就講究辨證治療......
  • 在我們脾胃病科有脾胃癥狀的病人比較多,也有許多患者有腰疼。到我們脾胃病科來看病的時候呢,他往往沒有注意這個腰痛,我們在問診的時候呢,就要注意,因為這個脾啊和腎呢,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后天之本。所以說這個腰痛啊,跟我們的胃痛,跟我們的胃脹,......
  • 我們在臨床上呢,常見的問題歸結一點就是兩個字代謝。往往患者會說我現(xiàn)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說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點費勁了。這個費勁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條變細啊。上廁所待的時間比較長,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覺這事特別不正常,是否問題特......
  •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小患者啊,年輕不到30歲,然后他就是有胃脹,身上沒勁兒,平時呢吃點飯就飽,有打嗝兒,也沒精氣神兒,有時候呢還有胸悶的癥狀,嗯,甚至有咽部的異物感,他大便呢,也變得有時候就會稀一些,吃點涼的呢,就容易拉肚子。這個患者呢,從脈相......
  • 最近呢,在臨床上經(jīng)??吹揭恍┗颊撸ㄒ恍┠贻p患者有這個眼干眼澀啊,視力模糊這些癥狀,可能有些患者呢,因為工作原因啊,總是坐著,有一些患者可能是運動量也比較少,還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關系吧,這個喝酒抽煙也比較重,還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