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遣方用藥說“對藥”

    “對藥”,是用兩種性質(zhì)、作用相同或相對的藥物構成的組合,它通過藥物的合理配對,改變或調(diào)整藥物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種新的、更佳的治療效果。對藥是古今醫(yī)家通過臨床實踐得出的經(jīng)驗。在漫長的醫(yī)療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某些藥物合用后會使作用增強,或副作用減輕,或產(chǎn)生新的作用,從而形成相對固定的藥物搭配——對藥。歷代醫(yī)家都很重視對藥的運用,在張仲景有名有藥的252張經(jīng)方中、其中約有40方僅有兩味藥組成,可謂是現(xiàn)存最早的對藥。對藥不是隨意的兩味藥湊合,它的組成有一定的規(guī)律,現(xiàn)淺析如下:

    1.相助配對 把兩種性能類似的藥物配合成對,使之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以增強療效。如荊芥與防風,同屬辛溫解表藥,兩藥同用,可加強發(fā)汗解表之功。又如羌活與獨活皆有祛風濕止痛作用,但羌活性較燥烈,尤善發(fā)汗解表,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上半身者;獨活性較緩和,發(fā)汗之功不及羌活,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下半身者。如全身皆痛,羌活、獨活兩者同用,散周身風濕而舒利關節(jié)。

    2.相制配對 就是用一種藥物去抑制、緩和另一種藥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且能加強療效。如化痰、止嘔的半夏配以生姜,既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又能加強其化痰、止嘔之效;逐水的甘遂配以大棗,不但緩解甘遂對胃腸道的毒性刺激,且能扶助正氣,使祛邪而不傷正。

    3.寒流配對 如以黃連、吳茱萸對藥組成的左金丸、方中用吳茱萸之溫熱佐黃連之苦寒,以防折火格拒的反應。藥僅二味,一寒一熱,辛開苦降,用治肝郁化火,胃失和降,逆而上沖所致的噯氣吞酸、口苦、脅助脹痛等癥。又如麻黃辛溫,與肺熱喘咳證不相宜,但其平喘功宏,它藥難以取代之。前人妙用麻杏石甘湯,以石膏、麻黃,寒熱井進,使其宣利肺氣而不溫燥,清泄肺熱而不涼滯,變麻黃辛溫之性為辛涼而用。

    4.動靜配對 如右歸丸中的熟地滋腎填精,得肉桂之溫通,則無呆滯凝結(jié)之慮;肉桂溫補腎陽,有熟地靜守純養(yǎng),則能防其剛熱,兩藥合用,一靜一動,配合諸藥,溫補腎陽,兼益精血。

    5.散收配對 如桂枝湯中的桂枝、白芍配對,方中以桂枝解肌表而通陽氣,用白芍斂陽和營,使桂枝辛散風寒而又不致傷陰,二藥相伍,一散一收,開合相濟,調(diào)和營衛(wèi),使表解里和。

    6升降配對 如杏蘇散以桔梗、枳殼配合,一升一降,有助杏仁宣肺止咳;再如桑菊飲中桂枝與杏仁的配伍,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桂枝性主升提,宣通肺氣,兩藥配合,用以宣肺化痰止咳。

更多中藥材
  • 關于前列腺的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名稱,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說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增生,那么他們到底說的是不是一回事兒?來梳理一下,前列腺肥大和前列增大說的其實是一個意思啊,是說前列腺體積的變大,那么通過B超或者CT的檢查就能發(fā)現(xiàn),......
  • 每一種藥,都有自己的偏性,有它的寒熱溫涼,我們用這種偏性啊來糾正身體的偏性,但如果盲目長期的服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實要想健康只需要記住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內(nèi)容很多很復雜,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治療失眠的泡腳的方法,用中藥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腳用的足夠量的水,燒開后啊煮八分鐘,然后涼至40度左右,我們每天睡前泡半個小時左右。大家對夜交藤可能有點陌生,但說起何首......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醫(yī)望診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發(fā)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氣神好的表現(xiàn)。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滯,眼睛渾濁。所以有句話叫做,藏于內(nèi)者曰精,發(fā)于外者曰神。就是說精保養(yǎng)得好,就好像我們平時不著急,不發(fā)怒,不亂......
  • 我在臨床上,經(jīng)常遇見一些病人成天認為自己的身體有病,從心臟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腦,到五臟六腑,特別懷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檢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來,但是還是不肯善罷甘休,繼續(xù)換醫(yī)生,換醫(yī)院,做更多的檢查。這個疑心病,其實不是身體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