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的命名

    中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認識和應(yīng)用的增多,在《中藥大辭典》中收載者,已有5767種。中藥品種雖繁多,來源較廣泛,但其命名都有一定的來歷和意義,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因功用而命名

    某些藥物根據(jù)其功用的特點而命名:如防風能防治外感風邪,益母草可治婦產(chǎn)科病,大風子治療大麻風,淫羊藿可治陽萎,石決明、決明子能明目,續(xù)斷能續(xù)筋接骨等。

    2、因氣味而命名

    某些藥物有特殊的氣味,則按氣味特點命名,具有芒香氣味者如木香、藿香、丁香、茴香、乳香、沉香等。臭氣難聞的有臭梧桐、臭牡丹、臭阿魏等。有甜味的如甘草、甘松;苦味的如苦參、苦楝子;辣味者細辛、辣椒;酸味者酸棗仁;咸味者咸秋石;淡味者淡竹葉;五味俱備者如五味子。

    3、因形態(tài)而得名者

    很多中藥具有各種天然顏色,故其顏色亦可作命名之源。如紅色者有紅花、赤芍、丹參、朱砂;白色的有白芨、白芷、白術(shù)、白薇等;黑色的玄參、烏梅;黃色的有黃連、黃芩、黃柏;青色的有青黛、青蒿、大青葉等。

    5、因生長特性而命名

    夏枯草夏至后花葉枯萎,半夏成熟于仲夏,夏天無入夏后枯萎,忍冬之葉凌冬不凋,冬青之葉嚴寒尤青等都是以其生長特性作為命名之依據(jù)。

    6、因入藥部分而命名(藥材命名中最廣者)

    植物藥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之別,動物也有皮肉骨內(nèi)臟之異,故其入藥部分可作命名之依據(jù),如麻黃根、葛根藥用其根,蘇葉、桑葉、荷葉、側(cè)柏葉均用其葉,蘇梗、荷梗、藿梗均用其莖梗,萊菔子、白芥子、牛蒡子用子而名,金銀花、旋夏花、菊花、玫瑰花用其花而名之,枳實、芡實均用其果實;動物藥中有刺猬皮、虎骨、熊膽、獺肝、犀角、羚羊角等名稱,均以其入藥部分而命名之。

    7、因秉性而命名

    按藥物原有的性質(zhì)來命名,如急性子,其性急猛異常;蓯蓉補而不峻,有從容和緩之性;王不留行,走而不守;沉香性沉重,小麥性輕浮者稱浮小麥等。

    8、因產(chǎn)地而命名

    如蜀椒、川芎、川貝、川楝子、川連產(chǎn)四川;浙江產(chǎn)而于杭州集散者有杭白芷、杭菊花;阿膠為山東東阿縣阿井之水熬驢皮而制成;懷牛膝以河南懷慶產(chǎn)者佳,川貝母以四川松潘者為勝等。

    9、人名命名

    以人名命名大多帶有傳奇色彩;如使君子的命名,相傳潘州郭使君療小兒疳蟲,常投此藥獲效;何首烏相傳何姓老人常采食此藥,年至130歲發(fā)猶烏黑,故名之;其他尚有牽牛子、預(yù)知子、杜仲、徐長卿、劉寄奴等。

    10、外來藥物及譯音命名

    國外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輸入之藥材,常加“番”、“胡”,如番瀉葉、胡黃連、胡椒;更有譯名如訶黎勒、曼陀羅、阿芙蓉等。

    此外,尚有以大;小命名,如大棗、大薊、大戟、大茴香、小茴香、小薊;因貯久而命名如陳皮、陳倉米;藥材珍貴難得或高效者,其命名常加寶,如馬寶、狗寶;高效者如千年健、威靈仙等。

更多中藥材
  • 鐘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醫(yī)院張某,男性,65歲。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護送來診?;颊咚赜忻谀蛳到Y(jié)石史,先后在湖南某醫(yī)院歷經(jīng)3次碎石,但結(jié)石未能排出,雙腎仍然積水??淘\:患者臉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語,表情淡漠,時有惡心嘔吐。大......
  •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干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jīng),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里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luò)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jié)其調(diào)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調(diào)理脾胃注重升降調(diào)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guān)。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痉降?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jù)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