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冰片是常用的中藥,有醒腦開竅、清熱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在臨床中配伍應用可治療多種病癥。
1.口瘡、口腔潰瘍
取冰片1克,枯礬10克,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以棉簽蘸取少許,涂于口瘡或潰瘍面上,每日3次。也可將雞蛋數(shù)枚煮熟,取蛋黃置鐵鍋中,文火翻炒至渣黑油出,濾渣取油,加入冰片細末少許,用棉簽蘸油涂患處,每日3次。
2.面部痤瘡
取綠豆50克,白鮮皮30克,白芷10克,寒水石30克,硫磺10克,冰片10克,先將綠豆、白鮮皮、白芷、寒水石分別研細末,過120目篩,冰片、硫磺乳缽研細,一同混合拌勻,裝瓶密封備用。用前先用硫磺香皂溫水洗凈臉,再取藥末少許置于掌心,用陳醋調(diào)成稀糊狀,均勻擦于面部,每日3次。2周左右即愈。取桃仁100克,冬瓜仁100克,冰片20克,先搗爛如泥,用鮮牛奶調(diào)勻,貯罐密封備用。用時取少許敷于臉上,每日1次。
3.風火牙痛
取冰片2克,樟腦2克,小茴香2克,將上藥放一大酒盅內(nèi),上面再蓋一小酒盅,文火加熱至冰片、樟腦完全融化,待冷卻后刮取酒盅內(nèi)壁結(jié)霜,瓶裝密封貯存?zhèn)溆?。用時以濕棉簽蘸取少許,涂在疼痛牙齒上,疼痛可減輕。
4.中耳炎
冬季取新鮮豬苦膽1個,冰片、明礬比例為1∶5(具體多少視豬苦膽大小而定),將豬苦膽上端切一小口,再將按比例混合好的冰片、明礬粉末灌入豬苦膽中,邊灌邊攪拌,灌滿用線將口結(jié)扎,置于干燥通風處陰干。待完全干燥后,去掉豬苦膽外皮,將內(nèi)容物裝入瓶中密封備用,待用時再研細。用藥前,先用雙氧水將耳道沖洗干凈,棉簽拭干,然后取一細管,將適量研好的細粉吹入患耳,每日2~3次。
5.面神經(jīng)麻痹
取冰片適量,研為細末,加醫(yī)用凡士林、香粉(婦女化妝用品)各適量,調(diào)勻成膏。用時取藥膏適量攤成錢幣大,外敷于患側(cè)面部,外用紗布固定,3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1周后即見顯著效果。取新鮮蓖麻子10克,去皮研碎;冰片3克,研末。二者混勻后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患側(cè)面部,以覆蓋頰車、地倉、翳風穴為宜,然后用熱水袋或熱水杯放在紗袋上加熱,持續(xù)半小時。每日2次。
6.燒燙傷
黃連30克,黃柏30克,生大黃30克,寒水石40克,冰片10克,芝麻油2000毫升。先將三黃入麻油內(nèi)浸24小時,然后文火熬至微枯,去渣濾清,待涼后入研細的寒水石、冰片粉末,攪勻,裝瓶備用。用藥前,先用生理鹽水洗凈患處,再用1%新潔爾滅消毒,暴露創(chuàng)面,每日外敷上述油膏2~3次,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直至痊愈。
7.甲溝炎
取市售金黃散2份,醫(yī)用凡士林8份,混合均勻;冰片1份,皮硝3份,共研細末,儲瓶密封備用。用時患指(趾)常規(guī)消毒,有膿者切開排膿,取上述膏2份、粉1份調(diào)勻,外敷患處,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8.腋臭
公丁香15克,白芷20克,冰片5克,小紅尖椒15克(烘干切碎)。將上述藥物放入75%乙醇300毫升中密封浸泡10天。使用時先將腋部洗凈擦干,然后用藥棉蘸上述浸泡藥液,充分涂擦腋窩,每日2~3次。
9.失眠、頭痛
選神門、腦、皮質(zhì)下交感等耳穴,找出疼痛敏感點,在敏感點壓出一個小凹陷,將一米粒大小的冰片置于0.6厘米×0.6厘米的膠布上,貼在凹陷處,并用力按壓,以有酸麻脹痛感為度。囑患者每日三餐后及睡前半小時自行按壓4次,每次每穴按壓50下。頑固性失眠、頭痛在耳背穴位相對應處用王不留行子貼壓,每3日更換1次。
10.帶狀皰疹
雄黃10克,冰片2克。研細后溶于75%乙醇100毫升中。用時以生理鹽水洗凈患處,外擦上述藥液,每日4~5次。
11.軟組織損傷
將赤小豆研成細末,每100克加入冰片2克,混勻密封備用。用時將藥粉以清水調(diào)成糊狀,攤在紗布或麻紙上,厚約0.5厘米,敷于患處。每12或24小時換藥1次,有較好的消腫止痛作用。
12.皮膚潰瘍
取輕粉、紅粉(紅升藥)、鉛粉、冰片各等份,混勻后加適量菜子油或麻油攪拌如膏狀,裝瓶密封備用。用時洗凈患處,常規(guī)消毒,外敷上藥。若潰爛面有滲出液,可直接用混勻的藥粉撒在患處。每日1次。對多種頑固不愈的皮膚潰瘍均有效。
13.手足癬
取白鮮皮15克,大黃15克,苦參15克,皂角10克,紅花10克,胡桃肉30克。加水800毫升,煎取500毫升,對入陳醋200毫升,加冰片粉3克,趁熱熏蒸,然后浸泡或濕敷30分鐘。每日1~2次,3日用藥1劑。
14.牛皮癬
青蒿500克,松葉500克,薄荷500克,烏梅500克共為粗末,與冰片50克,加入老陳醋3000毫升中,密封,浸泡1周后使用。用時每日外擦患處2次。治療效果好,愈后復發(fā)少。
15.痔瘡腫痛
取冰片、大黃、黃柏各等份,分研細末,混合均勻后裝瓶密封備用。治療時,患者側(cè)臥,取上藥適量,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后涂于肛門,盡量使藥與痔完全接觸,敷料固定。每次換藥前用溫水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肛門,疼痛減輕后,可配合按摩回托腫塊。
16.頸椎病
取大黃、川芎各等份,冰片少許。各研細末,混勻,用陳醋、麻油各適量調(diào)成糊狀,紗布包裹,外敷在骨質(zhì)增生處,以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使用時間在8小時以上,可明顯減輕局部痛楚。
17.肩周炎
取馬錢子30克,制川烏15克,制草烏15克,威靈仙10克,血竭10克,蘇木10克,白花蛇6克,桂枝10克。上藥研為粗末,加入50%乙醇中浸泡7天后,加冰片10克,樟腦10克,混勻,密封備用。治療時取藥液適量擦揉患處,致局部發(fā)熱后再加以熱敷,每日3~4次。
18.稻田皮炎
先將雄黃、白礬、石膏各等份,冰片研末約占總量10%,將前3味研末瓶裝備用,投石膏粉入鐵鍋內(nèi)加熱拌勻至乳白色,涼后與余藥充分攪勻備用。用藥先溫開水洗凈皮膚,取藥粉調(diào)成糊,外涂患處,每日換藥3~4次。
19.慢性氣管炎
冰片l0克,蔓陀蘿花、麻絨、白芥子各l0克,桑皮20克。共研細末,瓶裝備用。每用3克加入等量凡士林調(diào)勻,涂在油紙上,貼于膻中,用繃帶固定,并持續(xù)熱敷,每日換藥1次,10日為1個療程。(錄文)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冰片是常用的中藥,有醒腦開竅、清熱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在臨床中配伍應用可治療多種病癥。
1.口瘡、口腔潰瘍
取冰片1克,枯礬10克,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以棉簽蘸取少許,涂于口瘡或潰瘍面上,每日3次。也可將雞蛋數(shù)枚煮熟,取蛋黃置鐵鍋中,文火翻炒至渣黑油出,濾渣取油,加入冰片細末少許,用棉簽蘸油涂患處,每日3次。
2.面部痤瘡
取綠豆50克,白鮮皮30克,白芷10克,寒水石30克,硫磺10克,冰片10克,先將綠豆、白鮮皮、白芷、寒水石分別研細末,過120目篩,冰片、硫磺乳缽研細,一同混合拌勻,裝瓶密封備用。用前先用硫磺香皂溫水洗凈臉,再取藥末少許置于掌心,用陳醋調(diào)成稀糊狀,均勻擦于面部,每日3次。2周左右即愈。取桃仁100克,冬瓜仁100克,冰片20克,先搗爛如泥,用鮮牛奶調(diào)勻,貯罐密封備用。用時取少許敷于臉上,每日1次。
3.風火牙痛
取冰片2克,樟腦2克,小茴香2克,將上藥放一大酒盅內(nèi),上面再蓋一小酒盅,文火加熱至冰片、樟腦完全融化,待冷卻后刮取酒盅內(nèi)壁結(jié)霜,瓶裝密封貯存?zhèn)溆?。用時以濕棉簽蘸取少許,涂在疼痛牙齒上,疼痛可減輕。
4.中耳炎
冬季取新鮮豬苦膽1個,冰片、明礬比例為1∶5(具體多少視豬苦膽大小而定),將豬苦膽上端切一小口,再將按比例混合好的冰片、明礬粉末灌入豬苦膽中,邊灌邊攪拌,灌滿用線將口結(jié)扎,置于干燥通風處陰干。待完全干燥后,去掉豬苦膽外皮,將內(nèi)容物裝入瓶中密封備用,待用時再研細。用藥前,先用雙氧水將耳道沖洗干凈,棉簽拭干,然后取一細管,將適量研好的細粉吹入患耳,每日2~3次。
5.面神經(jīng)麻痹
取冰片適量,研為細末,加醫(yī)用凡士林、香粉(婦女化妝用品)各適量,調(diào)勻成膏。用時取藥膏適量攤成錢幣大,外敷于患側(cè)面部,外用紗布固定,3小時后取下。每日1次,1周后即見顯著效果。取新鮮蓖麻子10克,去皮研碎;冰片3克,研末。二者混勻后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患側(cè)面部,以覆蓋頰車、地倉、翳風穴為宜,然后用熱水袋或熱水杯放在紗袋上加熱,持續(xù)半小時。每日2次。
6.燒燙傷
黃連30克,黃柏30克,生大黃30克,寒水石40克,冰片10克,芝麻油2000毫升。先將三黃入麻油內(nèi)浸24小時,然后文火熬至微枯,去渣濾清,待涼后入研細的寒水石、冰片粉末,攪勻,裝瓶備用。用藥前,先用生理鹽水洗凈患處,再用1%新潔爾滅消毒,暴露創(chuàng)面,每日外敷上述油膏2~3次,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直至痊愈。
7.甲溝炎
取市售金黃散2份,醫(yī)用凡士林8份,混合均勻;冰片1份,皮硝3份,共研細末,儲瓶密封備用。用時患指(趾)常規(guī)消毒,有膿者切開排膿,取上述膏2份、粉1份調(diào)勻,外敷患處,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8.腋臭
公丁香15克,白芷20克,冰片5克,小紅尖椒15克(烘干切碎)。將上述藥物放入75%乙醇300毫升中密封浸泡10天。使用時先將腋部洗凈擦干,然后用藥棉蘸上述浸泡藥液,充分涂擦腋窩,每日2~3次。
9.失眠、頭痛
選神門、腦、皮質(zhì)下交感等耳穴,找出疼痛敏感點,在敏感點壓出一個小凹陷,將一米粒大小的冰片置于0.6厘米×0.6厘米的膠布上,貼在凹陷處,并用力按壓,以有酸麻脹痛感為度。囑患者每日三餐后及睡前半小時自行按壓4次,每次每穴按壓50下。頑固性失眠、頭痛在耳背穴位相對應處用王不留行子貼壓,每3日更換1次。
10.帶狀皰疹
雄黃10克,冰片2克。研細后溶于75%乙醇100毫升中。用時以生理鹽水洗凈患處,外擦上述藥液,每日4~5次。
11.軟組織損傷
將赤小豆研成細末,每100克加入冰片2克,混勻密封備用。用時將藥粉以清水調(diào)成糊狀,攤在紗布或麻紙上,厚約0.5厘米,敷于患處。每12或24小時換藥1次,有較好的消腫止痛作用。
12.皮膚潰瘍
取輕粉、紅粉(紅升藥)、鉛粉、冰片各等份,混勻后加適量菜子油或麻油攪拌如膏狀,裝瓶密封備用。用時洗凈患處,常規(guī)消毒,外敷上藥。若潰爛面有滲出液,可直接用混勻的藥粉撒在患處。每日1次。對多種頑固不愈的皮膚潰瘍均有效。
13.手足癬
取白鮮皮15克,大黃15克,苦參15克,皂角10克,紅花10克,胡桃肉30克。加水800毫升,煎取500毫升,對入陳醋200毫升,加冰片粉3克,趁熱熏蒸,然后浸泡或濕敷30分鐘。每日1~2次,3日用藥1劑。
14.牛皮癬
青蒿500克,松葉500克,薄荷500克,烏梅500克共為粗末,與冰片50克,加入老陳醋3000毫升中,密封,浸泡1周后使用。用時每日外擦患處2次。治療效果好,愈后復發(fā)少。
15.痔瘡腫痛
取冰片、大黃、黃柏各等份,分研細末,混合均勻后裝瓶密封備用。治療時,患者側(cè)臥,取上藥適量,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后涂于肛門,盡量使藥與痔完全接觸,敷料固定。每次換藥前用溫水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肛門,疼痛減輕后,可配合按摩回托腫塊。
16.頸椎病
取大黃、川芎各等份,冰片少許。各研細末,混勻,用陳醋、麻油各適量調(diào)成糊狀,紗布包裹,外敷在骨質(zhì)增生處,以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使用時間在8小時以上,可明顯減輕局部痛楚。
17.肩周炎
取馬錢子30克,制川烏15克,制草烏15克,威靈仙10克,血竭10克,蘇木10克,白花蛇6克,桂枝10克。上藥研為粗末,加入50%乙醇中浸泡7天后,加冰片10克,樟腦10克,混勻,密封備用。治療時取藥液適量擦揉患處,致局部發(fā)熱后再加以熱敷,每日3~4次。
18.稻田皮炎
先將雄黃、白礬、石膏各等份,冰片研末約占總量10%,將前3味研末瓶裝備用,投石膏粉入鐵鍋內(nèi)加熱拌勻至乳白色,涼后與余藥充分攪勻備用。用藥先溫開水洗凈皮膚,取藥粉調(diào)成糊,外涂患處,每日換藥3~4次。
19.慢性氣管炎
冰片l0克,蔓陀蘿花、麻絨、白芥子各l0克,桑皮20克。共研細末,瓶裝備用。每用3克加入等量凡士林調(diào)勻,涂在油紙上,貼于膻中,用繃帶固定,并持續(xù)熱敷,每日換藥1次,10日為1個療程。(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