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讀膏滋藥——談談流行江南一帶的膏方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陰附屬醫(yī)院 江蘇省江陰市中醫(yī)院 顧國龍

    膏方,有膏滋、膏滋藥、膏滋方、滋補藥等稱謂,顧名思義是具有潤澤滋補作用之方,屬于八種中藥傳統(tǒng)劑型之一,可分外敷和內服。普通人常將內服膏劑稱為膏方,因其有滋補作用,廣泛地使用于體虛者。而近來引人注目、不斷升溫的膏方主要指內服膏滋藥,尤其是盛行于江南一帶、適合一人一方的滋補膏方。

    膏滋藥歷史沿革和文化背景

    膏方的發(fā)展歷史漫長,《正韻》、《博雅》上所述“膏滋”為“潤澤”人體?!陡喾酱笕氛f:“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故俗稱膏滋藥”。其形成源于湯藥。膏滋藥通常是由湯藥(煎劑)向濃縮演變發(fā)展而來,故有“凡湯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之說。早在《五十二病方》中有膏劑30余首中藥處方,制作時加用膏糊劑而稱為“膏滋”。膏類藥配成劑型應用,在《黃帝內經(jīng)》、《金匱要略》中均可見記載。膏方由外敷逐步發(fā)展到內服治療疾病是膏方運用的重要變革。膏方發(fā)展到明清,已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膏滋方不僅是滋補強壯的藥品,更是治療慢性疾病的具有個體化方案的制劑。

    膏滋藥的長處

    傳統(tǒng)認為冬季是補益的時令,服膏滋藥是冬季調理最為常用的方法。膏滋藥與只用人參、鹿茸之類補藥只顧一面不同,膏滋方通過辨別病人體質,詳察陰陽虛實,同時兼顧其原有的舊疾,通過辨證,制定最適合每個個體的滋補膏方,以期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病祛病之目的。膏滋藥處方、配制、制作過程復雜,工藝講究。中藥飲片等原料要經(jīng)過多道工序煎煮濃縮加工,濃度高,藥性滋潤,作用相對穩(wěn)定、持久、緩和,且體積小,易保存,服用比較方便。

    膏滋藥長于補虛和療疾,能滋補強身、抗衰延年、治病糾偏,用于防病治病和養(yǎng)生保健,在南方素有“冬令進補,來年打虎”之說。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群眾接受和信賴膏滋藥,冬令進補服用膏滋藥早已經(jīng)形成氣候,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如何開膏滋藥的處方

    膏滋藥并非是簡單的“補”,應該是治病和防病相結合,扶正和祛邪相結合,調理和滋補相結合,廣泛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統(tǒng)一整體。開具膏滋藥須辨證精細,一人一方,應由專業(yè)醫(yī)師辨證分析來擬定處方。

    一般癥狀、生活質量、并發(fā)癥、實驗室檢查、心理壓力、精神情況、背景等客觀指標在開膏滋藥時已經(jīng)越來越顯得重要。同時,疾病譜的改變使傳統(tǒng)膏滋藥內涵有所變化。當今的膏滋藥已經(jīng)傾向于清、調、平、和。山楂、虎杖、蒲黃、黃芩、黃連、大黃等藥物進入膏滋藥中已經(jīng)十分普遍。膏方的涵義不再是單純的補藥,而是已經(jīng)演變成促進人體機能的調整,追求人體的“和諧”。

    膏方所選中藥越來越注重安全和防治效果。藥味數(shù)量一般在20~50種左右,一料膏方的常用劑量約相當于湯劑20~40劑,遵循“量體裁衣”、“用藥如用兵”的策略。重金屬含量超標、易污染、易變質、毒性大、致畸等存在安全隱患的藥物以及一些昂貴藥物、特殊藥物等已淡出膏方。

    傳統(tǒng)膏滋藥的收膏多采用冰糖、阿膠、蜂蜜、鹿角膠、魚膘膠、鱉甲膠、龜板膠等膠類作為基質和矯味劑,性質較為滯膩,當今已經(jīng)不再全部適合。食用明膠、淀粉、木糖醇、元貞糖等其他基質和矯味劑已被采用。

    膏滋藥的加工工藝

    膏滋藥為特殊的“藥”,配方要求選料道地。其制作過程涉及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工序,制作須有相關資質,依法熬制。加工過程中恪守道德,嚴格按照醫(yī)生的處方要求,不隨意添加輔料和防腐劑,投用的中藥飲片符合國家藥典和飲片炮制規(guī)范的質量要求,按處方調劑配伍,按要求規(guī)范地進行加工。加工成品應符合中國藥典附錄“煎膏劑”的通則要求。

    膏滋藥的包裝與存儲

    目前多數(shù)用瓷罐、瓷盆、玻璃瓶等容器包裝與存儲。使用符合科學、安全、衛(wèi)生、方便的包裝方法正在得到改良和推廣。采用冰箱保存這是一個良好的過渡存儲方法,已經(jīng)為多數(shù)用戶所接受。

    膏滋藥的服法

    服用膏滋藥傳統(tǒng)習慣推崇冬季,從冬至前后起,約持續(xù)50~60天,需要特別指導。從藥效角度分析,每次服藥應該定量、定時。保證療程的數(shù)量與總量,這是提高膏方效果的前提條件。膏方屬于“藥物”范疇,可以沖開水喝,也可直接食用。而我們所推薦的夾在面包、饅頭中間食用的方法已受到歡迎。膏滋藥一般每天服兩次,早、晚各服一次。數(shù)量因人而異,大多每次服一湯匙(15~30克)。

    膏滋藥的副作用和忌口

    通常,大多數(shù)人在服用膏滋藥期間出現(xiàn)的一些副作用不易被發(fā)現(xiàn)。因為膏滋藥成分復雜,影響因素過多,難以介定。一般說來,如遇感冒發(fā)熱或傷食腹瀉等應暫停服用膏滋藥。

    傳統(tǒng)講究對服膏滋藥期間的忌口很多,但有些帶有十分明顯的隨意性,多數(shù)還缺乏有力依據(jù)。只能向處方醫(yī)生咨詢。

更多中藥材
  •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xiàn)了腎氣不足的表現(xiàn),那么這種表現(xiàn)會在哪里呢?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掉頭發(fā),那么再一個就是牙齒松動,那么這都是可以提示腎氣不足,腎精虧虛了。所以很多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如果你也到......
  • 其實剛才我們說的這種情況的患者有很多,在中醫(yī)臨床上也很常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病例患者,男,32歲,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總是感覺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緊不適,尤其是在身體活動的時候,比如說扭頭,轉動身體,打噴嚏,彎腰,甚至咳嗽的時候,......
  • 那么在中醫(yī)看來,這種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醫(yī)將其歸為胸痹的范疇。那么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現(xiàn)代醫(yī)學所指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絞痛啊,心肌梗死,關系是密切的。從中醫(yī)的病機來看胸痹,那我們從......
  • 總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氣短,愛感冒的臨床表現(xiàn),又有頭暈耳鳴,脫發(fā),失眠多夢,女性可見月經(jīng)量少這樣的血虛之象。這種臨床表現(xiàn)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氣血不足了,那怎么來治療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氣血兩虛的治療其實就是我們這兒提到的氣血雙......
  • 痰濕體質發(fā)生多是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臟腑功能失調,這種臟腑多則之于我們常說的肺,脾,腎和三焦了。這種情況下所見的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神疲、乏力、體重、頭重如裹、舌體胖大,苔白厚膩。那么下面我就要給大家講一講常見的幾種痰濕體質的問題了。那么哪幾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