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園歷史上還有一段中國情結,一座頗具中國建筑風格的寶塔(Pagoda)至今依然挺拔獨特。寶塔是由威廉姆·錢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設計的,他曾在中國考察學習東方的建筑藝術,并在1772年寫過《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東方園林論),將中國園林介紹到英國,以致邱園有這么一座典型中國風格的尖塔。有趣的是,錢伯斯將塔層取偶數(shù)10層,而非中國塔常用的奇數(shù)層,留給后人遐想的空間。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12年前,邱園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聯(lián)合成立中國藥用植物鑒定與保護中心(Kew’s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Authent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Centre)。鑒定中心的目的是通過共同參與、共享專業(yè)知識,建立藥材鑒定、成分檢測系統(tǒng)?,F(xiàn)已收集有《中國藥典》常用中藥70%的對照標本。
趙中振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漫步邱園
我是第三次到邱園了。每次來此,都是一次學習,一次享受,離去之時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邱園全稱為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Kew),簡稱為“邱園(Kew Gardens)”。這座公園坐落在倫敦西南郊外泰晤士河畔,已有250年的歷史,原本是英皇喬治三世的皇太后——奧古斯塔公主的一所私人皇家植物園,只有3.6平方公頃。經過逐年的擴建,現(xiàn)已成為占地有120平方公頃的規(guī)模宏大國家植物園,加上距邱園50公里位于蘇塞克斯郡的Wakehurst植物園(占地200平方公頃,于1965年合并入邱園),兩園共有約320平方公傾,面積差不多相當于連山帶水的北京頤和園。
18世紀,工業(yè)革命后的大英帝國,經濟急速發(fā)展,以紡織業(yè)為主,通過貿易等使英國獲得了巨額財富,一時間財源滾滾而來。作為首都的倫敦更顯活力四射、獨領世界文化、經濟的潮流。興建于這一時期的博物館、植物園正是其國力、視野的展現(xiàn)。1753年大英博物館開館,1759年皇家植物園建園,二者前后僅相差六年。1937年后經過維多利亞女王的鼎盛時期,英國以在殖民地獲得的巨大利益為基礎,收集了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遺產文物、奇花異草,填充或移植到博物館與植物園當中,使邱園逐漸占據(jù)了世界一流的地位。
美在自然
八月的倫敦,陽光明媚。進入維多利亞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標志性建筑——棕櫚溫室。這是一座無梁的倒扣船型大溫室,如同端放在在綠色地毯上的美麗的銀白色皇冠。溫室最高點達20米,即使熱帶植物椰子、棕櫚等都可以在內自由伸長。溫室在人工湖中形成倒影,相映成趣,魅力無限。
園內綠草如茵形成一片片地毯,孩童們盡情玩耍,老人們寧靜漫步,失明者在導盲犬導引下在尋找天籟之聲,殘障人士的輪椅可以自由回轉。
游人們??梢姷胶?、金絲雀、綠鸚鵡歡快起舞,秋水仙、睡蓮、杜鵑花爭芳斗艷。竹林、火棘、歐山楂、南洋杉、紅豆杉、櫸樹錯落有致,樹頂空中走廊飛跨其間。所有這些構成了巨幅動態(tài)的畫卷。夜幕降臨,天鵝與飛禽們棲息在湖中小島,躲避狐貍的侵襲,恬靜怡然。
漫步邱園,人們可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領略融合了人類智慧的優(yōu)雅空間?;厥幵诳罩械奶飯@交響曲,使人們忘卻世間的煩惱,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的靈感。
邱園歷史上還有一段中國情結,一座頗具中國建筑風格的寶塔(Pagoda)至今依然挺拔獨特。寶塔是由威廉姆·錢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設計的,他曾在中國考察學習東方的建筑藝術,并在1772年寫過《Dissertation on Oriental Gardening》(東方園林論),將中國園林介紹到英國,以致邱園有這么一座典型中國風格的尖塔。有趣的是,錢伯斯將塔層取偶數(shù)10層,而非中國塔常用的奇數(shù)層,留給后人遐想的空間。
有人說,邱園是一塊福地,二戰(zhàn)期間幸免于戰(zhàn)火災難。邱園名曰植物園,其實也是鳥類的天堂,人的樂園,地球上生物和諧相處的伊甸園。盡管不像大英博物館那樣免費開放,觀賞者仍絡繹不絕,每年游人超過一百萬。2005年被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中“最具人氣”的公園。
美在內涵
邱園創(chuàng)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在植物王國鰲頭獨占。
這里有750萬份干燥壓制的植物標本,品種涵蓋世界植物種的百分之九十。其中同號模式超過百萬。這一點,世界任何一家植物園無法與之相比。每天仍有2000-3000份標本向這里匯聚,保存空間也在不斷擴展。
這里栽培有世界上近1/10的鮮活植物,邱園在各個植物領域與世界有廣泛的合作,如標本、種子交換,與74個國家的306家研究所均有聯(lián)系,包括中國科學院。2000年,邱園在Wakehurst公園內建成千年種子庫(Millennium Seed Bank),收集的種子經過低溫處理、密封保存于此,是世界上最宏偉的植物保護項目,目標是在2020年,收藏世界四分之一的種子。
邱園圖書館有世界上植物學參考書籍最豐富的館藏,圖書、手稿和期刊等共75多萬冊,涉及語種90多種。這里還珍藏有一幀幀精美原始繪圖超過兩萬件,既是科學畫,也是藝術品,一些一流的畫師仍然在繼續(xù)創(chuàng)作。望著達爾文的手稿,撫摸著16世紀的藥草圖書,我仿佛在與先圣先哲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
邱園出版物極具影響力,如《邱園植物索引》、《邱園通訊》和《植物雜志》等雜志,特別是從1885年開始出版并延續(xù)至今的邱園植物索引(Index Kewensis)記錄了全世界發(fā)表的植物新種,在國際植物學術界享有盛譽,為從事植物研究人員的必讀之物。
邱園近年還陸續(xù)增建了保育溫室、生物進化館、高山植物館等。透過計算機調節(jié)濕度、溫度、風速、風向,監(jiān)控土壤的酸堿,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以使眾多瀕危植物在這里生息繁衍。邱園雖說不是大學,但擁有一流的實驗室,依然吸引眾多的研究者來此。研究方向包括分子生物學、植物化學、環(huán)境保護、抗病毒、抗癌等眾多領域,應用涉及經濟作物、食品、紙張、建材、染料、藥草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主要的是,這里聚集了眾多世界一流的植物學人,還有眾多默默無聞的退休科學家,來此做義工,形成了邱園嚴謹?shù)膶W術風格,自身獨特的文化,成為世界植物研究中心。邱園代表著威權,是植物界的名片。
美在發(fā)展
邱園250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其從最初的收集為主,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成了集收藏、保育、研究、教育于一身,與社會互動的動態(tài)植物博物館。250年間,邱園在社會發(fā)展各個階段屢建功業(yè),如引種馴化、環(huán)保等,目前的國際自然保護檢測中心也設在這里??梢哉f,脫離社會,邱園不能生存,沒有邱園,將是社會的一大缺憾。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12年前,邱園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聯(lián)合成立中國藥用植物鑒定與保護中心(Kew’s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Authent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Centre)。鑒定中心的目的是通過共同參與、共享專業(yè)知識,建立藥材鑒定、成分檢測系統(tǒng)?,F(xiàn)已收集有《中國藥典》常用中藥70%的對照標本。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回歸大自然的呼聲悄然到來。九十年代后,中醫(yī)藥在歐洲市場迅速擴展。所使用的常用藥用植物200多種,牽涉到醫(yī)療服務,也涉及到制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yè)。與此同時,因質量標準與管理的不足與滯后,引起了人們對于物種保護與安全的擔憂以及鑒別的重視。不少人提出疑問,中醫(yī)藥這樣下去,是否可以在西方市場長久生存。中藥的安全與質量與患者乃至與中醫(yī)藥的命運攸關。英國是一個既傳統(tǒng)又新潮的國度,在這里中醫(yī)行醫(yī)是歐洲國家中率先實行的。目前歐洲的中醫(yī)藥立法正在從民間、政府、學界齊頭并進,這種探索的意義十分深遠。
短短12年時間,雖說邱園的中醫(yī)藥根基尚屬不足,但他們深入中國內地,與科研人員一起,從原植物采集,到藥材收集建立規(guī)范,這種執(zhí)著精神實在令人贊嘆。中藥鑒定中心主任Christine,為一位中年女性科學家,十二年來,跋山涉水,足跡遍及中國19個省。一次在西北地區(qū)遭遇車禍不幸將肋骨折斷,此事驚動了地方,一時成為新聞。后以訛傳訛,說成了一位來自英國的植物學家,車禍成了植物人,流傳甚廣。借此短文,加以澄清:是研究植物的人受了傷,而不是受傷者成了植物人。這位鍥而不舍的“植物人”,如今仍舊斗志不減,籌劃明年再來中國探險。
我愛邱園,是喜愛的中藥事業(yè)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邱園的參與,標志國際學術界對于中藥的關注,為中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過去這些年里,我們雙方進行了很好的合作。我們在編寫《香港容易混淆中藥》、《當代藥用植物典》英文版過程中得到了邱園的眾多幫助。前兩年我的一位博士生曾來此進修,雙方滿意合作的進展。我此次應邀來邱園,在幫助該中心復核鑒定中藥標本的同時,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了在邱園的歐盟中藥項目啟動會議,共同規(guī)劃歐洲未來中醫(yī)藥的研究與發(fā)展。冀希望中藥的國際合作,取得扎實的進展,為中藥國際化鋪設一層新的臺階。
不知不覺已經在園子里轉了七個小時,到了趕赴機場的時間。分手之際,鑒定中心主任Christine送了我一本邱園畫冊。她同時告訴我,邱園在倫敦郊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分園,那里的研究人員與實驗設施雖然比這里少。但那邊的面積更大、土壤更肥沃、樹木更繁多,生態(tài)更自然,只是交通略有不便。此刻我才留意到,邱園的英文名用的是復數(shù)(Gardens)。自以為已經熟悉邱園的我,原來才看了不足整個園子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