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榼藤

    《中藥大辭典》:榼藤拼音注音Kē Ténɡ別名

    過山楓、大血藤、過山龍、過江龍、扭骨風(《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豆科植物榼藤莖藤。

    生境分布

    生長于灌木叢、山坡。分布廣東、廣西、臺灣、云南及喜馬拉雅山東部等地。

    原形態(tài)

    榼藤(《南方草木狀》)

    常綠藤本,2回羽狀復葉,葉軸頂端有卷須,羽片4~6個,各有小葉6~8枚;小葉橢圓矩形,長3~8.5厘米,寬1.5~4厘米,兩側不等,先端圓,基部楔形,革質?;S色,芳香,穗狀花序腋生,或排列為圓錐狀;苞片線形,外有短柔毛;萼闊鐘狀,萼齒,5,遠離,長約2毫米;花瓣5,矩形,長約3毫米;雄蕊10,花絲絲狀;子房有短柄,花柱絲狀,柱頭凹下。莢果扁,木質,無毛,長30~100厘米,寬8~12厘米,10~30節(jié),每節(jié)有種子1粒,種子扁,近圓形,木質,直徑4~5厘米?;ㄆ?~4月。果熟期8月下旬。

    化學成分

    樹皮含皂甙。莖含氨基酸、黃酮類、酚類。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通經(jīng),消瘡腫,治風濕腰痛。"

    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風濕腰腿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榼藤拼音注音Kē Ténɡ別名

    過山楓、大血藤、過山龍、榼子藤、左右扭、過江龍、扁龍、過崗扁龍、脊龍、扭骨風、扭龍。

    英文名Entadae stem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Merr.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ntada phaseoloides(L.)Merr.[Lens phaseoloides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灌木叢中,以及混合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榼藤子 常綠木質大藤本。莖扭旋,枝無毛。二回羽狀復葉,長10-25cm,通常有羽片2對,頂生羽片變?yōu)榫眄?;小葉2-4對,革質,長橢圓形,長3-8.5cm,寬1.5-4cm,先端鈍,微凹,基部略偏斜,無毛。穗狀花序單生或排列成圓錐狀,長12-25cm,花序軸密季黃色絨毛;花淡黃色,有香氣,長2-3mm;花萼闊鐘狀,萼齒5,基部稍連合;雄蕊10,分離,略突出花冠;子房有短柄,花柱絲狀,柱頭凹下。莢果木質,長達1m,寬8-12cm,彎曲,扁平,成熟時逐節(jié)脫落,每節(jié)內有1顆種子。種子近圓形,直徑4-6cm,扁平,暗褐色,成熟后種皮木質,有光澤,具網(wǎng)紋?;ㄆ?-4月,果熟期8月下旬。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的塊片呈不規(guī)則形,大小不等,斜而扭曲,厚1-2cm。外皮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地衣斑,具明顯縱紋或溝紋,可見側枝痕和點狀皮也,常有1條棱脊狀突起。切面皮部深棕色,有紅棕色或棕黑色樹脂狀物,木部棕色或淺棕色,有多數(shù)小孔,可見紅棕色樹脂狀物環(huán)繞髓部呈偏心環(huán)紋,髓部常呈小空洞狀,偏于有棱脊一側。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分

    皮含榼藤皂甙(entada saponin)Ⅱ、Ⅲ、Ⅳ。葉含榼藤酰胺(entadamide)A、C。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性味

    苦;澀;平;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通經(jīng),消瘡腫,治風濕腰痛。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風濕腰腿痛,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采,莖皮春、夏、秋季剝取,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Mǔ Cài別名對主從神仙、六月雪、白膠墻、母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
  • 拼音注音Bái Zhū Bí Kǒnɡ別名白側耳、圓葉蕺菜來源藥材基源: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