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厥陰病烏梅丸證

    《傷寒論》原文︰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棕收撸淙水斖禄?,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烏梅丸方】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干姜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四兩,附子六兩去皮炮,蜀椒四兩炒出汗,人參六兩,黃柏六兩,桂枝六兩去皮。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厥陰一篇,病理深邃,最難疏解。注家以經(jīng)文中有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之語,遂以經(jīng)解經(jīng),于四肢之厥逆,即以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解之,而未有深究其不相順接之故,何獨在厥陰一經(jīng)者。蓋肝主疏泄,原為風木之臟,于時應春,實為發(fā)生之始。肝膈之下垂者,又與氣海相連,故能宣通先天之元氣,以敷布于周身,而周身之氣化,遂無處不流通也。至肝為外感所侵,其疏泄之力頓失,致臟腑中之氣化不能傳達于外,是以內(nèi)雖蘊有實熱,而四肢反逆冷,此所謂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也。至于病多嘔吐者,亦因其疏泄之力外無所瀉,遂至蓄極而上沖胃口,此多嘔吐之所以然也。又胃為肝沖激不已,土為木傷,中氣易漓,是以間有除中之病。除中者,脾胃之氣已傷盡,而危在目前也。至于下利亦未必皆因藏寒,其因伏氣化熱竄入肝經(jīng),遏抑肝氣太過,能激動其疏泄之力上沖,亦可激動其疏泄之力下注以成下利,然所利者必覺熱而不覺涼也。試舉一治驗之案以明之。

    遼寧劉××,寓居天津,年近四旬,于孟秋得吐瀉證,六日之間勺飲不存,一晝夜間下利二十余次,病勢危急莫支。延為延醫(yī),其脈象微細,重按又似弦長,四肢甚涼,周身肌膚亦近于涼,而心中則甚覺發(fā)熱,所下利者亦覺發(fā)熱,斷為系厥陰溫病,在《傷寒論》中即為厥陰傷寒(《傷寒論》開端處,曾提出溫病,后則渾名之為傷寒)。惟其嘔吐殊甚,無論何藥,入口即吐出,分毫不能下咽,實足令醫(yī)者束手耳。因問之曰,心中既如此發(fā)熱,亦想冰吃否?答曰,想甚,但家中人駁阻不令食耳。愚曰,此病已近垂危,再如此吐瀉一晝夜,即仙丹不能挽回,惟用冰膏攙生石膏細末服之,可以止吐,吐止后瀉亦不難治矣。遂立主買冰淇淋若干,攙生石膏細末兩許服之,服后病見愈,可服稀粥少許,下利亦見少。翌日復為診視,四肢已不發(fā)涼,身亦微溫,其脈大于從前,心中猶覺發(fā)熱,有時仍復嘔吐。俾再用生石膏細末一兩,攙西瓜中服之,嘔吐從此遂愈。翌日再診其脈,熱猶未清,心中雖不若從前之大熱,猶思食涼物,懶于飲食,其下利較前已愈強半。遂為開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生石膏用二兩,野臺參三錢,用生杭芍六錢以代知母,生山藥六錢以代粳米,甘草則多用至四錢,又加滑石六錢,方中如此加減替代者,實欲以之清熱,又欲以之止利也。俾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病遂全愈。此于厥陰溫病如此治法,若在冬令,遇厥陰傷寒之有實熱者,亦可如此治法。蓋厥陰一經(jīng),于五行屬木,其性原溫,而有少陽相火寄生其間,則溫而熱矣。若再有伏氣化熱竄入,以激動其相火,原可成極熱之病也。夫石膏與冰膏、西瓜并用,似近猛浪,然以愚之目見耳聞,因嘔吐不止而廢命者多矣,況此證又兼下利乎?此為救人之熱腸所迫,于萬難挽救之中,而擬此挽救之奇方,實不暇計其方之猛浪也。若無冰膏、西瓜時,或用鮮梨切片,蘸生石膏細末服之,當亦不難下咽而止嘔吐也。

更多中藥材
  • 今天呢,我給大家講一講肝的問題,因為在我們治療過程當中啊,總繞不開肝,因為肝呢主疏泄,所有的臟腑的運行都有賴于肝氣的疏通,如果肝氣郁滯,肝的功能弱的話,或者是過強的話,都會引起其他臟腑的運行失調(diào)。第一呢,我們先講肝血虛,中醫(yī)講的肝藏血,如果......
  • 大家好,最近我接觸了一個病例,這是一個女性啊, 50歲,停經(jīng)半年,出現(xiàn)了一個比較重的潮熱出汗,伴隨著夜間盜汗,這個病人呢,這個停經(jīng)有半年了,逐漸的呢開始潮熱出汗,特別是夜間盜汗比較重,自己呢也吃了一些調(diào)理更年期的中成藥,有一點效果,但是呢,......
  • 我們都知道啊,肥胖是對健康有危害的,比如說這個體脂率過高,這個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過多,會引起什么?高血壓,引起胰島素抵抗,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如果體重過瘦的話會導致什么呢?一樣不是非常健康。這樣的偏瘦的老年人呢,這個脂肪含量比較少,甚至呢肌肉含量......
  • 這個病人呢,是一個45歲一個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時呢,應酬啊,酒局也比較多,他在這個公司例行體檢的時候呢,發(fā)現(xiàn)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別高,我看到他一個月之前的那個體檢報告了,膽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過了12,他自己都說了,當時抽完......
  • 這個出汗的類型啊,有很多,中醫(yī)把它分為自汗,盜汗,那還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當中的一種,是以上半身出汗為主,特別是在稍微活動之后啊,或者是吃飯之后啊,或者是喝點水,馬上就出現(xiàn)上半身出汗,以頭面或者頭頸部為主。那這樣的病人呢,我們就要認真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