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脅下疼兼胃口疼

    【病人基本資料】

    天津齊××,年五旬,得脅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

    素有肝氣不順病,繼因設(shè)買賣賠累,激動肝氣,遂致脅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證候】

    其初次覺疼恒在申酉時,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覺疼,又浸至無時不疼。屢次延醫(yī)服藥,過用開破之品傷及脾胃,飲食不能消化,至疼劇時恒連胃中亦疼。其脈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則弦而無力,一息近五至。

    【診斷】

    其左脈弦硬而沉者,肝經(jīng)血虛火盛而肝氣又郁結(jié)也。其右脈弦而無力者,土為木傷,脾胃失其蠕動健運也。其脅疼之起點在申酉時者,因肝屬木申酉屬金,木遇金時其氣化益遏抑不舒也。《內(nèi)經(jīng)》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狈蜇赎帪楦?,陽明為胃,遵《內(nèi)經(jīng)》之微旨以治此證,果能健補脾胃,俾中焦之氣化營運無滯,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則胃疼可愈,而脅下之疼亦即隨之而愈矣。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五錢)寸麥冬(四錢帶心)于白術(shù)(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麥芽(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濃樸(錢半)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已不作疼,脅下之疼亦大輕減,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時亦須臾自愈。脈象亦見和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四錢)寸麥冬(四錢帶心)于白術(shù)(三錢)生杭芍(三錢)當歸(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黃色的搗)醋香附(錢半)甘草(錢半)生姜(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五劑,脅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脈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水調(diào)煮作茶湯,調(diào)以蔗糖令適口,以之送服生雞內(nèi)金細末二分許,以善其后。

    【或問】

    理肝之藥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氣之郁結(jié)也。今治脅疼兩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將毋另有取義?答曰︰桂枝與柴胡雖皆善理肝,而其性實有不同之處。如此證之疼肇于脅下,是肝氣郁結(jié)而不舒暢也,繼之因脅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橫恣而其所能勝也。柴胡能舒肝氣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橫恣,桂枝其氣溫升(溫升為木氣),能舒肝氣之郁結(jié)則脅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為金味),更能平肝木橫恣則胃疼亦可愈也。惟其性偏于溫,與肝血虛損有熱者不宜,故特加龍膽草以調(diào)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后用之,有益無損也。不但此也,拙擬兩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為升肝要藥,實又為降胃要藥?!督饏T》桂枝加桂湯,治腎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為主藥,是其能降胃之明征也。再上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桂枝主上氣咳逆及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謂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氣,然必胃氣息息下行,肺氣始能下達無礙。細繹經(jīng)旨,則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氣咳逆吐吸而益顯也。蓋肝升胃降,原人身氣化升降之常,順人身自然之氣化而調(diào)養(yǎng)之,則有病者自然無病,此兩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更多中藥材
  • 您是不是經(jīng)常覺得口渴,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心里總感覺口干口渴,甚至會被渴醒,不喝點水就睡不著,非常呢影響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沒有用,不僅口干,而且還會出現(xiàn)夜尿多的問題,要頻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造成口干的三個......
  • 癥狀:很多濕氣重的人呢,都會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邊有齒痕,整個人每天都是渾渾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濕成了頭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濕呢?第一,飲食調(diào)節(jié),我們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濕,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藥,薏米,紅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其中有一類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那么它的癥狀就是一個頭暈,經(jīng)常我們說這種小關(guān)節(jié)紊亂,導致我們頸椎破壞之后,那么它就會出現(xiàn)椎動脈的供血這種不夠,過性的痙攣,導致一過性缺血系列癥狀。這個很多病人到恐懼,脖子不太敢動,越不動越加了......
  • 膝關(guān)節(jié)炎的治療呢,我們提出了一個三聯(lián)療法,傳統(tǒng)上我們認為【三分治七分養(yǎng)】,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更多的這個運動才是核心要素。我們改一個字,【三分治七分練】,這個一字之差含義不一樣了,特別突出這種運動的這種效果,特別是我們說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側(cè)......
  • 身體濕氣重,常用的健脾祛濕六味藥分享給大家。1.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除脹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3.白術(shù):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4.蒼術(shù):具有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的功效。5.厚樸:具有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