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翼梗獐牙菜

    《全國中草藥匯編》:翼梗獐牙菜別名

    四棱草

    來源

    龍膽科翼梗獐牙菜Swertia nervosa Wal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治黃疸、口苦,潮熱等癥。

    用法用量

    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翼梗獐牙菜拼音注音Yì Gěnɡ Zhānɡ Yá Cài別名

    四棱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顯脈獐牙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ertia nervosa(G.Don)wall.ex C.B.Clarke[Agathotes nervosa G.Do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60-2700m的河灘、山坡、疏林下、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黃褐色。莖四棱形,棱上有寬翅,上部有分枝。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狹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7.5cm,寬0.4-2.3cm,莖上部葉較小.兩端漸狹;葉脈1-3條,在下面明顯突起。圓錐狀復(fù)聚傘花序,開展;花梗直立,長0.5-2cm;花萼綠色,葉狀,長于花冠,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背面中脈突起;花冠黃綠色,直徑達(dá)1.8cm,4裂,裂片橢圓形,先端鈍,具小尖頭,中部以上有紫紅色網(wǎng)紋,下部具1個半圓形的腺窩,腺窩上半部邊緣具短流蘇,基部有1個半圓形膜片覆蓋其上;雄蕊4,花絲線形,長約5mm;子房卵形,無柄,花柱短而明顯,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卵形,無柄,長6-9mm。種子橢圓形,深褐色,表面泡沫狀?;?、果期9-12月。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當(dāng)藥呫噸酮(swertianin),甲基當(dāng)藥呫噸酮(methylswertianin),1,7-二羥基-3,8-二甲氧基呫噸酮(gentiacaulein),對葉當(dāng)藥呫噸酮(decussatin)和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

    性味

    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黃疸;潮熱;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樹脂。功能主治合質(zhì)汗藥,治金瘡。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檉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別名檉(《詩經(jīng)》),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
  •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柳、檜檉柳或多枝檉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風(fēng),又清熱毒,發(fā)麻疹。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椿葉拼音注音Chūn Yè別名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出處《綱目》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瘜W(xué)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阿凇夺t(yī)林纂要》:“甘苦辛,平。“注......
  •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別名椿花、椿芽樹花、春尖花。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