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火龍膏

    《外科發(fā)揮》卷三:火龍膏處方

    生姜8兩(取汁),乳香(為末)5錢,沒藥(為末)5錢,麝香(為末)1錢,真牛皮膠2兩(切碎)。

    制法

    先將姜汁并膠溶化,方下乳香、沒藥調(diào)勻,待稍溫,下麝香,即成膏矣。

    功能主治

    風寒濕毒所襲,筋攣骨痛,或肢節(jié)疼痛;濕痰流注,經(jīng)絡作痛,或不能行步;鶴膝風、歷節(jié)風疼痛。

    臨床應用

    鶴膝風:一婦人膝腫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諸藥不應,脈弦緊,此寒邪深伏于內(nèi)也。用大防風湯及火龍膏,治之而消。

    用法用量

    攤貼患處。更服五積散。如鶴膝風,須服大防風湯。

    摘錄《外科發(fā)揮》卷三《外科啟玄》卷十一:火龍膏處方

    新火姜8兩(6月6日曬干,為末,瓷罐收貯聽用)。

    制法

    取鮮豬膽汁調(diào)入姜末如糊。

    功能主治

    陰發(fā)背,黑凹而不知痛者。

    用法用量

    敷在患處周圍,用紙蓋之,干用熱水潤之。知痛時黑水自出為妙,如不知疼,出黑水難治。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蘄艾4錢,烏梅1個(上鉆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蘄艾包烏梅,用線扎定,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摘錄《內(nèi)經(jīng)拾遺》卷一......
  • 處方生艾(搗,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蟲,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然后即飲1升。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 處方艾1兩(銼細)。功能主治一切癬。用法用量以釅醋半升,煎取濃汁,去滓,涂摩癬上,日3-5次。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 《外臺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湯別名葶藶苦酒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處方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藶(熬,杵膏)9克 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搗取汁)100毫升功能主治傷寒七八日,內(nèi)熱不解,發(fā)狂煩躁,面赤嚼痛。用法用量上藥煎取......
  • 處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燒灰細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