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

    鹽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傷寒兼腦膜生炎。

    【病因】

    素有頭昏證,每逢上焦有熱,精神即不清爽,臘底偶冒風寒病傳陽明,邪熱內(nèi)熾,則腦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覺。

    【證候】

    從前醫(yī)者治不如法,初得時未能解表,遂致傷寒傳里,陽明腑實,舌苔黃而帶黑,其干如錯,不能外伸,譫語不休,分毫不省人事,兩目直視不瞬。診其脈兩手筋惕不安,脈象似有力而不實,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則溺時不知。

    【診斷】

    此乃病實脈虛之證,其氣血虧損難抗外邪,是以有種種危險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陽明熱實津液不上潮也;其兩目直視不瞬者,肝火上沖而目發(fā)脹也;其兩手筋惕不安者,肝熱血耗而內(nèi)風將動也;其譫語不省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熱過盛,昏其神明,實亦由外感之邪熱上蒸,致腦膜生炎,累及腦髓神經(jīng)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更輔以滋補真陰之品,庶可治愈。

    【處方】

    生石膏(五兩搗細)生懷地黃(二兩)野臺參(八錢)天花粉(八錢)北沙參(八錢)知母(六錢)生杭芍(六錢)生懷山藥(六錢)甘草(四錢)荷葉邊(一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服一盅調(diào)入生雞子黃兩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用生雞子黃者,以其善熄肝風之內(nèi)動也;用荷葉者,以善引諸涼藥之力直達腦中以清腦膜之炎也。

    【復診】

    將藥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較愈,而仍無津液,精神較前明了而仍有譫語之時,其目已不直視而能瞬,診其脈筋惕已愈強半,至數(shù)較前稍緩,其浮分不若從前有力,而重按卻比從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擬即前方略為加減,清其余熱即以復其真陰,庶可全愈。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生懷地黃(二錢)野臺參(八錢)大甘枸杞(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天花粉(八錢)北沙參(八錢)知母(六錢)生杭芍(六錢)甘草(四錢)共煎湯三盅。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一大口。

    【效果】

    閱十點鐘將藥服完,精神清爽,諸病皆愈。

    【說明】

    按治腦膜炎證,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頭腦下可熄肝風之萌動也。然此藥價太昂,僻處藥局又鮮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證雖兼有腦膜炎病,實因臟腑之邪熱上蒸,清其邪熱則腦膜炎自愈,原不必注重于清腦也。

更多中藥材
  • 這個病人呢,是一個45歲一個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時呢,應酬啊,酒局也比較多,他在這個公司例行體檢的時候呢,發(fā)現(xiàn)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別高,我看到他一個月之前的那個體檢報告了,膽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過了12,他自己都說了,當時抽完......
  • 這個出汗的類型啊,有很多,中醫(yī)把它分為自汗,盜汗,那還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當中的一種,是以上半身出汗為主,特別是在稍微活動之后啊,或者是吃飯之后啊,或者是喝點水,馬上就出現(xiàn)上半身出汗,以頭面或者頭頸部為主。那這樣的病人呢,我們就要認真的分......
  • 臨床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老人過度的追求這些養(yǎng)生或者是健康,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或者以全素為主,甚至連蛋奶都不吃,臨床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個別老年人甚至因為控制這些飲食造成了營養(yǎng)不良,甚至是嚴重的貧血,是在臨床上都發(fā)生過,這就得不償失了。老年人隨著年齡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對三伏貼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應該叫做伏九貼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進行穴位的貼服,利用藥物滲透的原理,刺激穴位來達到振奮陽氣,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適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貼服呢,適合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
  • 那么中醫(yī),通常把這類疾病歸結(jié)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們所說的心胸痹痛,通俗來講叫心絞痛,或者是悶痛,刺痛,燒灼樣疼痛,或者是刀割樣疼痛。那么以絞痛和刺痛為多見。通常誘因都是因為勞累,比如說老年人早晨起來去早市......